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60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滑板车包括车架组件、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车架组件、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之间通过联动设计形成可调节结构,使得滑板车具有坐滑、站滑以及收纳三种功能状态,不但实现了可折叠的设计以节省收纳空间,而且坐垫的高度以及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自身使用习惯进行自由调节,调节方便灵活,不但扩大了适用范围,而且整体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驾驶变得舒适轻松。另外,将减震组件设置在车架组件和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之间,可有效地缓冲坐垫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板车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
,特别涉及一种滑板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滑板车是由使用者以单脚持续踩蹬地面来达到滑行前进的效果,但是当遇到上坡路段时,除了滑板车的滑行速度会减慢之外,同时也会耗费使用者相当多的体力才能驱使滑板车前进,如此将会大幅降低使用者对滑板车的兴趣,因此,为了减少上坡路段对滑板车的影响,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电动滑板车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路段提供适当的电助力,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且轻松地进行操控。但是,无论是传统滑板车还是现有的电动滑板车其整体结构固定化,难以调节,不便于用户的使用以及收纳,而且目前的滑板车减震结构复杂,减震效果不佳,导致骑行舒适度不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滑板车,车架组件、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之间形成联动结构,具有座位位置可调节以及整体易于折叠的优点,便于用户对滑板车的使用以及收纳;同时,将减震组件设置在车架组件和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之间,有效地缓冲坐垫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车架组件,包括车把手、立管和车身,所述车身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把手通过所述立管控制所述前轮的转向,所述立管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立管折叠角度的折叠器,所述折叠器上设有用于固定立管位置的调节螺栓;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车身前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杆上铰接有坐垫;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和卡箍,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车身铰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箍上设有手拧螺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滑板车包括车架组件、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车架组件、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之间通过联动设计形成可调节结构,使得滑板车具有坐滑、站滑以及收纳三种功能状态,不但实现了可折叠的设计以节省收纳空间,而且坐垫的高度以及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自身使用习惯进行自由调节,调节方便灵活,不但扩大了适用范围,而且整体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驾驶变得舒适轻松。另外,将减震组件设置在车架组件和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之间,可有效地缓冲坐垫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管上安装有显示仪表,所述显示仪表嵌接到所述立管上端,所述立管为铝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杆内套接有可沿所述第二连杆轴向伸缩的圆管,所述第二连杆上穿接有用于抵顶所述圆管的抵顶螺栓,所述坐垫可折叠安装在所述圆管的顶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箍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有挡片,所述手拧螺栓穿接所述卡箍并通过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连杆分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辅助刹车组件,所述辅助刹车组件设有弹簧钢和用于下压所述后轮的橡胶刹车片,所述弹簧钢设置在所述车身后部,所述弹簧钢朝向所述车身后部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橡胶刹车片且向斜上方弯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设有底部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电池,所述电池仓的侧壁设有可拉出所述电池的开口,所述电池设有推拉把手,所述电池仓朝向所述前轮或者所述后轮的端面设有用于抵顶所述电池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设有旋钮把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管上端还设有挂钩,所述车身对应后轮上方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挂钩相匹配的卡口。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处于坐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处于站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车架组件;200-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300-减震组件;110-车把手;111-手刹;120-立管;121-挂钩;130-车身;140-折叠器;141-调节螺栓;150-显示仪表;160-电池仓;170-电池;171-推拉把手;180-紧固螺钉;190-卡口;210-第一连杆;220-第二连杆;230-坐垫;240-圆管;250-抵顶螺栓;310-减震弹簧;320-卡箍;330-手拧螺栓;340-挡片;410-弹簧钢;420-橡胶刹车片。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车架组件100,包括车把手110、立管120和车身130,车身13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车把手110通过立管120控制前轮的转向,立管120设有用于调节立管120折叠角度的折叠器140,所述折叠器140上设有用于固定立管120位置的调节螺栓141;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杆210和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210上的第二连杆220,第一连杆210连接在立管120和车身130前部之间,第二连杆220上铰接有坐垫230;减震组件300,设置于车身130与第二连杆220之间,减震组件300包括减震弹簧310和卡箍320,减震弹簧310的下端与车身130铰接,减震弹簧310的上端通过卡箍320与第二连杆220连接在一起,卡箍320上设有手拧螺栓330。在本实施例中,滑板车整体结构简约美观,协调可靠,其车架组件100、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200和减震组件300之间通过联动设计形成可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组件,包括车把手、立管和车身,所述车身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把手通过所述立管控制所述前轮的转向,所述立管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立管折叠角度的折叠器,所述折叠器上设有用于固定立管位置的调节螺栓;/n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车身前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杆上铰接有坐垫;/n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和卡箍,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车身铰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箍上设有手拧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组件,包括车把手、立管和车身,所述车身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把手通过所述立管控制所述前轮的转向,所述立管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立管折叠角度的折叠器,所述折叠器上设有用于固定立管位置的调节螺栓;
折叠式座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车身前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杆上铰接有坐垫;
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和卡箍,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车身铰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箍上设有手拧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上安装有显示仪表,所述显示仪表嵌接到所述立管上端,所述立管为铝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内套接有可沿所述第二连杆轴向伸缩的圆管,所述第二连杆上穿接有用于抵顶所述圆管的抵顶螺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铁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