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结合检查点阻碍物作为目标治疗的双功能性蛋白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2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636,825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抗体。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抗体。【现有技术】人类中两种主要类型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源自胸腺)和B淋巴细胞(源自骨髓)。这些细胞源自于骨髓和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参与淋巴发育途径。这些干细胞的后代依照不同的途径成熟为B或T淋巴细胞。人类B淋巴细胞的发育完全在骨髓内发生。另一方面,T细胞从未成熟的前驱细胞发展而来,这些前驱细胞离开骨髓并通过血流到达胸腺,在那里它们增殖并分化成成熟的T淋巴细胞。T细胞T细胞是最丰富的(约75%的血液淋巴细胞)且有效的免疫毒杀细胞。效应T细胞(effectorT-cells)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获得体外研究和观察结果的强烈支持,CD8+T细胞在几种类型肿瘤中的高渗透度(infiltration,又称浸润)与较佳的临床预后相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多肽链,其中该多肽链包含:/n一结合区,结合细胞表面蛋白;以及/n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8 US 62/636,825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至少一多肽链,其中该多肽链包含:
一结合区,结合细胞表面蛋白;以及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细胞表面蛋白包含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PD-L1)、细胞程序死亡蛋白1(PD-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OX40(分化簇134,CD134)、CD27、CD2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级家族成员9(TNFRSF9或CD137)、诱导T细胞共同刺激分子(ICOS或CD278)、CD40、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结合区结合PD-L1,且该结合区包含:
一重链可变区,包含一氨基酸序列,该氨基酸序列与选自于由SEQIDNO.4与SEQIDNO.6所组成之群组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序列同源性;以及
一轻链可变区,包含一氨基酸序列,该氨基酸序列与选自于由SEQIDNO.3的第1-111个位置氨基酸与SEQIDNO.5的第1-110个位置氨基酸所组成之群组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序列同源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系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所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包含一氨基酸序列,该氨基酸序列与选自于由SEQIDNOs.1、2、9、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组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约80%的序列同源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多肽链更包含:
一Fc区;以及
一Fab片段,与该Fc区的N端连接,且该Fab片段包含该结合区,
其中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与该Fc区的C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更包含一连接子位于该Fc区与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区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该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如SEQIDNO.12或SEQIDNO.13所示之氨基酸序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正宏,游忠哲,徐静轩,黄柏霖,
申请(专利权)人:圆祥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