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95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绝缘子以及线圈。上述定子铁芯具备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排列的多个伞部、配置于比上述伞部靠径向外侧并沿与径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铁芯部、以及连接上述伞部与上述第一铁芯部的第二铁芯部。上述绝缘子覆盖上述第一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线圈通过经由上述绝缘子在上述第一铁芯部上卷绕导线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
技术介绍
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052199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定子。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052199号公报的定子由磁性材料形成。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052199号公报的定子具备环状的铁芯背部、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形成的多个齿、以及形成在齿间并用于收纳卷装在齿上的绕组的插口。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052199号公报的定子具有上述的结构,从而主张能够提供最大扭矩和输出的平衡良好、并且可实现小型化、高输出化的无刷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6-052199号公报的定子中,难以使定子在径向上变得小型。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径向上变得小型的定子。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绝缘子、以及线圈。上述定子铁芯具备:多个伞部,其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排列;第一铁芯部,其配置于比上述伞部靠径向外侧,并沿与径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铁芯部,其连接上述伞部与上述第一铁芯部。上述绝缘子覆盖上述第一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线圈通过经由上述绝缘子在上述第一铁芯部上卷绕导线而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定子,能够使定子在径向上变得小型。通过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和其周边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和其周边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定子的横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定子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将转子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称作“轴向”,将定子中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并将定子中沿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上述中心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本说明书中,将图1的纸面上方设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及位置关系。其中,上述的“上下方向”不对定子实际上组装到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及方向进行限定。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2和其周边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2和其周边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的俯视图。图1及图2中记载有转子1和定子2。转子1具备轴11和磁体12。轴11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配置。轴11由轴承(未图示)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绕中心轴J旋转。磁体12是固定于轴11的径向外表面的圆筒状的部件。磁体12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经由间隙而与下述的伞部31的径向内表面311对置。此外,磁体也可以固定于转子铁芯,该转子铁芯固定于轴11。如图1及图2所示,定子2具备定子铁芯3、绝缘子4、以及线圈5。定子铁芯3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多个钢板而形成。绝缘子4覆盖定子铁芯3的至少一部分。线圈5通过经由绝缘子4在定子铁芯3上卷绕导线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在三相马达中利用定子2。如图1至图4所示,定子铁芯3具备多个伞部31、第一铁芯部32、以及第二铁芯部33。多个伞部31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排列。换言之,多个伞部31在周向上排列。本实施方式中,伞部31为三个。第一铁芯部32配置于比伞部3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铁芯部32沿与径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方向d1可以是与径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相对于与径向正交的方向稍微倾斜。第二铁芯部33连接伞部31与第一铁芯部32。即,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通过第二铁芯部33而与第一铁芯部32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铁芯部33从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远离中心轴J,并且向伞部31的周向两方延伸。也就是说,第二铁芯部33是从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向两个方向分支并延伸的部位。向两个方向分支的各个第二铁芯部33向远离中心轴J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铁芯部32连接。由此,能够使定子铁芯3变得轻型。即,定子具有从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齿部,与具有沿周向从齿部的径向外端部延伸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短的距离连接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与第一铁芯部32。因而,能够缩小定子铁芯3的体积,从而能够使定子铁芯3变得轻型。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三处形成有伞部31和第一铁芯部32,并且在六处形成有第二铁芯部33。参照图4,第一铁芯部32的第一方向长度L31比第二铁芯部33的长边方向长度L32长。此处,第二铁芯部33的长边方向d2是第二铁芯部33所延伸的方向。换言之,第二铁芯部33的长边方向d2是连接伞部31的径向外端部312与第一铁芯部32的方向。由此,能够减少定子铁芯3的重量。即,与第二铁芯部33的长边方向长度L32较长的情况相比,定子铁芯3较轻。并且,与第二铁芯部33的长边方向长度L32比第一铁芯部32的第一方向长度L31长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定子2在径向上变大。此外,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分别是第一铁芯部32所延伸的方向上的第一铁芯部32的中心线以及第二铁芯部33所延伸的方向上的第二铁芯部33的中心线延伸的方向。在与中心轴J大致正交的截面中,第二铁芯部33沿与第一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即,第二铁芯部33所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方向d1呈直角地相交。由此,第二铁芯部33的一部分并非比第一铁芯部32的第一方向d1两端更向第一方向d1内侧延伸,所以能够确保构成线圈5的空间区域,同时能够使定子铁芯3变得轻型。也就是说,在第一铁芯部32与第二铁芯部33成锐角地连接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在第一铁芯部32与第二铁芯部33之间确保形成线圈5的充足的空间。并且,在第一铁芯部32与第二铁芯部33成钝角地连接的情况下,构成第二铁芯部32和伞部31的部件的长度变长,从而有可能铁芯材料增加而定子铁芯3的重量增加。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确保形成线圈5的空间,同时能够抑制定子铁芯3的重量增加。如图1及图2所示,绝缘子4覆盖第一铁芯部32的至少一部分。更详细而言,绝缘子4由上下分开的一对树脂部件构成。配置于上方的上绝缘子41和配置于下方的下绝缘子42配置为分别在轴向上夹着第一铁芯部32。也就是说,上绝缘子41覆盖第一铁芯部3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下绝缘子42覆盖第一铁芯部32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绝缘子41和下绝缘子42呈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对称的形状。线圈5通过经由绝缘子4在第一铁芯部32上卷绕导线而形成。也就是说,在定子2的第一铁芯部32中,线圈5沿第一方向d1形成。由此,定子2在径向上变得小型。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绝缘子以及线圈,/n上述定子的特征在于,/n上述定子铁芯具备:/n多个伞部,其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排列;/n第一铁芯部,其配置于比上述伞部靠径向外侧,并沿与径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n第二铁芯部,其连接上述伞部与上述第一铁芯部,/n上述绝缘子覆盖上述第一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n上述线圈通过经由上述绝缘子在上述第一铁芯部上卷绕导线而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4 JP 2019-0244301.一种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绝缘子以及线圈,
上述定子的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铁芯具备:
多个伞部,其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排列;
第一铁芯部,其配置于比上述伞部靠径向外侧,并沿与径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铁芯部,其连接上述伞部与上述第一铁芯部,
上述绝缘子覆盖上述第一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线圈通过经由上述绝缘子在上述第一铁芯部上卷绕导线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的上述第一方向长度比从上述中心轴至上述伞部的径向内表面为止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的上述第一方向长度比上述线圈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从上述线圈的径向内端至径向外端为止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伞部的周向侧面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铁芯部的上述第一方向长度比上述第二铁芯部的长边方向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中心轴大致正交的截面中,上述第二铁芯部沿与上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裕介岸荣宫本雄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