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87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包括限定出一显示行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第三金属层包括限定出多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均包括竖直直线段和水平折线段,竖直直线段设置在本显示行内,水平折线段设置在相邻显示行之间,使相邻显示行的透明区域错位设置。本公开通过将相邻显示行中的透明区域错位设置,弱化了衍射效应,避免了屏后物体虚化现象,提高了透明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尤指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发光、超薄、广视角、高亮度、高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中,已逐渐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依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可分为无源矩阵驱动(PassiveMatrix,简称PM)型和有源矩阵驱动(ActiveMatrix,简称AM)型两种,其中AMOLED是电流驱动器件,采用独立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简称TFT)控制每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透明显示中。透明显示是显示技术一个重要的个性化显示领域,是指在透明状态下进行图像显示,观看者不仅可以看到显示装置中的影像,而且可以看到显示装置背后的景象,可实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和3D显示功能。采用AMOLED技术的透明显示装置通常是将每个像素划分为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显示区域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实现图像显示,透明区域实现光线透过。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提高透明显示效果。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子像素包括在基底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极板,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包括第二极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水平方向延伸并限定出一显示行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极板以及竖直方向延伸并限定出所述多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极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均包括竖直直线段和水平折线段,所述竖直直线段设置在本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所述水平折线段设置在相邻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使相邻显示行的显示区域错位设置,相邻显示行的透明区域错位设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设置像素驱动电路的四个子像素,所述四个子像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四个子像素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并列方式排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四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补偿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补偿线镜像对称设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补偿连接线与所述补偿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压线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压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电源连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形成双层走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线,所述辅助电源线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压线通过过孔与所述辅助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形成双层走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极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和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阳极通过过孔与每个子像素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的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与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开设的开口区域。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扫描线方向,所述第一电源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补偿线或数据线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源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补偿线或数据线的宽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板作为遮挡层,所述第一极板的形状包括长条状的矩形,在平行于所述补偿线方向,所述第一极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的距离。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水平折线段至少包括第一竖直线、第一水平线和第二竖直线,所述第一竖直线的第一端与本显示行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或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线的第一端与邻近显示行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或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线和第二竖直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行一侧的第一水平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行另一侧的第一水平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所述显示行一侧的第一水平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行另一侧的第一水平线的延伸方向相反。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水平折线段的折角数量大于所述补偿线和数据线的水平折线段的折角数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奇数显示行的显示区域对齐设置,奇数显示行的透明区域对齐设置,偶数显示行的显示区域对齐设置,偶数显示行的透明区域对齐设置;或者,奇数显示行的显示区域与偶数显示行的透明区域对齐设置;或者,奇数显示行中显示区域的第i子像素与偶数显示行中显示区域的第一子像素对齐设置;或者,偶数显示行中显示区域的第i子像素与奇数显示行中显示区域的第一子像素对齐设置;i=2,3或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奇数显示行中第一电源线的竖直直线段与偶数显示行中第二电源线的竖直直线段对齐设置;或者,奇数显示行中第二电源线的竖直直线段与偶数显示行中第一电源线的竖直直线段对齐设置;或者,奇数显示行中第一电源线的竖直直线段与偶数显示行中补偿线的竖直直线段对齐设置;或者,奇数显示行中第二电源线的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子像素包括在基底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极板,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包括第二极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水平方向延伸并限定出一显示行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极板以及竖直方向延伸并限定出所述多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极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均包括竖直直线段和水平折线段,所述竖直直线段设置在本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所述水平折线段设置在相邻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使相邻显示行的显示区域错位设置,相邻显示行的透明区域错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子像素包括在基底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极板,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包括第二极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水平方向延伸并限定出一显示行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极板以及竖直方向延伸并限定出所述多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以形成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三极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极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和数据线均包括竖直直线段和水平折线段,所述竖直直线段设置在本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所述水平折线段设置在相邻显示行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之间,使相邻显示行的显示区域错位设置,相邻显示行的透明区域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设置像素驱动电路的四个子像素,所述四个子像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四个子像素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并列方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四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补偿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补偿线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补偿连接线与所述补偿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压线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压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电源连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形成双层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线,所述辅助电源线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压线通过过孔与所述辅助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形成双层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极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和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阳极通过过孔与每个子像素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的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与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板开设的开口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扫描线方向,所述第一电源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补偿线或数据线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源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补偿线或数据线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作为遮挡层,所述第一极板的形状包括长条状的矩形,在平行于所述补偿线方向,所述第一极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平折线段至少包括第一竖直线、第一水平线和第二竖直线,所述第一竖直线的第一端与本显示行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或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线的第一端与邻近显示行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补偿线或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线和第二竖直线的第二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谦邱振华王迎李蒙韩东旭张大成孙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