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4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台总成和钻台总成以及位于夹台总成下方并且与夹台总成连通的循环水沉降池,循环水沉降池包括位于夹台总成下方的沉降溢流池以及位于沉降溢流池下方的循环蓄水池,循环蓄水池内设有向钻头供水的水泵,沉降溢流池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并将沉降溢流池分割为第一沉降区域和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第三沉降区域与循环蓄水池连通,夹台总成流下的循环水通过第一沉降区域、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沉降后进入循环蓄水池。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全自动岩芯钻取机,能够在岩芯钻取过程中使用后的含有杂质的水体进行沉降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岩芯钻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石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
技术介绍
岩芯是从固体矿产的矿体或矿层中取出的含矿岩石或矿石,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芯环状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又称矿芯。岩芯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质和矿产情况的重要实物材料,是了解地下油层及所含流体特征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在岩石工程研究中,岩石室内试验是获取岩石特性的重要手段,而其中岩石试样的制取是进行室内试验的必要步骤之一。目前对于岩芯的钻取多采用湿法钻取,钻取过程中加水降温除尘,现有的岩芯钻取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杂质的水体一般是直接排放,这样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能够在岩芯钻取过程中使用后的含有杂质的水体进行沉降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台总成和钻台总成以及位于夹台总成下方并且与夹台总成连通的循环水沉降池;所述夹台总成包括X-Y轴调整滑台,所述X-Y轴调整滑台上设有底座以及位于底座左右两侧并通过液压泵驱动的夹块,所述夹块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引水板和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底座两侧,并且低于底座;所述钻台总成包括Z轴升降钻台,所述Z轴升降钻台包括钻头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底座正上方用于拍摄岩石的图像;所述循环水沉降池包括位于夹台总成下方的沉降溢流池以及位于沉降溢流池下方的循环蓄水池,所述循环蓄水池内设有向钻头供水的水泵,所述沉降溢流池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沉降溢流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沉降溢流池分割为第一沉降区域和第二沉降区域,所述第二沉降区域内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在第二沉降区域内分隔出第三沉降区域,所述第三沉降区域与循环蓄水池连通,所述夹台总成流下的循环水依次通过第一沉降区域、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沉降后进入循环蓄水池。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溢流池通过上下左右设置的四个侧板和底板连接组成,所述第一隔板安装在底板上,并且一端与右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安装在底板上,连接在第一隔板和上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高度,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循环蓄水池连通的下水孔,所述下水孔位于第三隔板的内侧。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长度为上隔板长度的1/2到2/3,其高度与上侧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相同,并且其高度为第一隔板高度的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板设置于第二沉降区域的角落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降区域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为长方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钻头包括岩芯钻头,所述岩芯钻头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岩芯钻头上设有与水流通道连通的水套组件,所述水套组件与水泵连通,通过水泵将循环蓄水池内的水送入岩芯钻头内,所述岩芯钻头上还设有上卡。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块通过液压泵驱动同时向内移动以夹持岩石,所述夹块内侧的上端设有与夹块呈倾斜设置的夹板。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X-Y轴调整滑台包括下滑台和上滑台,所述下滑台和上滑台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带动岩石在X-Y轴上移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Z轴升降钻台包括支架、活动连接在支架上的钻台主体以及驱动钻台主体的升降伺服电机,所述钻头和摄像头设置在钻台主体的下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后端的左右两侧设有配重导柱,所述配重导柱上设有配重块,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升降伺服电机扭矩、水泵水压和伺服电机功率的检测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岩芯钻取机,能够在岩芯钻取过程中使用后的含有杂质的水体进行沉降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岩芯钻取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循环水沉降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夹台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钻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剖视图;图10是Z轴升降钻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机架,11、配重导柱,12、配重块,13、检测单元,2、夹台总成,21、X-Y轴调整滑台,211、下滑台,212、上滑台,213、伺服电机,22、底座,23、液压泵,24、夹块,25、引水板,26、导水槽,27、夹板,3、钻台总成,31、Z轴升降钻台,311、支架,312、钻台柱体,313、升降伺服电机,32、钻头,321、岩芯钻头,322、水流通道,323、水套组件,324、上卡,33、摄像头,4、循环水沉降池,41、沉降溢流池,411、第一隔板,412、第二隔板,413、第一沉降区域,414、第二沉降区域,415、第三隔板,416、第三沉降区域,417、侧板,418、底板,419下水孔,42、循环蓄水池,43、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夹台总成2和钻台总成3以及位于夹台总成2下方并且与夹台总成2连通的循环水沉降池4,机架1后端的左右两侧设有配重导柱11,配重导柱11上设有配重块12,机架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升降伺服电机扭矩、水泵水压和伺服电机功率的检测单元13;参阅图2和图4-7,夹台总成2包括X-Y轴调整滑台21,X-Y轴调整滑台21上设有底座22以及位于底座22左右两侧并通过液压泵23驱动的夹块24,夹块24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引水板25和导水槽26,导水槽26位于底座22两侧,并且低于底座22;夹块24通过液压泵23驱动同时向内移动夹持岩石,确保岩石的中心线大致定位在底座22的中轴线上,夹块24内侧的上端设有与夹块24呈倾斜设置的夹板27。X-Y轴调整滑台21包括下滑台211和上滑台212,下滑台211和上滑台212通过伺服电机213驱动带动岩石在X-Y轴上移动。请参阅图3和图8-10,钻台总成3包括Z轴升降钻台31,Z轴升降钻台31包括钻头32和摄像头33,摄像头33位于底座22正上方用于拍摄岩石的图像;钻头32包括岩芯钻头321,岩芯钻头321内设有水流通道322,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台总成和钻台总成以及位于夹台总成下方并且与夹台总成连通的循环水沉降池;/n所述夹台总成包括X-Y轴调整滑台,所述X-Y轴调整滑台上设有底座以及位于底座左右两侧并通过液压泵驱动的夹块,所述夹块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引水板和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底座两侧,并且低于底座;/n所述钻台总成包括Z轴升降钻台,所述Z轴升降钻台包括钻头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底座正上方用于拍摄岩石的图像;/n所述循环水沉降池包括位于夹台总成下方的沉降溢流池以及位于沉降溢流池下方的循环蓄水池,所述循环蓄水池内设有向钻头供水的水泵,所述沉降溢流池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沉降溢流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沉降溢流池分割为第一沉降区域和第二沉降区域,所述第二沉降区域内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在第二沉降区域内分隔出第三沉降区域,所述第三沉降区域与循环蓄水池连通,所述夹台总成流下的循环水依次通过第一沉降区域、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沉降后进入循环蓄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台总成和钻台总成以及位于夹台总成下方并且与夹台总成连通的循环水沉降池;
所述夹台总成包括X-Y轴调整滑台,所述X-Y轴调整滑台上设有底座以及位于底座左右两侧并通过液压泵驱动的夹块,所述夹块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引水板和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底座两侧,并且低于底座;
所述钻台总成包括Z轴升降钻台,所述Z轴升降钻台包括钻头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底座正上方用于拍摄岩石的图像;
所述循环水沉降池包括位于夹台总成下方的沉降溢流池以及位于沉降溢流池下方的循环蓄水池,所述循环蓄水池内设有向钻头供水的水泵,所述沉降溢流池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沉降溢流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沉降溢流池分割为第一沉降区域和第二沉降区域,所述第二沉降区域内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在第二沉降区域内分隔出第三沉降区域,所述第三沉降区域与循环蓄水池连通,所述夹台总成流下的循环水依次通过第一沉降区域、第二沉降区域和第三沉降区域沉降后进入循环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溢流池通过上下左右设置的四个侧板和底板连接组成,所述第一隔板安装在底板上,并且一端与右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安装在底板上,连接在第一隔板和上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高度,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循环蓄水池连通的下水孔,所述下水孔位于第三隔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岩芯钻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长度为上隔板长度的1/2到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锋韩晓程林治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易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