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属于流体传输导管技术领域,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设置有气液混合通道,所述气液混合通道两端分别为进气口、气液混合出口,所述导管主体中部设置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一端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所述进液通道另一端与液体瓶连通,通过高速气流分散液体,实现液体的分子化效果,并且在气液混合出口外侧形成一个均匀分布的分子量,通过注射枪把分子化的液体注射到面部皮肤,并穿透表层直达中胚层,使皮肤均匀地吸收液体,并且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针式注射和无针水光会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创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传输导管
,特别涉及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热切,对脸部皮肤的丰盈与健康也尤其看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脸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加、色素沉着等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所以,在追求变得更美或者延缓衰老的问题上,人们投入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护肤产品都宣称有轻松美白补水、祛斑除皱的功能。而事实上营养成分仅仅停留在皮肤表面无法渗透到真皮层,在较短时间里确实有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营养成分逐渐失效,肌肤问题再次显现!深层次美白补水的只有液体导入疗法,传统的针对脸部美容的液体导入疗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针式注射,另外一种是采用无针水光的方式导入。针式注射需要注射麻醉药后才能注射液体,此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尽管采用了麻醉药,但患者依然存在明显的术后疼痛感以及麻醉药过敏的风险。无针水光也在市场上被大力推广,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注射的方式,无针水光的明显优势就是不用给患者注射麻药,也无需采用针式注射,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和麻药过敏的风险。但是无针水光所描述的“无针”并非真正意义的“无针”,而是采用极细的针,通过机械和物理推动的原理,在皮肤表面形成多个肉眼不可见的细微的创口,通过这些细微的创口把液体导入到皮肤里面。所以,即使是在皮肤表面形成细微而且肉眼不可见的创口,同样存在感染的风险以及治疗后皮肤表面泛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术后出现疼痛感、麻醉药过敏反应以及由于微细创口引发感染或皮肤泛红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设置有气液混合通道,所述气液混合通道两端分别为进气口、气液混合出口,所述导管主体中部设置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一端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所述进液通道另一端与液体瓶连通。具体的,步进电机通过推动液体瓶内的活塞,把液体输送到进液通道中,空压机通过管道连接进气口,空压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对由进液通道进入气液混合通道中部的液体进行加速,从而通过高速气流分散液体,实现液体的分子化效果,并且在气液混合出口外侧形成一个均匀分布的分子量。通过将本装置结合其它结构部分组成一把注射枪,气液混合出口连接注射枪的注射口,注射枪注射口贴近面部皮肤进行注射,通过注射枪把分子化的液体注射到面部皮肤,并穿透表层直达中胚层,使皮肤均匀地吸收液体,并且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针式注射和无针水光会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创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创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核心部件,因而未对注射枪的结构组成做进一步的限定。其中,空压机输出的气压优选为1Mpa,进液通道单次液体输入量为1μl,液体分子化后的流速,即气液混合出口的混合流体流速,优选为470m/s。优选的,所述气液混合通道两端的通道孔径大于中部的通道孔径,所述气液混合通道的通道孔径由两端向中部等速率的递减,即气液混合通道轴向剖面的截面内部边缘为两组相互对称的斜线。具体的,通过将气液混合通道设置为两端通道孔径大于中部通道孔径的通道,保证进气口一端的进气效率,同时在高速气流抵达气液混合通道中心位置时,高速气流在狭窄的通道聚拢,由于狭管效应高速气流进一步加速,对进入到气液混合通道的液体形成冲击,并在气液混合通道孔径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高分散效果。优选的,所述进液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导管主体中部,所述进液接头底部设置有嵌合凸台,所述导管主体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液接头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设置有用于与嵌合凸台相互嵌合连接的嵌合凹槽,所述嵌合凹槽底部设置有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的中继通道,所述进液通道靠近嵌合凸台一端垂直的贯穿嵌合凸台,从而在嵌合凹槽与嵌合凸台相互嵌合连接时,所述进液通道通过中继通道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通过将进液接头设置为可拆卸的模式,便于后期更换进液通道孔径不同的进液接头,以适应不同类型液体的使用。优选的,所述中继通道垂直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所述中继通道与气液混合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气液混合通道中部管道孔径最小处靠近气液混合出口一侧;所述嵌合凸台为圆柱形凸台,所述进液接头底部还设置有防偏位凸台,所述连接基座还设置有用于与防偏位凸台相互嵌合连接的定位凹槽。优选的,所述进液通道与气液混合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气液混合通道中部管道孔径最小处靠近气液混合出口一侧。优选的,所述进液通道一端垂直连通气液混合通道中部,所述进液通道的通道孔径不大于8mm;所述进液通道另一端通过金属导管与液体瓶连通,所述金属导管的直径不大于8mm。优选的,所述进液通道的通道孔径为8mm,所述金属导管的直径为8mm。优选的,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主体靠近进气口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液体瓶的连接卡位,所述气液混合通道为圆柱形通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结构装置,使得液体在分散、分子化后,以极高的速度抵达面部皮肤的中胚层,以实现“定点”、“定位”、“定层”的作用,从而使得实现最佳预期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装置,采用具备特定效果的原液(即不同类型液体),即可实现如美白、瘦脸、祛斑等美容效果,并且液体分散、分子化后,不会有任何疼痛感,皮肤也不会出现任何创口。相应的免除了潜在的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等麻药风险;采用无针导入方式,免除患者的疼痛感;免除了因破皮而导致的术后感染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2。图中,10-导管主体,11-气液混合通道,12-进气口,13-气液混合出口,21-进液接头,22-进液通道,23-嵌合凸台,24-防偏位凸台,31-连接基座,32-嵌合凹槽,33-中继通道,34-定位凹槽,41-连接卡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包括导管主体10,所述导管主体10内部设置有气液混合通道11,所述气液混合通道11两端分别为进气口12、气液混合出口13,所述导管主体10中部设置进液接头21,所述进液接头21内设置有进液通道22,所述进液通道22一端连通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所述进液通道22另一端与液体瓶连通。具体的,步进电机通过推动液体瓶内的活塞,把液体输送到进液通道22中,空压机通过管道连接进气口12,空压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对由进液通道22进入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的液体进行加速,从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0),所述导管主体(10)内部设置有气液混合通道(11),所述气液混合通道(11)两端分别为进气口(12)、气液混合出口(13),所述导管主体(10)中部设置进液接头(21),所述进液接头(21)内设置有进液通道(22),所述进液通道(22)一端连通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所述进液通道(22)另一端与液体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0),所述导管主体(10)内部设置有气液混合通道(11),所述气液混合通道(11)两端分别为进气口(12)、气液混合出口(13),所述导管主体(10)中部设置进液接头(21),所述进液接头(21)内设置有进液通道(22),所述进液通道(22)一端连通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所述进液通道(22)另一端与液体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通道(11)两端的通道孔径大于中部的通道孔径,所述气液混合通道(11)的通道孔径由两端向中部等速率的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液体分子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21)可拆卸的设置在导管主体(10)中部,所述进液接头(21)底部设置有嵌合凸台(23),所述导管主体(10)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液接头(21)的连接基座(31),所述连接基座(31)设置有用于与嵌合凸台(23)相互嵌合连接的嵌合凹槽(32),所述嵌合凹槽(32)底部设置有连通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的中继通道(33),所述进液通道(22)靠近嵌合凸台(23)一端垂直的贯穿嵌合凸台(23),从而在嵌合凹槽(32)与嵌合凸台(23)相互嵌合连接时,所述进液通道(22)通过中继通道(33)连通气液混合通道(11)中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颖,吴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原商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