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42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浇筑区域内铺设传感光纤;光纤传感检测单元接收传感光纤的光信号并分析获得数据信息,发送至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根据数据信息确定振捣棒的振捣位置及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钢管内侧和外侧分别布置传感光纤,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的振捣位置,以及监视混凝土浇筑高度,同时还可以判断混凝土分层浇筑时的间隔时间。在钢管内侧的传感光纤可以采用垂直升降式的布设方式,并且沿着钢管内壁布置多条,当振捣棒在钢管内侧振捣时,能够根据每一条传感光纤感应到的振幅不同判断振捣棒的振捣位置,测量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由截面中部钢管混凝土和钢管外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的柱,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轴压承载力高、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钢管外叠合钢筋混凝土后,进一步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抗压能力和整体抗剪能力,在轴压力和往复水平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叠合柱及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构件规格大、混凝土强度高、柱内隔板多、钢管长度大等特点,从而造成钢管吊装就位及柱内混凝土浇筑困难。针对钢管混凝土具有钢管管径较大、一次浇筑高度较大、管内无钢筋及桁架层部位隔板较多的特点,混凝土原材料采用微膨胀半自密实混凝土,管内混凝土采用立式手工浇捣法,混凝土利用薄壁钢管导管从柱顶下料,利用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采用分段浇筑和分段振捣法,管内振捣,每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宜为2~3m,振捣时间控制较普通混凝土略短,以免掺和剂析出而上升到表面形成浮浆。为了确保严格按照施工办法进行手工操作,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专利CN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浇筑区域内铺设传感光纤;/n光纤传感检测单元接收传感光纤的光信号并分析获得数据信息,发送至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n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根据数据信息确定振捣棒的振捣位置及混凝土的浇筑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浇筑区域内铺设传感光纤;
光纤传感检测单元接收传感光纤的光信号并分析获得数据信息,发送至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
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根据数据信息确定振捣棒的振捣位置及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纤包括:
振动传感光纤,其光信号被所述光纤传感检测单元分析,以获得振动传感光纤上各个预设监测点的振动数据信息;
温度传感光纤,其光信号被所述光纤传感检测单元分析,以获得温度传感光纤上各个预设监测点的温度数据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光纤包括内部振动光纤和外部振动光纤,铺设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浇筑区域内;其中,所述内部振动光纤沿钢管内壁竖直布置,所述外部振动光纤沿钢管外侧螺旋上升布置;
所述温度传感光纤布置在所述钢管内侧和/或外侧;在钢管内侧沿着钢管内壁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布置一条,在钢管外侧至少有一条在钢管的轴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混叠合柱的混凝土浇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云赵阳高德风唐风华王海啸周欣孙畅江平查燕旻臧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元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