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例如CT、核磁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现有的CT、核磁所使用的介入引导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介入引导架多为架体结构,结构简单,易于携带,介入引导架外部缺乏较好的固定支撑结构,使得介入引导架与人体皮肤之间固定不够牢固,容易松动脱落,影响穿刺工作;同时,介入引导架通过人工进行对点,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容易产生一定错位,定位效果不好,影响穿刺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包括壳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的外部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支撑杆(3)的底端设置有吸盘(5),壳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续管筒(10),续管筒(10)的内部穿合连接有激光笔(12),壳体(1)的内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导向筒(9),导向筒(9)的内部穿合连接有穿刺导管(13),壳体(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定位筒(6),定位筒(6)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底端粘合连接有粘纸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的外部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支撑杆(3)的底端设置有吸盘(5),壳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续管筒(10),续管筒(10)的内部穿合连接有激光笔(12),壳体(1)的内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导向筒(9),导向筒(9)的内部穿合连接有穿刺导管(13),壳体(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定位筒(6),定位筒(6)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底端粘合连接有粘纸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弧形结构,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壳腔(15),支撑杆(3)的与壳体(1)通过一号固定座(2)固定相连接,支撑杆(3)与吸盘(5)通过二号固定座(4)固定相连接,一号固定座(2)与二号固定座(4)均为方形结构且相互平行,吸盘(5)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刘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