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8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包括出水管路、回水管路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路、内制热管路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加热元件,所述内制热管路一端与回水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路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位于内制热管路上方,所述进气管路出气口经连接管与气水虹吸混合装置相连通,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设在内制热管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节约能源、制热速度快、供热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投资小、体积小、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简单、智能化程度高、运行安全、无人值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冬季供暖对能源的需求、质量要求逐渐由清洁能源代替可燃煤、重油等含有污染排放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清洁能源电、天燃气的能源价格是煤的5-7倍成为改造瓶颈,通过科技方法提高清洁能源的能效解决这一瓶颈矛盾。目前,市场电锅炉能效低、各种热泵制热设备在寒冷区域应用中因冬季环境温差大,难以满足制热效率的恒定指标,设备使用环境及安装辅助设施复杂;而直热式电能效比很低,应用安装时还需要配套机房、配电使用的锅炉房建设,投资大、辅助工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节约能源、制热速度快、供热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投资小、体积小、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简单、智能化程度高、运行安全、无人值守的智能化远传管理的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包括出水管路(1)、回水管路(2)和控制装置,所述回水管路(2)上依次安装有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所述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与控制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路(5)、内制热管路(6)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电加热元件(10)和放水阀门,所述内制热管路(6)一端与回水管路(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路(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5)位于内制热管路(6)上方,所述进气管路(5)出气口经连接管与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相连通,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设在内制热管路(6)上,以利于通过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将供热实水改变为具有弹性的流体介质,即通过潆射原理产生一种泡膜包着空气形成带有气泡的弹性供热介质,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电加热元件(10)和放水阀门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流体介质在经过电加热元件(10)时附着在电加热元件(10)上而形成气化点的很多水膜包裹着的气泡,气泡边界周围的水不断气化形成水包膜,当水包膜包着气体的水泡内部涨力大于加热元件的粘附力,弹性流通介质内进一步生成大量的单分子气泡体,再经过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的气和水的进一步充分混合并增加流速,惯性做功,弹性流通介质在内制热管路流动过程中继续相互摩擦生热,同时,供热过程中变供热阻力为摩擦力,在供热管路中将驱动耗能转变为摩擦能发热体,通过弹性流通介质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和电能加热叠加集成制造热能,在供热过程中,当压力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控制装置即指令放水阀门打开,将内制热管路中的流体释放出,当压力达到设定的下限值时,控制装置即指令放水阀门关闭,当控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控制装置即指令电加热元件停止加热,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还达到了体积小、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简单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回水管路(2)和出水管路(1)间设有内循环管路(11),所述内循环管路(11)一端经三通管路(39)与内制热管路(6)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内制热管路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与内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和第二电子流量计(23)分别安装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以使流入内循环管路中的一部分弹性流通介质在气动能混合泵的动力作用下,再次经内制热管路及内制热管路上的电加热元件的加热气化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的再次混合增速而使得弹性流通介质的储蓄热能进一步显著提高,在蓄能时,由于弹性流通介质的弹性膨胀,使得内循环管路和内制热管路中的压力增大,压力传感器实时将感应的压力信息上传在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温度信息上传至控制装置,当控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控制装置即指令电加热元件停止加热,进一步达到了智能化控制、节约能源、运行安全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热循环介质蓄能装置(12),其包括介质膨胀罐(13)和至少一个单元蓄热筒体(14),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内依次设有进液腔(15)、储热腔(16)和出液腔(17),所述储热腔(16)内设有若干根储热管(18),所述储热腔(16)经油路与介质膨胀罐(13)相连通,所述储热腔(16)与储热管(18)的间隙中填充有蓄热介质(19),所述储热管(18)一端与进液腔(15)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液腔(17)相连通,所述进液腔(15)与内制热管路(6)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出液腔(17)与内制热管路(6)的出液端相连通,以利于通过蓄热介质(19)对储热管(18)中的弹性流体介质进行蓄热保温,对流经内循环管路(11)和内制热管路(6)进入储热管(18)内的弹性流通介质进行保温蓄热,达到了进一步节约能源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为两个以上时,相邻单元蓄热筒体(14)间首尾连接,以利于延长弹性流通介质的流通路径,增大气泡介质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摩擦热能。本专利技术也可在所述进液腔(15)和出液腔(17)轴心分别设有蓄热介质通道(37),所述蓄热介质通道(37)与储热腔(16)相连通,以达到对弹性流体介质充分蓄热保温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电加热元件(10)可设在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上,以达到蓄热保温,叠加热能,增加热效比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回水管路和内制热管路间设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21)经补水管路(24)与内制热管路(6)相连通,所述补水箱(21)上设有液位检测开关,所述补水箱(21)连接水源,所述补水管路(24)上设有控制开关阀(25),所述控制开关阀(25)和液位检测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以利于当第二电子流量计检测到内制热管路(6)中的水的流量不足时,通过控制装置指令控制开关阀(25)打开,补水箱(21)中的水即补充到内制热管路(6)中,达到供热稳定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三通管路连接内循环管路的一接口直径小于连接出水管路的一接口直径,以利于对弹性流通介质进行分流,并将通过内循环管路的小直径管路进一步压缩弹性流通介质,储蓄能量,进而产生大量的摩擦热。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内循环管路与三通管路间设有喇叭形内置管路(38),所述喇叭形内置管路小径端与内循环管路相连接,大径端与三通管路相连接,以使喇叭形内置管路大径端对通过变径器蓄能的部分弹性流通介质再次施加阻力碰撞,使之产生更多的热能,再次碰撞后的弹性流通介质经过喇叭形内置管路的小径端再次压缩蓄能,进一步加速弹性流通介质的流速,增加气泡的摩擦涨力,以达到进一步蓄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包括膨胀腔(26)、进水管(27)和变径器(28),所述膨胀腔(26)内腔水平设有进水管(27),所述膨胀腔(26)一端与内制热管路(6)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变径器(28)固定连通,所述膨胀腔(26)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包括出水管路(1)、回水管路(2)和控制装置,所述回水管路(2)上依次安装有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所述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与控制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路(5)、内制热管路(6)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内制热管路(6)一端与回水管路(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路(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5)位于内制热管路(6)上方,所述进气管路(5)出气口经连接管与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相连通,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设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电加热元件(10)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包括出水管路(1)、回水管路(2)和控制装置,所述回水管路(2)上依次安装有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所述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与控制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路(5)、内制热管路(6)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内制热管路(6)一端与回水管路(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路(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5)位于内制热管路(6)上方,所述进气管路(5)出气口经连接管与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相连通,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设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电加热元件(10)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2)和出水管路(1)间设有内循环管路(11),所述内循环管路(11)一端经三通管路与内制热管路(6)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内制热管路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与内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和放水阀门,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和第二电子流量计(23)分别安装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和放水阀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热循环介质蓄能装置(12),其包括介质膨胀罐(13)和至少一个单元蓄热筒体(14),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内依次设有进液腔(15)、储热腔(16)和出液腔(17),所述储热腔(16)内设有若干根储热管(18),所述储热腔(16)经油路与介质膨胀罐(13)相连通,所述储热腔(16)与储热管(18)的间隙中填充有蓄热介质(19),所述储热管(18)一端与进液腔(15)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液腔(17)相连通,所述进液腔(15)与内制热管路(6)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出液腔(17)与内制热管路(6)的出液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为两个以上时,相邻单元蓄热筒体(14)间首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吕召李平王强刘志远张传键宋广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