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436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包括主真空罐、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真空罐、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及电控柜,所述主真空罐通过主吸气管路与所述主水环真空泵连接,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路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连接,所述辅真空罐通过辅吸气管路与所述辅水环真空泵连接,所述辅水环真空泵通过辅排气管路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连接,所述主吸气管路与所述辅吸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Ⅰ连通,所述主排气管路和所述辅排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Ⅱ连接,所述连接管Ⅰ和所述连接管Ⅱ上均设置有双向导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电控柜控制各单项阀和各双向导向阀的工作状态,从而切换不同的抽气路线,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院中,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是必备的设备,一般是通过真空泵与真空罐相连,通过真空泵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形成负压,从而在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产生吸力,提供医疗使用。但是,而现有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只能通过手动开关控制,控制不方便,而且,现有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常由依次连通的真空罐、真空泵和汽水分离器组成,系统中没有备用的真空罐、真空泵和汽水分离器,若某个装置发生故障,很容易因更换不及时而耽误病人的治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包括主真空罐、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真空罐、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及电控柜,所述主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主吸气管路与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路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辅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辅吸气管路与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路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主吸气管路与所述辅吸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Ⅰ连通,所述主排气管路和所述辅排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Ⅱ连接,所述连接管Ⅰ和所述连接管Ⅱ上均设置有双向导通阀,所述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和所述双向导通阀均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吸气管路、主排气管路、辅吸气管路和辅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一侧上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Ⅰ,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主汽水分离器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真空罐和辅真空罐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污管Ⅱ,所述排污管Ⅱ上设置有排污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进水端通过主进水管路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进水端通过辅进水管路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主水环真空泵和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排水端均连接有排水管,所述主进水管路与所述辅进水管路通过连接管Ⅲ连通,所述连接管Ⅲ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接的双向导通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吸气管路上设置有主除菌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辅吸气管路上设置有辅除菌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通过电控柜控制各单项阀和各双向导向阀的工作状态,从而切换不同的抽气路线,在任意一条抽气路线上的装置发生故障而停机时,通过电控柜启动另一台装置,以确保满足医院的医疗需求,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真空罐,2-主水环真空泵,3-主汽水分离器,4-辅真空罐,5-辅水环真空泵,6-辅汽水分离器,7-主吸气管路,8-主排气管路,9-辅吸气管路,10-辅排气管路,11-连接管Ⅰ,12-连接管Ⅱ,13-溢流管,14-供水管,15-排污管Ⅰ,16-排气管,17-排污管Ⅱ,18-主进水管路,19-辅进水管路,20-连接管Ⅲ,21-主除菌过滤器,22-辅除菌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包括主真空罐1、主水环真空泵2、主汽水分离器3、辅真空罐4、辅水环真空泵5、辅汽水分离器6及电控柜,主真空罐1的出气端通过主吸气管路7与主水环真空泵2的吸气端连接,主水环真空泵2的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路8与主汽水分离器3的进气端连接,辅真空罐4的出气端通过辅吸气管路9与辅水环真空泵5的吸气端连接,辅水环真空泵5的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路10与辅汽水分离器6的进气端连接,主吸气管路7与辅吸气管路9通过连接管Ⅰ11连通,主排气管路8和辅排气管路10通过连接管Ⅱ12连接,连接管Ⅰ11和连接管Ⅱ12上均设置有双向导通阀,主水环真空泵2、主汽水分离器3、辅水环真空泵5、辅汽水分离器6和双向导通阀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具体的,主吸气管路7、主排气管路8、辅吸气管路9和辅排气管路10上均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与电控柜电性连。具体的,主汽水分离器3的一侧上部设置有溢流管13,主汽水分离器3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供水管14,主汽水分离器3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Ⅰ15,主汽水分离器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6,主汽水分离器3与辅汽水分离器6的结构相同。具体的,主真空罐1和辅真空罐4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污管Ⅱ17,排污管Ⅱ17上设置有排污阀,以便及时排出主真空罐1和辅真空罐4中沉积的杂质。具体的,主水环真空泵2的进水端通过主进水管路18与主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端连接,辅水环真空泵5的进水端通过辅进水管路19与辅汽水分离器6的出水端连接,主水环真空泵2和辅水环真空泵5的排水端均连接有排水管,主进水管路18与辅进水管路19通过连接管Ⅲ20连通,连接管Ⅲ20上设置有与电控柜电性连接的双向导通阀。具体的,主吸气管路7上设置有主除菌过滤器21。具体的,辅吸气管路9上设置有辅除菌过滤器22。工作流程如下:通过导管将主真空泵通过电控柜4启动主水环真空泵2和主汽水分离器3,并打开主吸气管路7和主排气管路8上的各单向阀,通过主水环真空泵2抽气,使主真空罐1中的空气依次通过主除菌过滤器21、主水环真空泵2后进入主汽水分离器3,排出到外界大气环境中;当主水环真空泵2或主汽水分离器3发生故障时,通过电控柜4启动辅水环真空泵5或辅汽水分离器6,通过电控柜4控制各单项阀和各双向导向阀的工作状态,从而切换不同的抽气路线,本技术提供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真空罐、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真空罐、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及电控柜,所述主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主吸气管路与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路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辅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辅吸气管路与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路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主吸气管路与所述辅吸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Ⅰ连通,所述主排气管路和所述辅排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Ⅱ连接,所述连接管Ⅰ和所述连接管Ⅱ上均设置有双向导通阀,所述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和所述双向导通阀均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真空罐、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真空罐、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及电控柜,所述主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主吸气管路与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主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路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辅真空罐的出气端通过辅吸气管路与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吸气端连接,所述辅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路与所述辅汽水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主吸气管路与所述辅吸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Ⅰ连通,所述主排气管路和所述辅排气管路通过连接管Ⅱ连接,所述连接管Ⅰ和所述连接管Ⅱ上均设置有双向导通阀,所述主水环真空泵、主汽水分离器、辅水环真空泵、辅汽水分离器和所述双向导通阀均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气管路、主排气管路、辅吸气管路和辅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控柜电性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汽水分离器的一侧上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隆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立伟医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