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22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手板和臂板,手板与臂板上表面均设有相同的内凹圆弧,手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固定耳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两个固定耳之间形成第一凹槽,臂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固定凸起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固定凸起插装在第一凹槽内,手板与臂板铰接处穿设有螺栓,螺栓分别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螺栓一端设有锁紧旋钮,螺栓的另一端旋接调节螺母,锁紧旋钮与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手板的两侧;固定装置上表面配套设置有一次性垫料,一次性垫料的宽度大于固定装置的宽度,一次性垫料两端均设有用以绑缚固定装置以及患者上肢的绑带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手术过程中,桡动脉穿刺测压是常见的监测血压手段,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此时桡动脉测压持续监测血压。但是在恢复期的患者经常出现体位的变动,特别是患者清醒后上肢活动更加频繁,这使得患者手腕部容易出现屈曲的体位,从而使得血管内的动脉穿刺针管受压成角,动脉波形受到影响无法准确显示血压。麻醉恢复室的医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向患者解释手腕的摆放位置,并一次次矫正患者手腕部的位置,以获得良好的动脉波形及其动脉值。这增加了恢复室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也让患者的血压监测不能持续,增加的风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手板和臂板,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上表面均设有相同的内凹圆弧,所述手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臂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凸起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铰接处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栓一端设有锁紧旋钮,所述螺栓的另一端旋接调节螺母,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手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上表面配套设置有一次性垫料,所述一次性垫料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宽度,所述一次性垫料两端均设有用以绑缚所述固定装置以及患者上肢的绑带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优选地,所述手板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手板上表面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臂板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臂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螺栓的一端设有梯形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均为圆角。优选地,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远离其铰接处的一端均设置倒圆角。优选地,所述固定耳与所述固定凸起端部均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壁厚相同。优选地,所述绑带组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上设有魔术贴公贴,所述第二绑带上设有魔术贴母贴。优选地,所述魔术贴公贴的长度小于所述魔术贴母贴的长度。优选地,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螺栓一体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手板与臂板之间铰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角度可调节,通过调节螺栓两端的调节螺母与锁紧旋钮,进行角度调节和固定;一次性垫料的设置,能够起到防尘和吸水的效果,便于固定装置的后期清洁,从而便于装置的循环使用;另外,利用绑带组可以将先将一次性垫料缠绕在固定装置上,然后再将固定装置与患者手臂和手掌之间固定,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使用胶带绑缚,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患者手臂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设置,用以阻挡定位患者手臂和手掌,避免手臂和手掌从固定装置侧边滑脱;梯形凹槽的设置,能用搭配绑带组进行固定,防止绑带组在缠绕在固定装置上之后前后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手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臂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一次性垫料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手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的臂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一次性垫料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手板1和臂板2,手板1与臂板2上表面均设有相同的内凹圆弧14,便于患者手臂和手背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具有定位的作用,手板1位于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11,固定耳11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12,两个固定耳11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3,臂板2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21,固定凸起21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22,固定凸起21插装在第一凹槽13内,手板1与臂板2铰接处穿设有螺栓3,螺栓3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螺栓3一端设有锁紧旋钮31,螺栓3的另一端旋接调节螺母32,锁紧旋钮31与调节螺母32分别位于手板1的两侧;固定装置上表面配套设置有一次性垫料4,一次性垫料4的宽度大于固定装置的宽度,保证患者手臂和手部等部位不与固定装置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一次性垫料4两端均设有用以绑缚固定装置以及患者上肢的绑带组41。在一实施例中,手板1与臂板2铰接,在使用时,患者手腕关节放置在铰接处,手臂放置并固定在臂板2上,手背放置并固定在手板1上,通过旋松调节螺母32,或者手持调节螺母32,逆时针旋转锁紧旋钮31,使手板1与臂板2之间的铰接处松动,然后通过翻转手板1调节手板1与臂板2之间的夹角,来调节固定装置的弯折角度,患者手背随手板1的翻转而翻转,从而调节了手腕的弯曲角度,如此寻找到患者对应的最佳手腕弯折体位,然后顺时针旋转锁紧旋钮31,同时锁紧调节螺母32,使手板1与臂板2铰接处固定,防止手板1与臂板2之间夹角产生变动,从而避免患者手腕活动,保证动脉穿刺时血压监测的准确性,一次性垫料4通常铺设在患者手腕与固定装置之间,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以及吸水和防止弄脏固定装置的作用,且在患者使用时,利用绑带组41,先交叉绕到固定装置下方,然后再从固定装置下方穿出绕过患者手腕再进行绑紧固定,将患者手腕与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且相对于现有的胶布固定而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优选地,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孔径相同。防止在手板1与臂板2铰接锁紧后手板1或者臂板2晃动,导致患者腕关节弯曲角度变动。优选地,手板1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侧板5,第一侧边与手板1上表面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便于患者手背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5之间,也便于适用于手臂较粗的患者,避免患者手臂放不进去的尴尬;臂板2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侧板6,第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手板和臂板,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上表面均设有相同的内凹圆弧,所述手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臂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凸起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铰接处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栓一端设有锁紧旋钮,所述螺栓的另一端旋接调节螺母,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手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上表面配套设置有一次性垫料,所述一次性垫料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宽度,所述一次性垫料两端均设有用以绑缚所述固定装置以及患者上肢的绑带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手板和臂板,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上表面均设有相同的内凹圆弧,所述手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臂板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中部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凸起插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手板与所述臂板铰接处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栓一端设有锁紧旋钮,所述螺栓的另一端旋接调节螺母,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手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上表面配套设置有一次性垫料,所述一次性垫料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宽度,所述一次性垫料两端均设有用以绑缚所述固定装置以及患者上肢的绑带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恢复室用适配动脉测压的手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板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手板上表面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臂板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臂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阳于颖颖张庆伟徐修刘存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