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燚专利>正文

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19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面料及制备方法技术,其原材料成分包括涤纶纤维、羊毛纤维、醋酯纤维、山羊绒纤维、远红外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亚麻纤维、陶瓷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粘胶纤维、磁性纤维。该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对纱线配方原料的调整且合理的增加了远红外纤维、陶瓷纤维以及大豆蛋白纤维,对其部分原材料进行抗菌处理,之后将制得的纱线进行加固保温处理而得出的热感保温面料,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温功能,同时具有抗菌的功能,而且不会增加面料的厚度,在保温的前提下,提高了面料制成服装的美观度以及舒适感,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以及更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及制备
,具体为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服装面料也逐渐向多样化、多功能化发展,例如耐磨面料、阻燃面料、抗静电面料、闪花状起茸面料、透气面料、防虫面料等等,但不管怎样发展,服装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因此面料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温,而面料是由纱线经过纺织而成的,因此面料保温的效果如何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纱线。目前,现有的保温面料主要是通过对面料结构改进处理而达到保温的效果,而对面料结构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和密度来实现保温的目的,但面料厚度以及密度的增加,直接影响面料制成服装的美观性以及舒适感,而且其通过在外部增加保温的措施会受到各种因数的影响而导致成品服装的不稳定性,例如日常清洗、堆积摆放等,同时,在面料综合性能的配比下,其保温的效果相对来说也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62-78份、羊毛纤维55-80分、醋酯纤维45-60份、山羊绒纤维50-60份、远红外纤维18-32份、尼龙纤维15-21份、聚酯纤维15-30、聚酰胺纤维10-28份、亚麻纤维8-16份、陶瓷纤维5-20份、竹纤维6-30份、大豆蛋白纤维1-9份、粘胶纤维2-11份、磁性纤维0-12份。根据上述的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提出的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量取配方量原料:涤纶纤维、羊毛纤维、醋酯纤维、山羊绒纤维份、远红外纤维份、尼龙纤维份、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份、亚麻纤维、粘胶纤维;S2:将S1中的原料放置在抗菌液中,常温浸泡1-2个小时;S3:将S2中的原料取出烘干;S4:量取配方量原料:陶瓷纤维份、竹纤维份、大豆蛋白纤维份、磁性纤维份与S3中的原料混纺制得纱线;S5:对S4中得出的纱线,利用浆液对其进行上浆处理;S6:将S5中处理之后得出的纱线进过80-120度的烘焙3-6分钟;S7:将S6中烘焙之后的纱线经过纺织工艺制成热感保温面料。优选的,所述抗菌液由黄连素\薄荷醇、紫草宁、柠檬皮提取物、蒸馏水混合而成,增加原材料的抗菌性能。优选的,所述浆液由壳聚糖、海藻酸钠、石蜡、蒸馏水混合而成,提高纱线的强度以及蓄热性能。优选的,所述纺织工艺是将纱线分为经纱和纬纱,然后将其相互上下交错,交织成两上两下的结构,可以起到辅助保温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热感保温面料利用涂覆液对其进行覆膜处理。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对纱线配方原料的调整且合理的增加了远红外纤维、陶瓷纤维以及大豆蛋白纤维,使利用该配方原理制得的纱线,进过将液的处理,通过纺织制成的面料具有很好的热感保温功能,而且不会增加面料的厚度,在保温的前提下,提高了面料制成服装的美观度以及舒适感,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2、该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对配方原理中涤纶纤维、羊毛纤维、醋酯纤维、山羊绒纤维份、远红外纤维份、尼龙纤维份、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份、亚麻纤维以及粘胶纤维预先进行抗菌处理,使最终制成的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从而使利用该面料制成的衣服同时兼具有保温功能和抗菌功能,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羊毛纤维、醋酯纤维、山羊绒纤维、远红外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亚麻纤维、陶瓷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粘胶纤维、磁性纤维。根据上述的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现提出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量取配方量原料: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78份、羊毛纤维80份、醋酯纤维60份、山羊绒纤维58份、远红外纤维32份、尼龙纤维20份、聚酯纤维30份、聚酰胺纤维27份、亚麻纤维16份、粘胶纤维11份;S2:将S1中的原料放置在抗菌液中,常温浸泡1-2个小时,抗菌液由黄连素、薄荷醇、紫草宁、柠檬皮提取物、蒸馏水混合而成,增加原材料的抗菌性;S3:将S2中的原料取出烘干;S4:量取配方量原料:陶瓷纤维19份、竹纤维28份、大豆蛋白纤维8份、磁性纤维11.5份与S3中的原料混纺制得纱线;S5:对S4中得出的纱线,利用浆液对其进行上浆处理浆液由壳聚糖、海藻酸钠、石蜡、蒸馏水混合而成,提高纱线的强度以及蓄热性能;S6:将S5中处理之后得出的纱线进过80-120度的烘焙3-6分钟;S7:将S6中烘焙之后的纱线经过纺织工艺制成热感保温面料,纺织工艺是将纱线分为经纱和纬纱,然后将其相互上下交错,交织成两上两下的结构,可以起到辅助保温的效果,热感保温面料利用涂覆液对其进行覆膜处理。实施例二:该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量取配方量原料:涤纶纤维69.5份、羊毛纤维68份、醋酯纤维50份、山羊绒纤维55.5份、远红外纤维24.5份、尼龙纤维17.2份、聚酯纤维24、聚酰胺纤维18.5份、亚麻纤维12份、粘胶纤维5.5份;S2:将S1中的原料放置在抗菌液中,常温浸泡1-2个小时,抗菌液由黄连素、薄荷醇、紫草宁、柠檬皮提取物、蒸馏水混合而成,增加原材料的抗菌性;S3:将S2中的原料取出烘干;S4:量取配方量原料:陶瓷纤维13.6份、竹纤维20.5份、大豆蛋白纤维4.5份、磁性纤维6份与S3中的原料混纺制得纱线;S5:对S4中得出的纱线,利用浆液对其进行上浆处理,浆液由壳聚糖、海藻酸钠、石蜡、蒸馏水混合而成,提高纱线的强度以及蓄热性能;S6:将S5中处理之后得出的纱线进过80-120度的烘焙3-6分钟;S7:将S6中烘焙之后的纱线经过纺织工艺制成热感保温面料,纺织工艺是将纱线分为经纱和纬纱,然后将其相互上下交错,交织成两上两下的结构,可以起到辅助保温的效果,热感保温面料利用涂覆液对其进行覆膜处理。实施例三:该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量取配方量原料:涤纶纤维62份、羊毛纤维55分、醋酯纤维45份、山羊绒纤维51份、远红外纤维18份、尼龙纤维16份、聚酯纤维16、聚酰胺纤维12份、亚麻纤维8份、粘胶纤维3份;S2:将S1中的原料放置在抗菌液中,常温浸泡1-2个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62-78份、羊毛纤维55-80分、醋酯纤维45-60份、山羊绒纤维50-60份、远红外纤维18-32份、尼龙纤维15-21份、聚酯纤维15-30、聚酰胺纤维10-28份、亚麻纤维8-16份、陶瓷纤维5-20份、竹纤维6-30份、大豆蛋白纤维1-9份、粘胶纤维2-11份、磁性纤维0-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62-78份、羊毛纤维55-80分、醋酯纤维45-60份、山羊绒纤维50-60份、远红外纤维18-32份、尼龙纤维15-21份、聚酯纤维15-30、聚酰胺纤维10-28份、亚麻纤维8-16份、陶瓷纤维5-20份、竹纤维6-30份、大豆蛋白纤维1-9份、粘胶纤维2-11份、磁性纤维0-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现提出一种热感保暖功能性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量取部分配方量原料:涤纶纤维、羊毛纤维、醋酯纤维、山羊绒纤维份、远红外纤维份、尼龙纤维份、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份、亚麻纤维、粘胶纤维;
S2:将S1中的原料放置在抗菌液中,常温浸泡1-2个小时;
S3:将S2中的原料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
S4:量取配方量原料:陶瓷纤维份、竹纤维份、大豆蛋白纤维份、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燚
申请(专利权)人:潘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