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夹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后复位用固定夹板。
技术介绍
在中医骨伤发展的历程中,小夹板历来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取材容易,使用方便,简单易学,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低等等,而且符合动静结合的骨折治疗原则,适用范围广泛。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观念的更新,传统小夹板固定显得发展滞后,其中一些欠缺逐步显现,如:固定的稳定性、舒适性、匹配性及对骨折残留移位的矫正等环节的不足。传统外固定多采用竹片、柳木板或者石膏等,在可塑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明显受限或者难以做到“兼而有之”;虽然也主张超关节固定、腕曲/背伸及偏角等,但受所选材料的特性限制及对外固定思路的部分欠缺往往治疗效果欠佳,如通常没有固定到掌面,很大程度上只能借助压垫调节及增强绷带的紧度来部分实现目的。根据相应力学原理,在固定的稳定性上就明显不足,由此患肢在早期功能锻炼上受到限制,容易造成骨折端再次错位。若为了增强其稳定性而增加固定的紧度,则易造成皮肤压伤甚至影响到局部血液循环,对骨折的愈合不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所以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夹板,包括有上、下、内、外侧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夹板宽度与桡、尺骨两茎突间距离小于1cm;在对应腕关节交接处修剪成135度的两个平行夹角;长度上要求从肘横纹下约3cm至掌指关节;所述内、外侧夹板材料、厚度及长度与上、下夹板一致;宽度为3cm;角度为160度的平行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夹板,包括有上、下、内、外侧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夹板宽度与桡、尺骨两茎突间距离小于1cm;在对应腕关节交接处修剪成135度的两个平行夹角;长度上要求从肘横纹下约3cm至掌指关节;所述内、外侧夹板材料、厚度及长度...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