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超专利>正文

支架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12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假体,涉及口腔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应用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由于骨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高密度结缔组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皮质骨和松质骨,通过第一支架主体套设于第二支架主体外部,第一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外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模拟皮质骨的功能,承担生理咀嚼载荷的力学要求,第二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内部骨质固定连接,用于模拟松质骨功能,承担提供骨改重建力学微环境的生理要求,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连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支架假体无法提供与生理载荷所适配的生物力学宏微观环境,无法促进假体内部植骨材料骨改重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假体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假体。
技术介绍
下颌骨作为面部重要骨性框架可以实现咀嚼、吞咽、语音等重要生理机能,而包括创伤、骨髓炎、骨坏死、良性或恶性肿瘤切除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现有技术中,对于下颌骨的修复重建有以下几种途径:(1)利用钛重建板,根据不同缺损情况由医生手工弯曲成型修复,由于该方法未能完成生理功能修复,总体失败率高达25%-40%;(2)利用带血管蒂的自体骨移植修复,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区残余痛、出血等并发症等问题,且塑性困难,后期咬合重建不甚理想;(3)利用牵张成骨技术也是常见手段,但手术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对临床医生的水平要求很高;(4)利用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但在诸如下颌骨缺损区承担咀嚼咬合功能的部位,常常难以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来支撑生理负载,对节段性功能缺损修复无能为力。但是,针对大面积的下颌骨缺损,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下颌骨是承担咀嚼咬合功能的承力骨,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下颌骨功能性缺损修复重建,生物力学性能无法满足下颌骨咀嚼载荷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假体,应用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n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外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外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模拟皮质骨的功能,承担生理咀嚼载荷的力学要求,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内部骨质固定连接,用于模拟松质骨功能,承担提供骨改重建力学微环境的生理要求,且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主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假体,应用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
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外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外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模拟皮质骨的功能,承担生理咀嚼载荷的力学要求,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内部骨质固定连接,用于模拟松质骨功能,承担提供骨改重建力学微环境的生理要求,且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主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包括多个第一胞元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胞元结构紧密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支架主体;
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包括多个第二胞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胞元结构紧密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支架主体;
相邻的所述第一胞元结构与所述第二胞元结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胞元结构呈正十二面体或钻石型构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胞元结构的孔型呈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胞元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梁,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一体成型;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胡敏樊瑜波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