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假体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假体。
技术介绍
下颌骨作为面部重要骨性框架可以实现咀嚼、吞咽、语音等重要生理机能,而包括创伤、骨髓炎、骨坏死、良性或恶性肿瘤切除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现有技术中,对于下颌骨的修复重建有以下几种途径:(1)利用钛重建板,根据不同缺损情况由医生手工弯曲成型修复,由于该方法未能完成生理功能修复,总体失败率高达25%-40%;(2)利用带血管蒂的自体骨移植修复,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区残余痛、出血等并发症等问题,且塑性困难,后期咬合重建不甚理想;(3)利用牵张成骨技术也是常见手段,但手术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对临床医生的水平要求很高;(4)利用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但在诸如下颌骨缺损区承担咀嚼咬合功能的部位,常常难以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来支撑生理负载,对节段性功能缺损修复无能为力。但是,针对大面积的下颌骨缺损,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下颌骨是承担咀嚼咬合功能的承力骨,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下颌骨功能性缺损修复重建,生物力学性能无法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假体,应用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n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外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外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模拟皮质骨的功能,承担生理咀嚼载荷的力学要求,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内部骨质固定连接,用于模拟松质骨功能,承担提供骨改重建力学微环境的生理要求,且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主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假体,应用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
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外部,所述第一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外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模拟皮质骨的功能,承担生理咀嚼载荷的力学要求,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与下颌骨的内部骨质固定连接,用于模拟松质骨功能,承担提供骨改重建力学微环境的生理要求,且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主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包括多个第一胞元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胞元结构紧密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支架主体;
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包括多个第二胞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胞元结构紧密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支架主体;
相邻的所述第一胞元结构与所述第二胞元结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胞元结构呈正十二面体或钻石型构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胞元结构的孔型呈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胞元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梁,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一体成型;
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