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07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其包括吸刮球、吸管、负压连接头、负压吸引器、微型摄像头、缓冲管、容器接头和吸引物容器,所述吸管的一端与吸刮球相连,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吸刮球的顶部,吸刮球上设有吸孔,吸孔的上端设有弧形片状的刮片;缓冲管为伸缩管,缓冲管固定于吸管的中部;容器接头套接于吸管上,容器接头的下方固定吸引物容器,容器接头处的吸管上设有漏孔,漏孔正对吸引物容器。集成像、抽吸和刮擦于一体,可用于产科分娩术或中止中晚期妊娠手术,在胎儿及其附属物离开宫腔后,吸刮宫腔内残余物,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妇产科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胎儿及胎儿附属物,如胎盘、脐带离开子宫后,手术者按常规是采用干纱布擦子宫腔,把残留的胎膜擦净。对选择性剖宫产术中的产妇,手术者需行经阴道或子宫腔扩张子宫颈管,使其扩大,防止恶露滞留并发感染,或造成产后出血。上述操作方法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角有一定作用,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1.采用干纱布擦宫腔时,一般要用2-3块纱布,方可达到擦除残留胎膜的作用。在反复擦宫腔的过程中,子宫腔的蜕膜及少部分的子宫内膜基底层均易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脱落。在纱布取出的过程中,往往伴有血液等混合物淌入手术野中,其中所含的子宫内膜组织伴随留在手术野,种植到子宫肌层、腹腔、腹壁等处,容易并发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给产妇带来痛苦。2.规范化的宫颈管扩张术是在外阴,阴道消毒后,经阴道扩张子宫颈管,引流出滞留在宫腔内的恶露,特别是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常规扩张子宫颈管是必须的操作步骤,多数医生是采用经子宫腔向阴道方向扩张子宫颈管,这样来回反复扩张颈管也容易并发感染。然而,目前人们所使用的人工流产用的负压吸引器,普遍为电动负压吸引器和传统手动负压吸引器;在实际的应用中,人工流产手术使用的吸宫器需要连接吸引管伸入到子宫内,直接接触子宫内膜上的组织物,通过负压吸引操作实现将胚胎组织吸出子宫,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58735.1,其公开了一种针管式手动负压吸引器,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缺陷:1.传统负压吸引器其筒体缺少负压刻度线,其负压精确性较差,很难实现精确的负压吸收控制,医务人员往往只能通过经验判断当前操作时的负压大小;同时具体操作时,每次都只能按最大负压实施吸宫,无法实现不同负压的选择和调节。很显然,由于人体胚胎组织在经过5-6周成长后与经过8-10周成长后相比较,其胚胎组织大小存在很大差异,吸宫量不同,所需的最大吸宫负压要求也完全不同;而且在负压吸宫术进行的不同阶段,对负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都采用传统负压吸引器,适应性调节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对不同妊娠周期的患者和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实施特定的吸宫负压操作,所以使用传统负压吸引器往往会过度吸宫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是导致流产不全。另外,传统负压吸宫器其筒体的最大吸宫负压约为375mmhg,其只能应用于5-7周意外妊娠的患者,无法适应8-10周意外妊娠的患者进行使用,因为其最大吸宫负压仍然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2.传统负压吸引器采用了斜面限位卡住的阀门设计,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58735.1的一种针管式手动负压吸引器结构,其带有锁扣的开关按键穿过下开口,穿传套在上开口内,通过开关按键的底部凸起斜面卡住下开口,实施封闭,但是这种传统的阀门设计阀门锁紧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脱落,造成阀门对负压锁紧不稳;同时,医务人员很容易不小心碰到阀门造成斜面卡不住,此时阀门回弹,瞬间由负压变成正压,刚刚吸收的积液将会连同空气被快速打回到子宫内,对子宫内膜上的血管、子宫内膜等造成伤害,严重情况将会导致空气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传统负压吸引器其内部的拉杆栓,在进行负压吸引胚胎组织时拉杆栓将会被拉出一定距离,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很容易触碰到拉杆栓,引起污染;多位医生也都反映传统负压吸引器在操作时其拉杆栓长度过长,既不便操作,又容易使拉杆栓、手柄等部分触碰衣服导致有菌污染。第四个方面的问题:上述传统负压吸引器其采用单阀门结构设计和按下后前推或后退的操作方式,医生不仅不易开关,也容易在操作时误碰到阀门,造成负压突然失效,引起事故。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吸宫器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包括吸刮球、吸管、负压连接头和负压吸引器,所述吸管的一端与吸刮球相连,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摄像头、缓冲管、容器接头和吸引物容器,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吸刮球的顶部,吸刮球上设有吸孔,吸孔的上端设有弧形片状的刮片;缓冲管为伸缩管,缓冲管固定于吸管的中部;容器接头套接于吸管上,容器接头的下方固定吸引物容器,容器接头处的吸管上设有漏孔,漏孔正对吸引物容器,在漏孔后方的吸管内卡接有弧形挡板。作为优选方式之一,微型摄像头的数据线穿过吸刮球的内腔然后从吸管的端部引出。作为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螺纹固定于负压连接头和负压吸引器上。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吸孔为外大内小的斜面孔结构。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弧形挡板上设有透气孔,且在透气孔上覆盖有阻水透气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集成像、抽吸和刮擦于一体,可用于产科分娩术或中止中晚期妊娠手术,在胎儿及其附属物离开宫腔后,吸刮宫腔内残余物,球形的吸刮球,吸刮球与弧形的宫壁之间形成弧形面与弧形面的贴合,更加的便于吸刮;吸刮球上设置的多个吸孔,因此,吸的通道为多个;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卫生,操作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吸刮球1,吸管2,缓冲管3,容器接头4,吸引物容器5,负压连接头6,软管7,负压吸引器8,弧形挡板9,微型摄像头10,吸孔11,刮片12,漏孔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包括吸刮球1、吸管2、负压连接头6、软管7、负压吸引器8、微型摄像头10、缓冲管3、容器接头4和吸引物容器5。所述吸管2的一端与吸刮球1相连,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头6和软管7与负压吸引器8相连,所述软管7的两端分别螺纹固定于负压连接头6和负压吸引器8上。微型摄像头10设置于吸刮球1的顶部,微型摄像头10的数据线穿过吸刮球1的内腔然后从吸管2的端部引出。为了防止数据线乱窜,在吸管的侧壁上设置卡口,将数据线卡固于吸管2的侧面。微型摄像头连接电脑上,便于对宫腔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控,防止吸刮不完全。吸刮球1上设有吸孔11,吸孔11的上端设有弧形片状的刮片12;所述吸孔11为外大内小的斜面孔结构。当负压吸引器打开时,通过吸管使得吸刮球内形成负压。使用本技术时,在胎儿及其附属物离开宫腔后,将吸刮球与子宫底接触,用刮片轻轻刮擦,同时作往复运动,子宫内残余物在负压吸引器的作用下,从吸孔至吸管,顺软管被吸入吸引物容器中,直至彻底清除子宫内残余物。缓冲管3为伸缩管,缓冲管3固定于吸管2的中部。当采用波浪纹形成缓冲管时,大量的波浪纹之间形成折皱,通过缓冲管的波浪纹之间的伸缩实现缓冲,避免由于冲击力导致对宫腔的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包括吸刮球、吸管、负压连接头和负压吸引器,所述吸管的一端与吸刮球相连,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摄像头、缓冲管、容器接头和吸引物容器,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吸刮球的顶部,吸刮球上设有吸孔,吸孔的上端设有弧形片状的刮片;缓冲管为伸缩管,缓冲管固定于吸管的中部;容器接头套接于吸管上,容器接头的下方固定吸引物容器,容器接头处的吸管上设有漏孔,漏孔正对吸引物容器,在漏孔后方的吸管内卡接有弧形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手术用带微型摄像头的吸宫器,包括吸刮球、吸管、负压连接头和负压吸引器,所述吸管的一端与吸刮球相连,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摄像头、缓冲管、容器接头和吸引物容器,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吸刮球的顶部,吸刮球上设有吸孔,吸孔的上端设有弧形片状的刮片;缓冲管为伸缩管,缓冲管固定于吸管的中部;容器接头套接于吸管上,容器接头的下方固定吸引物容器,容器接头处的吸管上设有漏孔,漏孔正对吸引物容器,在漏孔后方的吸管内卡接有弧形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科手术用带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李成龙邵学成梁茜宋淑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