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05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以及处理反渗透进水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复配,综合各原材料的优势得到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出水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所述除氟剂各原料配比如下:氯化铝70~80%,聚合氯化铝铁10~20%,三氯化铁5~1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2%。将该除氟剂加入到待处理的含氟反渗透进水中,搅拌10~15min,待除氟剂与含氟反渗透进水充分反应后,再调节pH至5.5~8,加入絮凝剂,充分搅拌、静置后,得到除氟处理后的上清液。该除氟剂具有药剂性能稳定,出水快速、稳定、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的除氟剂。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趋严,反渗透膜被更多的应用在水处理领域中。反渗透膜对进水水质要求严格,氟化钙属于难溶性盐,当钙离子浓度很高时,只要氟离子浓度大于0.1μg/L就可能产生氟化钙沉淀,且很难去除。目前,煤化工行业、半导体制造业、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电镀行业、煤矿行业、氧化铝冶炼行业等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远超限值浓度的氟化物,在使用反渗透处理此类废水时,必须进行预处理除氟。除氟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树脂吸附、混凝处理等。化学沉淀主要采用钙盐,生成CaF2沉淀,该方法产水中氟含量很难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且会大幅提高原水中钙离子,增加后续除钙成本。市售除氟树脂吸附容量在2g/L左右,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效果明显,但是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时经济性较差。混凝剂主要是指铝盐、铁盐、镁盐等,单一混凝剂处理效果差,反应不完全、污泥量大,对pH要求严苛。为了避免二次污染,提高除氟效果,满足反渗透严苛的进水水质要求,有必要开发新的除氟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该新型复配除氟药剂综合了各组分的优势,明显提高了除氟、污泥沉降效果,出水也较稳定,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氯化铝70~80%,聚合氯化铝铁10~20%,三氯化铁5~1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氯化铝75%,聚合氯化铝铁15%,三氯化铁9.5%,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氯化铝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后依次加入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得到复配的溶液状的除氟剂。除氟剂在水中的浓度是2-4wt%。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除氟剂在用于反渗透进水预处理除氟剂中的应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氟剂加入到待处理的含氟反渗透进水中,搅拌10~15min,待除氟剂与含氟反渗透进水充分反应后,再调节pH至5.5~8,加入絮凝剂,充分搅拌、静置、上清液经微滤膜过滤后,得到除氟处理后的反渗透进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除氟剂投加量为:每毫克氟离子投加0.4~0.5ml除氟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述絮凝剂为阴离子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加入絮凝剂时,还加入有助凝颗粒。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助凝颗粒是表面荷负电改性的纳米粒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助凝颗粒是表面接枝丙烯酸的氧化铝粒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表面接枝丙烯酸的氧化铝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将α氧化铝颗粒2-4份分散于1-5wt%的丙烯酸水溶液150-200份中,升温至35-40℃进行反应50-100min,将产物滤出后,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得到表面接枝丙烯酸的氧化铝粒子。在本专利技术串,除氟剂中的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能够在水中可以形成大量胶体物质,凝聚成絮状物Al(OH)3,在沉淀的过程中吸附水上的氟达到除氟的目的;同时,辅以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其具有与氟离子相互配位体,使其分子量提高,能够更有效地被胶体和絮凝过程中捕获,提高了了除氟效果。由于除氟剂中的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形成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正电荷性,并且在后续的过程需要通过微滤膜将絮凝体进行去除,因此,通过在絮凝过程中加入表面荷正电改性的纳米粒子时,由于丙烯酸基团带有负电荷,它对于正电荷的粒子具有较强的静电吸附力,可以使吸附了氟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胶体向助凝粒子表面吸引、捕获,在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絮凝体的生长,使得絮凝体的矾花更大,在微滤的过程中,絮凝物不容易将微滤膜的膜孔堵塞,使微滤的通量更高。有益效果复合混凝除氟药剂作为一种可充分发挥各个药剂特点的混凝除氟药剂,可避免单一药剂效果单一、出水不稳定等缺点,有望达到优势互补或协同,实现强化混凝,发展前景十分广泛。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淀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管路系统造成结垢问题,使用方便,配制好后可直接投加。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电镀行业等含氟工业废水的处理。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可使废水经处理后氟离子含量<1mg/L,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出水中游离铝<0.3mg/L,总铁含量为0,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处理后的水中的F-含量比较;图2是微滤膜的通量衰减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的除氟剂,所述药剂由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该复配药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复配得到:氯化铝73%,聚合氯化铝铁15%,三氯化铁1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2%。将上述的除氟剂配制成4wt%的水剂使用。应用于某焦化厂含氟废水处理,每毫克氟离子投加0.4ml除氟剂,除氟剂与含氟反渗透进水充分反应后,再调节pH至7.5左右,加入100mg/L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充分搅拌、静置、上清液经200nm的陶瓷微滤膜错流过滤,膜面流速3m/s,运行2h后,微滤膜的稳定通量约258L/m2h,过滤后,得到除氟处理后的反渗透进水。处理前后水质对比见表1。表1某焦化厂含氟废水处理前后水质对比初始F-浓度mg/L药剂投加量ml/L出水F-mg/L出水游离铝mg/L出水总铁mg/L15.8800.04079.5350.420.030168.3850.820.040实施例2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的除氟剂,所述药剂由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该复配药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复配得到:氯化铝75%,聚合氯化铝铁18%,三氯化铁6.5%,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将上述的除氟剂配制成4wt%的水剂使用。应用于某焦化厂含氟废水处理,每毫克氟离子投加0.4ml除氟剂,除氟剂与含氟反渗透进水充分反应后,再调节pH至7.5左右,加入100mg/L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充分搅拌、静置、上清液经200nm的陶瓷微滤膜错流过滤,膜面流速3m/s,运行2h后,微滤膜的稳定通量约265L/m2h,过滤后,得到除氟处理后的反渗透进水。处理前后水质对比见表1。表2某焦化厂含氟废水处理前后水质对比初始F-浓度mg/L药剂投加量ml/L出水F-mg/L出水游离铝mg/L出水总铁mg/L16.1800.050.380350.370.030.2616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氯化铝70~80%,聚合氯化铝铁10~20%,三氯化铁5~1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氯化铝70~80%,聚合氯化铝铁10~20%,三氯化铁5~1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氯化铝75%,聚合氯化铝铁15%,三氯化铁9.5%,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0.5%。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氯化铝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后依次加入聚合氯化铝铁、三氯化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得到复配的溶液状的除氟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用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氟剂在水中的浓度是2-4wt%。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氟剂在用于反渗透进水预处理除氟剂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氟剂加入到待处理的含氟反渗透进水中,搅拌10~15min,待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凯吴正雷张荟钦周明罗小勇钟志君庄力王磊彭文博范克银党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