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0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用以将主体佩戴至身体的连接带,其中,主体包括以下部件:外壳具有底板和顶板以及侧板,这三块板围合形成安装腔,顶板或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检测通孔;第一传感检测组件包括内置于安装腔的第一传感主板和设于第一检测通孔处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主板与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从第一检测通孔穿出的检测光线,第一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经指尖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主控板内置于安装腔中,第一传感主板与主控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传感器增加了指尖检测模式,能更准确有效的检测人体脉搏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本技术属于穿戴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化的穿戴设备来监控自身健康状态。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其他腕带设备中,通常使用光体积变化描记图法(PPG,photoplethysmograph)的技术进行脉波波动诊断。然而,对于智能手表和其他腕带设备来说,由于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PDSPD)通常放置在骨骼相对较多、毛细血管和静脉分布水平较低的腕部,故这一设备位置设置就会导致用于脉波波动诊断的多种波长的光反射不良,并引起反射光的散射,特别是当使用高频波长光时,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它使得直流和交流信号较弱,导致高底噪率信噪比低,和低质的获取的PPG信号差,进而使得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检测脉冲波的准确率和有效率较低,某些对PPG信号要求高的功能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在解决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检测脉冲波的准确率和有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用以将所述主体佩戴至身体部位的连接带,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具有面向身体的底板、与底壳相对的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将所述安装腔连通至外界的第一检测通孔;第一传感检测组件,包括内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传感主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处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穿出的检测光线,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经指尖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以及,主控板,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检测组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架本体和分设于所述架本体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支脚和第二连接支脚;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位于所述连接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上,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一端与所述架本体的长侧边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感主板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支脚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自所述架本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支脚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架本体间隔平行,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可选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上邻近所述第一检测通孔还开设有供所述按键穿设的按键孔,所述连接架的沿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按键位置对应的按键触点。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主板包括矩形设计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长侧边边缘上连接有用于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第一FPC排线。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通孔处嵌置有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覆盖所述第一传感器。可选地,所述第一镜片为凸透镜或平板状镜片设置。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检测通孔,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检测组件,所述第二传感检测组件包括内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传感主板和设于所述第二检测通孔处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主板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从所述第二检测通孔穿出的用于发出检测光线,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经身体反射后的所述检测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可选地,所述第二传感主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周缘上间隔设有若干定位缺口,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延长形成柔性的第二FPC排线,所述第二FPC排线的自由端与所述主控板连接。可选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触控组件,所述显示触控组件包括面板和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呈透明设置的所述面板嵌置在所述顶板,并覆盖所述触控显示屏。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本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的顶板或侧板处设有第一检测通孔,且第一传感器设于第一检测通孔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二极管均可通过第一检测通孔显露,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就可以将身体的某些骨头较少并富含毛细血管的部位,例如指尖等,放置在第一传感器前方的检测区域,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检测光线就可以照射在指尖上,然后从指尖反射回来的检测光线被第一光电二极管接收并转换为PPG的电信号,然后这些PPG信号再传输到与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的主控板,以采集和处理PPG信号形成脉冲波形的图像。可以理解,由于指尖是身体上的几乎没有骨头且毛细血管广泛存在的区域,故检测光线可以直接从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再穿过指尖的皮肤后反射进入第一光电二极管,这样,就能产生更均匀的光散射效果,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和有效地检测脉冲波。此外,由于第二传感器的设置,本智能穿戴设备还可实现腕部连续测量使用,且不会限制佩戴者的运动,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角度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又一角度的爆炸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主体200连接带110外壳120第一传感检测组件130主控板111第一检测通孔121第一传感主板122第一传感器123连接架123a架本体123b第一连接支脚123c第二连接支脚140按键112按键孔121a第一板体153第二镜片121c第一FPC排线124第一镜片150第二传感检测组件113第二检测通孔151第二传感主板152第二传感器151a第二板体151b定位缺口151c第二FPC排线160显示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用以将所述主体佩戴至身体的连接带,其中,所述主体包括:/n外壳,具有面向身体的底板、与底壳相对的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将所述安装腔连通至外界的第一检测通孔;/n第一传感检测组件,包括内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传感主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处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穿出的检测光线,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经指尖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以及,/n主控板,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用以将所述主体佩戴至身体的连接带,其中,所述主体包括:
外壳,具有面向身体的底板、与底壳相对的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将所述安装腔连通至外界的第一检测通孔;
第一传感检测组件,包括内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传感主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处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穿出的检测光线,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经指尖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主控板,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一传感主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检测组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架本体和分设于所述架本体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支脚和第二连接支脚;
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位于所述连接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上,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一端与所述架本体的长侧边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感主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脚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自所述架本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支脚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架本体间隔平行,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所述顶板或所述侧板上邻近所述第一检测通孔还开设有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法比奥·加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