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375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3
该系统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的催化剂格栅、冷氢分布器、混合室、收集盘、粗分配盘、气液分配器、分配盘和再分配盘;气液分配器竖直固定于分配盘上,催化剂格栅和分配盘均固定于壳体内壁上。冷氢分布器主要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进气管、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组成,进气管穿过外环管的未闭合区与内环管连通,内环管与外环管通过支管连通,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上沿轴线间隔设有成对设置的斜向上的喷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适于大直径下流式反应器催化剂床层间使用;能使冷氢在反应器全截面上分布的更加均匀,与反应油气能充分混合,保障传质、传热的均匀进行,提高反应器内介质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混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加氢反应器的气液混合分布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液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加氢过程由于存在有气、液、固三相的放热反应,欲使反应进料(气、液两相)与催化剂(固相)充分、均匀、有效地接触,加氢反应器一般设计有多个催化剂床层,在每个床层的顶部都设置有分配盘,并在两个床层之间设有温控结构(冷氢箱),以确保加氢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烃类加氢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对多床层的加氢反应器来说,油气和氢气在上一床层反应后温度将升高,为了下一床层继续有效反应的需要,必须在两床层间引入冷氢气来控制温度。将冷氢气引入反应器内部并加以散布的管子被称为冷氢管。冷氢加入系统的作用和要求是:均匀、稳定地供给足够的冷氢量;必须使冷氢与热反应物充分混合,在进入下一床层时有一均匀的温度和物料分布。冷氢管按形式分直插式、树枝状形式和环形结构。冷氢箱实为混合箱和预分配盘的组合体。它是加氢反应器内的热反应物与冷氢气进行混合及热量交换的场所。其作用是将上层流下来的反应产物与冷氢管注入的冷氢在箱内进行充分混合,以吸收反应热,降低反应物温度,满足下一催化剂床层的反应要求,避免反应器超温。冷氢箱的第一层为挡板盘,挡板上开有节流孔。由冷氢管出来的冷氢与上一床层反应后的油气在挡板盘上先预混合,然后由节流孔进入冷氢箱。进入冷氢箱的冷氢气和上层下来的热油气经过反复折流混合,就流向冷氢箱的第二层—筛板盘,在筛板盘上再次折流强化混合效果,然后在作分配。筛板盘下还有一层再分配盘对预分配后的油气再作最终的分配。再分配盘由塔盘板和在该板上均布的分配器组成。再分配盘在催化剂床层上面,目的是为了均布反应介质,改善其流动状况,实现与催化剂的良好接触,进而达到径向和轴向的均匀分布。分配器种类比较多,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加氢反应器多采用泡帽型分配器。专利CN201610010133.6提供了一种加氢反应器旋流冷氢管,包括与冷氢气储罐出口连接的进料管,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料管上的分配环管,以及装设在所述分配环管上的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围绕所述分配环管的圆环外壁均匀排布;所述喷嘴为筒型,所述喷嘴的侧壁末端处开设有切口,所述喷嘴的末端装设有端盖,所述多个喷嘴的切口方向相同或相反。专利CN201620014039.3公布了一种混合系统,包括:外壳、上催化剂层、下催化剂层以及加氢管;上催化剂层与下催化剂层由上至下间隔地设置在外壳内,且上催化剂层与下催化剂层之间形成混合腔;加氢管的一端设置在混合腔内;加氢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冷氢气从多个出气孔内流至混合腔,反应流体流至混合腔内时,可与冷氢气充分混合,加氢管在通入冷氢气的同时可使反应流体与冷氢气充分混合,减少了混合腔的空间,但传热传质不够均匀,反应不够稳定。目前随着加氢装置的大型化以及新的加氢技术的发展,加氢反应器的直径越来越大,单个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增加。加氢反应器大型化以后,内构件的先进适用性将更加重要,如何实现气-液两相流体在床层内的均匀分布,保障传质、传热的均匀进行,和提高反应器内介质的传热效率将变得更为困难和更加重要。如国外先进的气液分配器,结合先进的催化剂装填技术使得反应器内截面上的温度非常均匀,温差达到≤1℃水平,不仅有利于反应器的操作控制,也可以大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气液两相流体在催化剂床层内难以分布均匀、传质传热不够均匀及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混合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混合系统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的催化剂格栅、冷氢分布器、气液分配器和分配盘;气液分配器竖直固定于分配盘上,催化剂格栅和分配盘均固定于壳体内壁上。作为改进的方案,在冷氢分布器下方、气液分配器上方的壳体内空间设有粗分配盘,粗分配盘上均布液体分配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冷氢分布器下方、粗分配盘上方的壳体内空间设有收集盘,收集盘上均匀设置混合室;混合室整体呈螺旋状,由竖直设于收集盘上的螺旋板、盖板和作为底板的收集盘围成,混合室内形成螺旋状通道,混合室入口为沿混合室切向的矩形口,混合室出口与收集盘上混合室中心位置的开孔连通。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分配盘的下面设置圆盘状再分配盘,再分配盘上均布分配孔。所述冷氢分布器主要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进气管、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组成,外环管为一两端封闭未完全闭合的环状管,进气管穿过外环管的未闭合区与内环管连通,内环管与外环管通过支管连通,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上沿轴线间隔设有成对设置的斜向上的喷孔,各个喷孔为冷氢出口。所述成对设置的两个喷孔呈轴对称设置,每个喷孔与水平面呈30~60度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混合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上层催化剂床层反应油气通过催化剂格栅向下流动,为了下一床层继续有效反应的需要,在两床层间引入冷氢气来控制温度。冷氢通过冷氢分布器引入床层间,从上层下来的反应油气与斜向上喷出的冷氢均匀混合,进入床层空间,在反应器全截面径向和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继续向下,经收集盘上的混合室进一步混合后进入下方的粗分配盘进一步混合分配,经粗分配盘混合分配后的油气进入下方的分配盘、气液分配器和再分配盘进行再一次分配,减少了死区,使油气在反应器全截面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有利于下一床层反应更加有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冷氢分布器的独特结构,使得冷氢在反应器全截面上分布的更加均匀,与反应油气能充分混合,保障传质、传热的均匀进行,提高反应器内介质的传热效率;2)冷氢分布器由进气管、内环管、外环管、支管和喷孔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大幅节省反应器投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适于大直径下流式反应器催化剂床层间使用。3)混合室、粗分配盘和再分配盘的设置,使反应油气在经气液分配器的混合分配前先行充分混合分配,使后续的混合分配进行的更彻底、更均匀,反应更稳定,更易于控制反应器的运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冷氢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气液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混合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混合室在收集盘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再分配盘的分配孔示意图。图中:1-进气管,2-内环管,3-外环管,4-支管,5-喷孔,6-壳体,7-催化剂格柵,8-催化剂格柵支撑梁,9-冷氢分布器,10-混合室,11-冷氢分布器支撑梁,12-收集盘,13-粗分配盘,14-分配盘,15-再分配盘,16-气液分配器,17-催化剂床层,18-螺旋板,19-盖板,20-螺旋状通道,21-收集盘开孔,22-分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氢分布器主要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进气管1、内环管2、外环管3和支管4组成,外环管3为一两端封闭未完全闭合的环状管,进气管1穿过外环管3的未闭合区与内环管2连通,内环管2与外环管3通过支管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的催化剂格栅、冷氢分布器、混合室、收集盘、气液分配器、分配盘和再分配盘;在冷氢分布器下方、粗分配盘上方的壳体内空间设有收集盘,收集盘上均匀设置混合室;所述气液分配器竖直固定于分配盘的上,分配盘的下面设置圆盘状再分配盘,再分配盘上均布分配孔;所述冷氢分布器主要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进气管、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组成,外环管为一两端封闭未完全闭合的环状管,进气管穿过外环管的未闭合区与内环管连通,内环管与外环管通过支管连通,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上沿轴线间隔设有成对设置的斜向上的喷孔,各个喷孔为冷氢出口;所述催化剂格柵、收集盘、分配盘和再分配盘均固定于壳体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的催化剂格栅、冷氢分布器、混合室、收集盘、气液分配器、分配盘和再分配盘;在冷氢分布器下方、粗分配盘上方的壳体内空间设有收集盘,收集盘上均匀设置混合室;所述气液分配器竖直固定于分配盘的上,分配盘的下面设置圆盘状再分配盘,再分配盘上均布分配孔;所述冷氢分布器主要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进气管、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组成,外环管为一两端封闭未完全闭合的环状管,进气管穿过外环管的未闭合区与内环管连通,内环管与外环管通过支管连通,内环管、外环管和支管上沿轴线间隔设有成对设置的斜向上的喷孔,各个喷孔为冷氢出口;所述催化剂格柵、收集盘、分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权张国信曾茜张光黎李群生苏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