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针注射器主体和无针注射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注射液体药品的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针注射器主体和无针注射器。
技术介绍
无针注射器无需使用针头,而是一种通过对液体药品施加高压,以使其通过端部的微孔注射到患者皮下的医疗器械,由此可以免除患者受到针刺的痛苦。无针注射器通常包括药管和推动器。药管的功能是容纳液体药品。通常,使用无针注射器时,首先需要将药管安装到无针注射器上,然后通过药管的前端的针头从储药瓶中抽取药品,抽药完成后要将药管和储药瓶分离之后才能够注射。可以看出,该取药操作较为繁琐。针对该问题,现已存在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将药管和储药瓶合二为一,一次性使用,但这样的方法成本较高,且二合一药管/储药瓶的材质通常无法满足与药品长期接触的安全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针注射器主体和无针注射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针注射器的注射头、无针注射器主体、无针注射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将诸如卡式瓶的储药瓶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针注射器主体,用于与注射头以及储药瓶搭配使用,所述储药瓶包括具有储药瓶容纳腔的瓶体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瓶体在所述储药瓶容纳腔内前后滑动的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3)包括:/n底座(31),所述底座具有向前的开口;/n外部壳体(32),所述外部壳体具有向后的开口并安装在所述底座前端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外部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外部壳体设置有前部开口以用于固定地安装药管;/n内部推杆系统(334),所述内部推杆系统包括内部推杆(33),所述内部推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具有向前的开口,所述储药瓶固定地容纳在所述内部推杆内且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向前的开口处;/n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针注射器主体,用于与注射头以及储药瓶搭配使用,所述储药瓶包括具有储药瓶容纳腔的瓶体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瓶体在所述储药瓶容纳腔内前后滑动的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3)包括:
底座(31),所述底座具有向前的开口;
外部壳体(32),所述外部壳体具有向后的开口并安装在所述底座前端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外部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外部壳体设置有前部开口以用于固定地安装药管;
内部推杆系统(334),所述内部推杆系统包括内部推杆(33),所述内部推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具有向前的开口,所述储药瓶固定地容纳在所述内部推杆内且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向前的开口处;
补药推杆(8),所述补药推杆安装在所述内部推杆的后端,且所述补药推杆的前端能够与所述储药瓶的瓶塞接触;和
传导装置,所述传导装置的一部分与所述补药推杆(8)相连,另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底座(31)或所述外部壳体(32)直接或间接地相连,
其中,所述外部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内部推杆前后移动以带动所述药管相对于所述储药瓶和所述活塞杆前后移动,以实现吸药和注射,
并且,在吸药过程中,所述底座或所述外部壳体通过所述传导装置带动所述补药推杆相对于所述瓶体向前推动所述储药瓶的瓶塞以压缩所述储药瓶内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31)和所述内部推杆系统(334)之间的锁定机构(34),所述锁定机构构造为能够在吸药过程中将所述内部推杆系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31)锁定,并在吸药结束后能够解除锁定以使所述内部推杆系统相对于所述外部壳体(32)向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和所述外部壳体(32)以相对于彼此可旋转的方式接合,使得通过所述外部壳体(32)和所述底座(31)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实现其二者在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推杆系统(334)还包括传导杆(335),所述传导杆的前端与所述传导装置相连,所述传导杆的后端(3351)用于与所述锁定机构接合,并且当所述传导杆被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时所述传导杆在旋转方向上也相对于所述底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装置包括旋转运动传导装置,所述旋转运动传导装置构造为能够将所述传导杆(335)的特定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补药推杆(8),以带动所述补药推杆(8)旋转,
并且,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内设置有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补药推杆(8)接合,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内部推杆(33)直接或间接地接合,以将所述补药推杆(8)随所述传导杆(33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内部推杆(33)的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吸药过程中所述外部壳体(32)相对于所述底座(31)旋转以相对于所述底座(31)向前运动,
并且,所述旋转运动传导装置包括单向旋转运动传导装置,所述单向旋转运动传导装置构造为在所述外部壳体(32)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31)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底座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传导杆(335)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补药推杆(8),但在所述外部壳体(32)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底座(31)向后运动的过程中无法将所述传导杆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补药推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旋转运动传导装置包括单向轴承(6),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61)与所述传导杆(335)固定地相连,所述单向轴承(6)的内圈(62)与所述补药推杆(8)在绕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的轴线的旋转方向上固定地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推杆(33)的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内部推杆固定地相连的螺母构件(9),所述补药推杆(8)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和所述螺母构件(9)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构件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螺母构件,所述至少两个螺母构件围绕所述补药推杆排布且所述螺母构件能够沿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的径向朝向或远离所示无针注射器主体的轴线运动,以和所述补药推杆接合或脱离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螺母构件(9c)构造为:当所述补药推杆(8)对所述螺母构件(9c)施加沿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的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且所述作用力达到预定阈值时,所述至少两个螺母构件(9c)沿所述径向朝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运动从而与所述补药推杆脱离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构件(9c)的周向外表面和所述内部推杆(33)的周向内表面之间安装有弹性件(91c),当所述两个螺母与所述补药推杆脱离接合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每一个所述螺母构件(9a、9b)的前端的螺母限位构件(91a、91b),其中,所述螺母构件的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接触的表面为受力斜面,所述受力斜面的后端相比于所述受力斜面的前端在径向上更远离所示无针注射器的轴线,所述螺母限位构件被构造为能够向后挤压所述受力斜面以将所述螺母构件压紧至与所述补药推杆接合;而在所述螺母限位构件停止对所述螺母构件施力时所述螺母构件沿所述径向相对于彼此远离从而与所述补药推杆脱离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的前端能够直接和所述储药瓶的所述瓶体的后端接触,以在所述储药瓶安装在所述内部推杆中时能够持续地在所述瓶体的向后的作用力下将所述螺母构件压紧,而在所述储药瓶从所述内部推杆中移除之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停止对所述螺母构件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91a)为楔形块,楔形块具有与所述受力斜面相互接触的施力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为球状结构,且所述螺母构件的径向外缘的前端位置处设置有球体运动槽,所述螺母限位构件被限定在所述球体运动槽内而无法从其中脱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限位构件(91b)为与所述无针注射器主体共轴线的环状结构,且所述环状结构被其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开后的截面为圆形。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注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推杆系统的后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后端凸缘,并且,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限位构件(34),所述限位构件构造为能够在锁定状态下抵靠在所述后端凸缘的前端面上以限制所述内部推杆系统向前移动;
按钮(341),所述按钮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后端壁上并相对于所述底座向后突出,
其中,所述按钮构造为能够被推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向前运动并直接或间接地对所述内部推杆系统的后端面施加推力,所述内部推杆系统的所述后端凸缘能够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快舒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