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71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造影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注射件和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能与所述注射器连接;还包括:球形件,所述球形件中通形成中通腔,伞形件,所述伞形件上端设有套管件,所述套管件与伞形件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套管件能套设在所述管体上;有益效果是:能够适用于更多的窦道/瘘管尺寸,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能够适当的加压注射,较好的解决了防止造影剂大量外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影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设备
,尤其涉及造影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医疗诊疗过程中常会遇到皮肤窦道/瘘管的患者,如肛瘘或切口瘘等。对于明确诊断窦道/瘘管、弄清皮下或深层组织中窦道/瘘管的分布、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详细的信息,需要进行窦道/瘘管造影检查。窦道/瘘管造影:即是使用不透X线的造影剂经窦道/瘘管的皮肤外口注入造影剂,使造影剂沿窦道/瘘管充分引流,达到窦道/瘘管的各个部位及内口,再行X线摄影取得X线片,以使窦道/瘘管的影像在X线片上显影,以此X片的影像了解窦道/瘘管在皮下的分布范围、深度、管腔形态、走行、出口数量及相互关系等,为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常规进行窦道/瘘管造影的方法,是使用注射件直接从窦道/瘘管外口注入造影剂,或者使用导管置入窦道/瘘管后再注射造影剂。检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造影效果不佳或不成功的案例,造影剂不能顺利进入窦道/瘘管,窦道/瘘管不能达到完全显影,可能出现漏诊或不能展示病灶全貌,为临床治疗制造了困难,且病灶易于复发。如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造影用注射装置,包括管体(20),其特征在于:/n所述管体(20)的一端能与所述注射件(10)连接;/n还包括:球形件(30)和/或伞形件(40),/n球形件(30),所述球形件(30)中通形成中通腔(31),/n伞形件(40),所述伞形件(40)上端设有套管件(41),所述套管件(41)与伞形件(40)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n所述套管件(41)能套设在所述管体(20)上,所述套管件(41)能与所述注射件(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造影用注射装置,包括管体(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20)的一端能与所述注射件(10)连接;
还包括:球形件(30)和/或伞形件(40),
球形件(30),所述球形件(30)中通形成中通腔(31),
伞形件(40),所述伞形件(40)上端设有套管件(41),所述套管件(41)与伞形件(40)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
所述套管件(41)能套设在所述管体(20)上,所述套管件(41)能与所述注射件(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0)一端设有环形凸起(21),所述中通腔(31)的一端设有环形槽体(4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0)设有环形凸起(21)的一端外径与所述中通腔(31)内径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件(40)下缘口设有密封圈(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件(41)的内管壁设有环形倒锥件(42),所述环形倒锥件(42)自上端至下端宽度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件(40)下端口内径大于所述球形件(30)外径;所述管体(20)沿长度方向设有显影条,所述伞形件(40)边缘设有显影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件(41)上端口设有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峻杨炼马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