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363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外壳和探测器模块,所述探测器外壳是由顶盖板、底板、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组成的弧形腔体,内弧形板开设有入射窗口,多个探测器模块沿弧线方向排列于弧形腔体内,所述顶盖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有风扇;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单元和模块支架,探测器单元贴近顶盖板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模块支架下部固定于出风口靠近内弧形板一侧的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探测器模块的X光探测阵列靠近探测器外壳的顶盖板,从而满足头部CT紧凑机架设计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成像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
技术介绍
头部CT扫描已成为头部疾病或伤情诊断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患者颅脑解剖结构的清晰图像,显著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的头部CT扫描,需要将病人移动到医院的放射影像科使用传统的CT系统进行扫描。对于急重症病人来说,移动病人会带来病情恶化的风险,而且时间上的延迟也会影响到急重症的及时处置。可移动的专用头部CT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病人不需要到医院的放射影像科即可在病床上甚至在急救车上快速完成头部的CT扫描。图1为头部专用CT扫描系统的一个示意图,其采用紧凑的机架设计,扫描时机架相对病人运动,完成所需部位的影像扫描采集。在该系统的设计中,球管焦点和探测器的X光探测阵列需要在空间上尽量靠近机架面对病人一面的边缘,使成像区域尽量靠近病人的肩部,从而可以获得病人整个头部的完整影像,尤其是靠近病人颈肩部的头部影像。该设计对于传统CT探测器的实现方案是一个挑战。图2和3是一个传统CT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X射线方向如箭头所示,探测器模块通过精密加工成弧形的探测器上下导轨来精确定位,探测器的顶盖上带温控子系统的风扇,这种设计使探测器模块的X光探测阵列离探测器外壳的顶部边缘有较大的距离,不可能实现图1中所示的紧凑设计。传统CT探测器中的两个设计元素,(1)使用探测器模块定位导轨,(2)带风扇的顶盖设计,使探测器模块的X光探测阵列离探测器外壳的顶部边缘有较大的距离,不可能实现图1中所示的头部CT机架的紧凑设计,导致如果在头部CT中使用传统探测器设计,系统的成像区域不能靠近病人的肩部,无法获取病人的整个头部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设计,在满足获取病人的整个头部图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将探测器模块的X光探测阵列靠近探测器外壳的顶盖板,从而同时满足头部CT紧凑机架设计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该CT探测器和球管位于CT系统的机架孔两侧,其包括探测器外壳和探测器模块,所述探测器外壳是由顶盖板、底板、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组成的弧形腔体,内弧形板开设有入射窗口,多个探测器模块沿弧线方向排列于弧形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有风扇,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单元和模块支架,探测器单元贴近顶盖板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模块支架下部固定于出风口靠近内弧形板一侧的底板。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沿着以球管焦点为圆心的弧线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中,靠近边缘的探测器模块安装在距球管焦点更近的位置,实现更紧凑的探测器以及CT系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多个,且沿弧线方向间隔排列。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固定于出风口内侧。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支架下部设有螺钉固定孔和定位销孔,螺钉固定孔用于固定模块支架,定位销孔用于模块支架在底板上的精确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孔包括腰型定位销孔和圆形定位销孔;用圆形定位销孔确定模块在底板上的基准位置,用腰型定位销孔和圆形定位销孔配合来保证探测器单元朝向球管焦点的角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CT探测器设计,不再使用传统CT探测器中用于探测器模块精确定位的导轨组件,改为将探测器单元通过支架结构固定于底板上,另外将温控子系统的风扇安装位置由顶盖进风口改到底板出风口上,可以大大缩短探测器模块X光探测阵列和探测器顶盖边缘之间的距离,使成像区域靠近病人的肩部,很好地满足头部CT紧凑机架设计对探测器的空间设计要求。另外,避免使用高精度的导轨组件,也使整个探测器的成本得到显著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头部专用CT扫描系统示意图。图2为传统CT探测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外形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视图。图6为探测器模块的主视图。图7为探测器模块的俯视图。图8为探测器模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9为探测器模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中:1-机架外壳;2-机架孔;3-球管焦点;4-X光探测阵列;5-病人头部;6-顶盖板;7-底板;8-内弧形板;9-外弧形板;10-定位导轨;11-探测器模块;12-进风口;13-出风口;14-风扇;15-探测器单元;16-模块支架;17-定位销孔;18-螺钉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3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该CT探测器和球管位于CT系统的机架孔两侧,CT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外壳和探测器模块,所述探测器外壳是由顶盖板、底板、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组成的弧形腔体,内弧形板开设有入射窗口,多个探测器模块沿弧线方向排列于弧形腔体内。如图5所示,所述顶盖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内侧设有风扇。风扇可通过紧固件在底板上。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单元和模块支架,探测器单元贴近顶盖板设置,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探测器单元的X光探测阵列朝向球管,模块支架下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出风口靠近内弧形板一侧的底板。通过将温控子系统的风扇安装在出风口内侧的底板上,顶盖板上开进风口,实现探测器外壳的空间设计优化,使探测器单元的X光探测阵列非常贴近探测器外壳的顶盖板,从而满足头部CT系统对探测器的特殊空间设计要求。除了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实施例,温控风扇也可以设置于出风口外侧,固定于底板外侧,在头部CT机架安装探测器的部分结构加工时,可以做相应避空处理,保证没有空间干涉。如图4所示,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多个,且沿弧线方向间隔排列,可保证并提高各探测器模块温度的均匀性。如图6和7所示,探测器单元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X射线方向如箭头所示,探测器单元的X光探测阵列朝向球管焦点。所述模块支架下部设有螺钉固定孔和定位销孔,螺钉固定孔用于固定模块支架,定位销孔用于模块支架定位,定位销孔包括腰型定位销孔和圆形定位销孔。整个探测器模块可以通过这两个定位销孔在探测器底板上精确定位。图7所示的设计是在探测器模块支架上加工定位销孔,与探测器底板上的定位销配合完成探测器模块在底板上的精确定位。用圆形定位销孔确定模块在底板上的基准位置,用腰型定位销孔和圆形定位销孔配合来保证探测器单元朝向球管焦点的角度。定位销孔和定位销的安排也可以反过来,在探测器模块上设计安装两个定位销,在探测器底板上加工两个定位销孔,其配合同样可以实现探测器模块在底板上的精确定位。如图8所示,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的排列一般为以球管焦点为圆心的等半径弧线排列。为实现更紧凑的结构,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中,靠近边缘位置的探测器模块可以向球管焦点偏移,安装在离球管焦点更近的位置。如图9所示,探测器靠近边缘的模块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该CT探测器和球管位于CT系统的机架孔两侧,其包括探测器外壳和探测器模块,所述探测器外壳是由顶盖板、底板、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组成的弧形腔体,内弧形板开设有入射窗口,多个探测器模块沿弧线方向排列于弧形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有风扇,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单元和模块支架,探测器单元贴近顶盖板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模块支架下部固定于出风口靠近内弧形板一侧的底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该CT探测器和球管位于CT系统的机架孔两侧,其包括探测器外壳和探测器模块,所述探测器外壳是由顶盖板、底板、内弧形板和外弧形板组成的弧形腔体,内弧形板开设有入射窗口,多个探测器模块沿弧线方向排列于弧形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有风扇,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单元和模块支架,探测器单元贴近顶盖板并固定于模块支架上部,模块支架下部固定于出风口靠近内弧形板一侧的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沿着以球管焦点为圆心的弧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头部CT系统的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探测器模块中,靠近边缘的探测器模块安装在距球管焦点更近的位置,实现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吴小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