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48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涉及智能开关领域;其中,单火线取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11)、取电和检测电路(12)、电源电路(13)及MCU电路(14);所述开关电路(11)分别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3)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灯线;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连接火线;采用此电路,在开关闭合时实现由MCU电路控制取电,提高取电效率,满足智能开关的大电流需求,采用此单火线开关,无需对已有的线路进行任何改造,可以直接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
本公开涉及智能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
技术介绍
一般地,普通家庭在装修时,灯具开关通常采用单火线控制,也就通过控制一根火线的通断来控制灯具的普通开关。由于原来安装的普通开关的位置没有零线,如果想将这种普通开关替换为智能开关,则无法直接为智能开关供电,需要对线路重新进行改造,费时费力。此外,在关灯时,智能开关断开的火线两端可以看作一端是火线,一端是零线,此时灯具实际上是串接在零线上,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开关可以轻松的获取到电压并提供给智能系统使用;而当开灯时,智能开关位置需要处于通路状态,这时断开的火线等于被接通,因此没有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为智能系统实现供电,因此亟需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既能在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取电,又无需对已有的线路进行任何改造,实现任何家庭直接可以替换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关闭合时无法取电、需要对现有线路进行改造等问题。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11)、取电和检测电路(12)、电源电路(13)及MCU电路(14);所述开关电路(11)分别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3)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灯线/火线;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连接火线/灯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11)至少包括:2、灯线接线端子(L1)/火线接线端子(L)、磁保持继电器(RL1);所述灯线接线端子(L1)/火线接线端子(L)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MCU电路(14)直接/间接的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控制引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11)还包括驱动模块电路;所述MCU电路(14)间接的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控制引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至少包括:4、火线接线端子(L)/灯线接线端子(L1)、PMOS管(Q1)、取电电容(C3)、取电二极管(D2)、电压比较器(U2)、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7)、第五电阻(R8)、第六电阻(R9)和第七电阻(R10);所述PMOS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5)、所述取电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漏极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子(L)/灯线接线端子(L1)连接,栅极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所述取电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取电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源电路(13)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7)、所述第五电阻(R8)和所述第六电阻(R9)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5)和所述第三电阻(R6)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10)和所述第一电阻(R4)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5)与所述第三电阻(R6)串联,所述第五电阻(R8)与所述第六电阻(R9)串联,所述第五电阻(R8)与所述第七电阻(R1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比较器(U2)获取电压差,当所述电压差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MCU电路(14)发送检测信号;所述MCU电路(14)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发送取电信号,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控制PMOS管(Q1)断开,产生电压,并将所述电压存储至所述取电电容(C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13)包括电源模块(U4)、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容(C2);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容(C2)分别并联在所述电源模块(U4)的引脚4和引脚5上;所述电源模块(U4)的引脚1与引脚3均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连接;引脚2与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CU电路(14)包括单片机MCU(U1),所述单片机MCU(U1)的引脚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11)、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及所述电源电路(1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15),与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电路(15)包括二极管(D3)、第三电容(C4)、第九电阻(R33)、PMOS管(Q4)及复位芯片(U10);所述PMOS管(Q4)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漏极与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九电阻(R33)的另一端、所述复位芯片(U10)的一个引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电路(15)包括稳压二极管(D3)和第十二电阻(R1);所述稳压二极管(D3)和所述第十二电阻(R1)串联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单火线开关,包括:所述单火线开关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单火线取电电路。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及单火线开关,在开关闭合时实现由MCU电路控制取电,提高取电效率,满足智能开关的大电流需求,大大降低对用电设备的影响,同时采用此单火线开关,无需对已有的线路进行任何改造,可以直接安装使用,提升了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保护电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保护电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取电和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取电和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MCU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示例阐述了本公开的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披露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公开显而易见的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术语,是用于区分在顺序排列中不同级别的不同部件、元件、部分或组件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表达式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这些术语可以被其他表达式替换。应当理解的是,当设备、单元或模块被称为“在……上”、“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设备、单元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关电路(11)、取电和检测电路(12)、电源电路(13)及MCU电路(14);/n所述开关电路(11)分别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3)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n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灯线/火线;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连接火线/灯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电路(11)、取电和检测电路(12)、电源电路(13)及MCU电路(14);
所述开关电路(11)分别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13)及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3)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11)连接灯线/火线;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连接火线/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11)至少包括:灯线接线端子(L1)/火线接线端子(L)、磁保持继电器(RL1);
所述灯线接线端子(L1)/火线接线端子(L)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一个引脚连接;所述MCU电路(14)直接/间接的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控制引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11)还包括驱动模块电路;所述MCU电路(14)间接的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RL1)的控制引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和检测电路(12)至少包括:火线接线端子(L)/灯线接线端子(L1)、PMOS管(Q1)、取电电容(C3)、取电二极管(D2)、电压比较器(U2)、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7)、第五电阻(R8)、第六电阻(R9)和第七电阻(R10);
所述PMOS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5)、所述取电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漏极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子(L)/灯线接线端子(L1)连接,栅极与所述MCU电路(14)连接;所述取电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取电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源电路(13)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7)、所述第五电阻(R8)和所述第六电阻(R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杨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奇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