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46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包括加热体,加热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加热体、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的两侧均连接有防护板,加热体的侧面与导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电线的另一端贯穿右侧的防护板并与防护板固定连接,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均包括红碳接地层、石墨烯导热片、绝缘层膜、防水膜、防辐射层和防老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体进行加热,防辐射层防止辐射散出,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防老化层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加热膜使用寿命降低,通过防水膜防止水进入加热体的内部造成加热体内部的电路短路,增加了石墨烯加热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加热膜
本技术涉及石墨烯
,具体为一种石墨烯加热膜。
技术介绍
大多数的电子器件,导热能力强,但不够柔韧。比如有些无机陶瓷晶体材料,导热率非常高,但却脆弱得很,而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柔韧性,适合制备成石墨烯加热膜,但是现有的石墨烯加热膜其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人们的健康,且现有的石墨烯加热膜其防水和抗老化效果较差,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加热膜,该石墨烯加热膜,解决了现有的石墨烯加热膜其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人们的健康,且现有的石墨烯加热膜其防水和抗老化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包括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所述加热体、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的两侧均连接有防护板,所述加热体的侧面与导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贯穿右侧的防护板并与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均包括红碳接地层、石墨烯导热片、绝缘层膜、防水膜、防辐射层和防老化层;所述加热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碳接地层;所述红碳接地层远离加热体的一侧与石墨烯导热片固定连接;所述石墨烯导热片远离红碳接地层的一侧与绝缘层膜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膜远离石墨烯导热片的一侧与防水膜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水膜远离绝缘层膜的一侧与防辐射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辐射层远离防水膜的一侧与防老化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电线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导电线分别为火线、零线和地线,火线和零线连接在加热体的电极上,地线连接在红碳接地层的电极上。优选的,所述绝缘层膜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优选的,所述防水膜的材质由铝箔和包裹在铝箔表面上的PET薄膜组成。优选的,所述防辐射层的材质为AR材质保护贴。优选的,所述防老化层的材质为环氧树脂薄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加热膜。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石墨烯加热膜,通过加热体进行加热,防辐射层防止辐射散出,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防老化层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加热膜使用寿命降低,通过防水膜防止水进入加热体的内部造成加热体内部的电路短路,增加了石墨烯加热膜的使用寿命。(2)该石墨烯加热膜,通过红碳接地层方便了接地,通过绝缘层膜防止加热体和红碳接地层漏电,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石墨烯导热片良好的导热效果,方便了快速导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导热防护层和第二导热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体、2第一导热防护层、201红碳接地层、202石墨烯导热片、203绝缘层膜、204防水膜、205防辐射层、206防老化层、3第二导热防护层、4防护板、5导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包括加热体1,加热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加热体1、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的两侧均连接有防护板4,加热体1的侧面与导电线5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电线5的另一端贯穿右侧的防护板4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防护板4为绝缘材质,通过防护板4方便了对加热体1、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的防护;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均包括红碳接地层201、石墨烯导热片202、绝缘层膜203、防水膜204、防辐射层205和防老化层206;加热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碳接地层201,导电线5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导电线5分别为火线、零线和地线,火线和零线连接在加热体1的电极上,地线连接在红碳接地层201的电极上,方便了导电线5对加热体1和红碳接地层201的通电;红碳接地层201远离加热体1的一侧与石墨烯导热片202固定连接;石墨烯导热片202远离红碳接地层201的一侧与绝缘层膜203的一侧固定连接,绝缘层膜203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热固性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在良好的导热效果和耐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对电流进行绝缘;绝缘层膜203远离石墨烯导热片202的一侧与防水膜204的一侧固定连接,防水膜204的材质由铝箔和包裹在铝箔表面上的PET薄膜组成,铝箔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防水效果,PET薄膜的机械性能优良,其强韧性是所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好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一般薄膜高得多,且挺力好,尺寸稳定,还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性和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油性,在良好的导热效果和耐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进行防水且起到一定的绝缘效果;通过红碳接地层201方便了接地,通过绝缘层膜203防止加热体1和红碳接地层201漏电,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石墨烯导热片202良好的导热效果,方便了快速导热。防水膜204远离绝缘层膜203的一侧与防辐射层205的一侧固定连接,防辐射层205的材质为AR材质保护贴,具备良好的抗摩擦与抗刮能力强;防辐射层205远离防水膜204的一侧与防老化层206固定连接,防老化层206的材质为环氧树脂薄膜,具备良好的防老化效果。通过加热体1进行加热,防辐射层205防止辐射散出,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防老化层206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加热膜使用寿命降低,通过防水膜204防止水进入加热体1的内部造成加热体1内部的电路短路,增加了石墨烯加热膜的使用寿命。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石墨烯加热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包括加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n所述加热体(1)、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的两侧均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加热体(1)的侧面与导电线(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线(5)的另一端贯穿右侧的防护板(4)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均包括红碳接地层(201)、石墨烯导热片(202)、绝缘层膜(203)、防水膜(204)、防辐射层(205)和防老化层(206);/n所述加热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碳接地层(201);/n所述红碳接地层(201)远离加热体(1)的一侧与石墨烯导热片(202)固定连接;/n所述石墨烯导热片(202)远离红碳接地层(201)的一侧与绝缘层膜(203)的一侧固定连接;/n所述绝缘层膜(203)远离石墨烯导热片(202)的一侧与防水膜(204)的一侧固定连接;/n所述防水膜(204)远离绝缘层膜(203)的一侧与防辐射层(205)的一侧固定连接;/n所述防辐射层(205)远离防水膜(204)的一侧与防老化层(20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加热膜,包括加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
所述加热体(1)、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的两侧均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加热体(1)的侧面与导电线(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线(5)的另一端贯穿右侧的防护板(4)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导热防护层(2)和第二导热防护层(3)均包括红碳接地层(201)、石墨烯导热片(202)、绝缘层膜(203)、防水膜(204)、防辐射层(205)和防老化层(206);
所述加热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碳接地层(201);
所述红碳接地层(201)远离加热体(1)的一侧与石墨烯导热片(202)固定连接;
所述石墨烯导热片(202)远离红碳接地层(201)的一侧与绝缘层膜(203)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绝缘层膜(203)远离石墨烯导热片(202)的一侧与防水膜(204)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微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