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43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导电组件、汇流条和绝缘胶膜,导电组件设置于接线盒本体内,接线盒本体设置于光伏组件上,接线盒本体和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绝缘接触面,汇流条的一端连接于导电组件,另一端穿过绝缘接触面并连接于光伏组件,绝缘胶膜包覆于汇流条外,绝缘胶膜的一端与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本体内。通过在汇流条外包覆绝缘胶膜,使得在汇流条与绝缘接触面的交点处电流无法爬出,则该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增加了绝缘胶膜的端部到绝缘接触面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方式,该光伏接线盒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缩短接线盒本体的宽度,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当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捷及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太阳能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被大量使用用于建设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用于作为建筑物幕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光伏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随着双面组件的应用和发展,为了避免光伏接线盒遮挡电池片,双面用的光伏接线盒需要设计成长条形,以减小光伏接线盒的宽度,提高发电效率。但是现有的光伏接线盒受限于其结构设计以及爬电距离的要求,光伏接线盒的宽度无法小于30mm,从而导致光伏组件在设计时,需要预留40mm宽的空间来安装光伏接线盒,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的宽度较小,发电效率较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和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设置于所述接线盒本体内,所述接线盒本体设置于光伏组件上,所述接线盒本体和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绝缘接触面;汇流条,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组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接触面并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绝缘胶膜,其包覆于所述汇流条外,所述绝缘胶膜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盒本体内。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铜片和二极管,所述铜片设置于所述接线盒本体内,所述二极管设置于所述铜片上,所述铜片与所述汇流条相连。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为桥式二极管。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汇流条位于所述接线盒本体内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铜片的焊接盘上。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铜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铜片沿所述接线盒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铜片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搭接在相邻两个所述铜片上。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盒本体上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汇流条穿设于所述接线孔内。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汇流条上包覆的所述绝缘胶膜能够与所述接线孔的孔壁相抵接。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盒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胶,以形成所述绝缘接触面。作为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盒本体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导电组件、汇流条和绝缘胶膜,汇流条的一端连接导电组件,另一端穿过绝缘接触面与光伏组件相连,从而实现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并与外部的负载连接,为外部负载提供电能;通过在汇流条外包覆绝缘胶膜,且绝缘胶膜的一端与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本体内,使得在汇流条与绝缘接触面的交点处电流无法爬出,则该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增加了绝缘胶膜的端部到绝缘接触面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方式,该光伏接线盒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缩短接线盒本体的宽度,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处的截面图;图3是图1在B-B处的截面图。图中:100-光伏组件;1-接线盒本体;11-盒体;111-接线孔;12-盒盖;2-汇流条;3-绝缘胶膜;4-导电组件;41-铜片;42-二极管;5-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1、汇流条2、绝缘胶膜3和导电组件4,其中,导电组件4设置于接线盒本体1内,接线盒本体1设置于光伏组件100上,接线盒本体1和光伏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绝缘接触面,汇流条2的一端连接于导电组件4,另一端穿过绝缘接触面并连接于光伏组件100,绝缘胶膜3包覆于汇流条2外,绝缘胶膜3的一端与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本体1内。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接线盒,通过设置汇流条2,并将汇流条2的一端连接导电组件4,另一端穿过绝缘接触面与光伏组件100相连,从而实现将光伏组件100产生的电能引出,并与外部的负载连接,为外部负载提供电能;通过在汇流条2外包覆绝缘胶膜3,且绝缘胶膜3的一端与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本体1内,使得在汇流条2与绝缘接触面的交点处电流无法爬出,则该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增加了绝缘胶膜3的端部到绝缘接触面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方式,该光伏接线盒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缩短接线盒本体1的宽度,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发电效率。具体地,爬电距离L是指沿着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到光伏接线盒,如图3所示,如果汇流条2上未包覆有绝缘胶膜3,则该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L'=L2。而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条2外包覆有绝缘胶膜3,使得在汇流条2与绝缘接触面的交点处电流无法爬出,电流需要先爬至绝缘胶膜3的端部,此时,该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L=L1+L2。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离增加。为了保证光伏接线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光伏接线盒的爬电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线盒本体(1)和导电组件(4),所述导电组件(4)设置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所述接线盒本体(1)设置于光伏组件(100)上,所述接线盒本体(1)和所述光伏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绝缘接触面;/n汇流条(2),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组件(4),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接触面并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100);/n绝缘胶膜(3),其包覆于所述汇流条(2)外,所述绝缘胶膜(3)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盒本体(1)和导电组件(4),所述导电组件(4)设置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所述接线盒本体(1)设置于光伏组件(100)上,所述接线盒本体(1)和所述光伏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绝缘接触面;
汇流条(2),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组件(4),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接触面并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100);
绝缘胶膜(3),其包覆于所述汇流条(2)外,所述绝缘胶膜(3)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接触面接触,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4)包括铜片(41)和二极管(42),所述铜片(41)设置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所述二极管(42)设置于所述铜片(41)上,所述铜片(41)与所述汇流条(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42)为桥式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2)位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彭丽霞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