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硬件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作为高压电缆敷设的载体,对电缆起着安装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变电站房开关室内的环境温湿度状况直接影响着输电质量。电缆沟装有沟盖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易收到季节环境影响且无法直接观察电缆沟内环境,在雨天时,更是存在封堵不良,雨水长期浸泡高压电缆的情况,高压电缆长期在高湿环境中运行,容易造成电力事故。传统的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除湿方案是安装温度传感器,对电缆沟进线、出线处采用化学材料封堵,阻止外部潮气进入电缆沟内,但是没有设置相应的对电缆沟湿度和水浸情况的监测设备,也无法进行相应的除湿操作或排水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包括温度检测采样电路、湿度检测采样电路,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采样电路、湿度检测采样电路,水浸检测采样电路、操作设置电路、除湿器驱动控制电路、除湿状态监测电路、水泵驱动控制电路、状态显示电路、供电电路、485通讯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温度检测采样电路、湿度检测采样电路,水浸检测采样电路、操作设置电路、除湿器驱动控制电路、除湿状态监测电路、水泵驱动控制电路、状态显示电路、供电电路和485通讯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n所述水浸检测采样电路包括水浸传感器M1、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TVS瞬变抑制二极管D6、电容C8、运算放大器U3和滤波电路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采样电路、湿度检测采样电路,水浸检测采样电路、操作设置电路、除湿器驱动控制电路、除湿状态监测电路、水泵驱动控制电路、状态显示电路、供电电路、485通讯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温度检测采样电路、湿度检测采样电路,水浸检测采样电路、操作设置电路、除湿器驱动控制电路、除湿状态监测电路、水泵驱动控制电路、状态显示电路、供电电路和485通讯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
所述水浸检测采样电路包括水浸传感器M1、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TVS瞬变抑制二极管D6、电容C8、运算放大器U3和滤波电路C5,所述电阻R9的一端接电源,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水浸传感器M1的一端、所述TVS瞬变抑制二极管D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M1的另一端、所述TVS瞬变抑制二极管D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均接信号地,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正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5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5的另一端接信号地,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
所述湿度检测采样电路包括湿度传感器J6、电阻R41、电阻R42、滤波电路C21、钽电容E4、稳压器件U9、钽电容E5和电容C20,所述电阻R4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2的一端分别接电源,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所述湿度传感器J6的6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所述湿度传感器J6的1脚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2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J6的5脚和电源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J6的2脚和信号地电连接,所述钽电容E4的一端、所述稳压器件U9的3脚与2脚、所述钽电容E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0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钽电容E4的另一端、所述稳压器件U9的1脚、所述钽电容E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均接信号地;
所述操作设置电路包括除湿方式选择电路和强制停止除湿选择电路,所述除湿方式选择电路包括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33、电阻R35、光耦U6、电容C14、电容C15、二极管D9、二极管D10、三极管Q3和开关S1,所述开关S1的一端接信号地,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所述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和所述光耦U6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光耦U6的1脚和所述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和电阻R26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U6的4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一端与所述光耦U6的3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5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9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信号地;
所述强制停止除湿选择电路包括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光耦U8、电容C19、二极管D11和开关S2,所述开关S2的一端接信号地,所述开关S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阳极与所述电阻R4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9的一端和所述光耦U8的2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光耦U8的1脚和所述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39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U8的4脚电连接,所述光耦U8的3脚接信号地;
所述除湿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光耦U1、电容C7、三极管Q1、钽电容E1、二极管D1和继电器J1,所述光耦U1的1、2、3、4脚依次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信号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钽电容E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继电器J1的1脚电连接,所述钽电容E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继电器J1的2脚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4脚与火线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3脚与除湿状态监测电路的电流互感器CT1的1脚电连接;
所述除湿状态监测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CT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8、运算放大器U15和滤波电路C39,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2脚接零线,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4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3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均接信号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15的正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5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39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C39的另一端接信号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
所述水泵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3、光耦U4、电容C12、钽电容E2、二极管D7、三极管Q2、继电器J2和水泵启动器J3,所述光耦U4的1、2、3、4脚依次分别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信号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钽电容E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和所述继电器J2的1脚电连接,所述钽电容E2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和所述继电器J2的2脚均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2的4脚与火线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3脚与水泵启动器J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电站房开关室电缆沟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采样电路包括温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姚锦华,程春松,陈勇,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电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鼎新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