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11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其包括机壳连接基座、卡环、活动调焦轮以及活动调焦环;机壳连接基座中间位置开设基座透光通孔,机壳连接基座于基座透光通孔外围设置基座上端凸缘;卡环装设于基座上端凸缘上端部;活动调焦轮装设于卡环外围,活动调焦轮下端部卡装于卡环与基座上端凸缘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可相对卡环、机壳连接座旋转;活动调焦环位于卡环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与活动调焦轮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中间位置开设调焦环透光通孔,调焦环透光通孔内壁设置内螺纹;活动调焦环开设至少三个调焦环安装孔,各调焦环安装孔内分别嵌装玻珠弹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调焦无虚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
技术介绍
对于摄像机而言,在进行拍照摄像的过程中,为保证所摄取的照片或者图像的清晰度,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摄像机的摄像镜头进行调焦对焦动作。需指出的是,对于现有的摄像机的镜头模组而言,在进行调焦对焦过程中,会出现虚焦较严重的现象,这就会对摄像质量造成影响,难以满足高质量高精度的画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该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调焦无虚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包括有机壳连接基座、卡环、活动调焦轮以及活动调焦环;机壳连接基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基座透光通孔,机壳连接基座于基座透光通孔的外围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基座上端凸缘;卡环呈圆环形状,卡环装设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上端部;活动调焦轮呈圆环形状,且活动调焦轮装设于卡环的外围,活动调焦轮的下端部卡装于卡环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可相对卡环、机壳连接座360度旋转;活动调焦环位于卡环的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与活动调焦轮的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透光通孔上下对齐布置的调焦环透光通孔,调焦环透光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活动调焦环开设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下开口的调焦环安装孔,各调焦环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玻珠弹簧,各玻珠弹簧的钢珠分别与卡环的上表面抵接。其中,所述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的外表面设置有朝外凸出的基座限位凸起,基座限位凸起与基座上端凸缘为一体结构;所述活动调焦轮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的调焦轮限位凸起,调焦轮限位凸起与活动调焦轮为一体结构,调焦轮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卡环的边缘部与基座限位凸起之间,基座限位凸起对调焦轮限位凸起进行下端限位,卡环的边缘部对调焦轮限位凸起进行上端限位。其中,所述基座上端凸缘与所述机壳连接基座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卡环通过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所述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其中,所述活动调焦轮的上端部通过锁紧螺丝与所述活动调焦环的边缘部螺接。其中,所述活动调焦环装设有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玻珠弹簧。其中,所述活动调焦轮的外壁设置有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其包括有机壳连接基座、卡环、活动调焦轮以及活动调焦环;机壳连接基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基座透光通孔,机壳连接基座于基座透光通孔的外围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基座上端凸缘;卡环呈圆环形状,卡环装设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上端部;活动调焦轮呈圆环形状,且活动调焦轮装设于卡环的外围,活动调焦轮的下端部卡装于卡环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上端凸缘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可相对卡环、机壳连接座360度旋转;活动调焦环位于卡环的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与活动调焦轮的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机壳连接基座的基座透光通孔上下对齐布置的调焦环透光通孔,调焦环透光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活动调焦环开设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下开口的调焦环安装孔,各调焦环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玻珠弹簧,各玻珠弹簧的钢珠分别与卡环的上表面抵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调焦无虚焦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机壳连接基座11——基座透光通孔12——基座上端凸缘13——基座限位凸起2——卡环3——活动调焦轮31——调焦轮限位凸起32——凹槽4——活动调焦环41——调焦环透光通孔42——内螺纹43——调焦环安装孔5——玻珠弹簧6——锁紧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包括有机壳连接基座1、卡环2、活动调焦轮3以及活动调焦环4。其中,机壳连接基座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基座透光通孔11,机壳连接基座1于基座透光通孔11的外围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基座上端凸缘12。优选的,基座上端凸缘12与机壳连接基座1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卡环2呈圆环形状,卡环2装设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上端部。更进一步的,活动调焦轮3呈圆环形状,且活动调焦轮3装设于卡环2的外围,活动调焦轮3的下端部卡装于卡环2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3可相对卡环2、机壳连接座360度旋转。另外,活动调焦环4位于卡环2的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4与活动调焦轮3的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透光通孔11上下对齐布置的调焦环透光通孔41,调焦环透光通孔4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42;活动调焦环4开设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下开口的调焦环安装孔43,各调焦环安装孔43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玻珠弹簧5,各玻珠弹簧5的钢珠分别与卡环2的上表面抵接。优选的,活动调焦环4装设有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玻珠弹簧5。为保证活动调焦轮3可相对360度旋转动作地卡装于卡环2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之间,本技术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的: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的外表面设置有朝外凸出的基座限位凸起13,基座限位凸起13与基座上端凸缘12为一体结构;活动调焦轮3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的调焦轮限位凸起31,调焦轮限位凸起31与活动调焦轮3为一体结构,调焦轮限位凸起31位于卡环2的边缘部与基座限位凸起13之间,基座限位凸起13对调焦轮限位凸起31进行下端限位,卡环2的边缘部对调焦轮限位凸起31进行上端限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卡环2通过锁紧螺丝6螺装紧固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活动调焦轮3的上端部通过锁紧螺丝6与活动调焦环4的边缘部螺接。当然,上述螺接装配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即本技术的卡环2可以通过扣接的方式扣装于基座上端凸缘12的上端部,且本技术的活动调焦轮3也可以通过扣接的方式扣装于活动调焦环4的边缘部。需指出的是,活动调焦轮3的外壁设置有凹槽32;在使用者手动转动活动调焦轮3的过程中,上述凹槽32结构能够有效地增加手指作用时的摩擦力,进而增加手动旋转活动调焦轮3时的便利性。需进一步解释的是,对于本技术的机壳连接基座1而言,其锁附安装于摄像机镜头的机壳上;其中,机壳连接基座1可以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连接基座(1)、卡环(2)、活动调焦轮(3)以及活动调焦环(4);/n机壳连接基座(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基座透光通孔(11),机壳连接基座(1)于基座透光通孔(11)的外围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基座上端凸缘(12);/n卡环(2)呈圆环形状,卡环(2)装设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上端部;/n活动调焦轮(3)呈圆环形状,且活动调焦轮(3)装设于卡环(2)的外围,活动调焦轮(3)的下端部卡装于卡环(2)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3)可相对卡环(2)、机壳连接座360度旋转;/n活动调焦环(4)位于卡环(2)的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4)与活动调焦轮(3)的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透光通孔(11)上下对齐布置的调焦环透光通孔(41),调焦环透光通孔(4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42);活动调焦环(4)开设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下开口的调焦环安装孔(43),各调焦环安装孔(43)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玻珠弹簧(5),各玻珠弹簧(5)的钢珠分别与卡环(2)的上表面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连接基座(1)、卡环(2)、活动调焦轮(3)以及活动调焦环(4);
机壳连接基座(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基座透光通孔(11),机壳连接基座(1)于基座透光通孔(11)的外围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基座上端凸缘(12);
卡环(2)呈圆环形状,卡环(2)装设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上端部;
活动调焦轮(3)呈圆环形状,且活动调焦轮(3)装设于卡环(2)的外围,活动调焦轮(3)的下端部卡装于卡环(2)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上端凸缘(12)之间,使用时,活动调焦轮(3)可相对卡环(2)、机壳连接座360度旋转;
活动调焦环(4)位于卡环(2)的上端侧,且活动调焦环(4)与活动调焦轮(3)的上端部连接,活动调焦环(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座透光通孔(11)上下对齐布置的调焦环透光通孔(41),调焦环透光通孔(4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42);活动调焦环(4)开设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下开口的调焦环安装孔(43),各调焦环安装孔(43)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玻珠弹簧(5),各玻珠弹簧(5)的钢珠分别与卡环(2)的上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调焦不虚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连接基座(1)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木生杨俊文赵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