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07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故障识别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转接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强电端子;其中,卡座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孔,强电端子与定位孔配合,且能够沿定位孔移动;定位孔具有第一限位部,强电端子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能够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强电端子的转动。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包括转接卡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解决了因用户大幅度转动强电端子而造成与强电端子连接的吸锡线被扭断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被退回维修的次数,便于降低维修成本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故障识别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故障识别装置是用于识别电力故障的常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故障识别主机和转接卡座组成,其中,转接卡座是设置于故障识别主机与电表之间的转接结构,其能够实现故障识别主机与电表之间的连接。在转接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电表电连接的强电端子,该强电端子通过弹簧与卡座本体相接,因强电端子能够相对卡座本体沿弹簧的伸缩方向移动,故在强电端子与主板之间连接有可形变的吸锡线,并将吸锡线与强电端子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焊接强电端子能够通过吸锡线实现强电端子与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然而,现有的转接卡座,无法避免因用户大幅度转动裸露在外面的强电端子而造成与强电端子连接的吸锡线被扭断的问题,目前,因此类问题造成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被退回维修的情况较多,易增加维修成本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中的转接卡座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卡座及电力故障识别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中的转接卡座存在的因与强电端子连接的吸锡线易被扭断,而造成维修成本以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转接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强电端子;其中,所述卡座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强电端子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定位孔移动;所述定位孔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强电端子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强电端子的转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与所述强电端子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面。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孔还具有呈平滑曲面状的第三限位部,所述强电端子还具有呈平滑曲面状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间隙配合。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的横截面均呈圆弧状。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个棱边分别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两个棱边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两个棱边分别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两个棱边重合。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卡座本体包括用于与电表连接的前壳和用于与故障识别主机连接的后壳,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前壳上,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存在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布在靠近所述前壳的转角处的位置。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卡座本体的后壳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卡座本体的前壳配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加强结构。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结构分布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壁的转角处。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结构为沿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加强肋。相应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其包括故障识别主机和转接卡座,所述故障识别主机与所述转接卡座的后壳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转接卡座,主要由卡座本体和强电端子组成,卡座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孔,强电端子能够与该定位孔配合,并能够沿该定位孔移动;上述定位孔具有第一限位部,强电端子具有第二限位部,定位孔的第一限位部能够与强电端子的第二限位部配合,以利用第一限位部对强电端子的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实现定位孔对强电端子的转动的限制,也就是说,当强电端子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朝向某一方向转动的趋势时,定位孔的第一限位部会对强电端子的第二限位部的进一步转动形成限制,即处于定位孔内的强电端子不会发生相对卡座本体的大幅度转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转接卡座,解决了因用户大幅度转动强电端子而造成与强电端子连接的吸锡线被扭断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被退回维修的次数,便于降低维修成本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本技术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包括故障识别主机和上述转接卡座,故障识别主机与转接卡座的后壳连接。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具有上述转接卡座的所有优点,减少了电力故障识别装置被退回维修的次数,便于降低维修成本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与电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中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中的强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中的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00-卡座本体;2000-强电端子;3000-故障识别主机;4000-电表;1100-前壳;1200-后壳;1300-紧固件;1110-定位孔;1111-第一限位部;1112-第三限位部;1210-安装槽;1211-条形加强肋;2001-第二限位部;2002-第四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2-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主要由卡座本体1000和强电端子2000组成,卡座本体1000上开设有定位孔1110,强电端子2000能够与该定位孔1110配合,并能够沿该定位孔1110上下移动;上述定位孔11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11,强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座本体(1000)和强电端子(2000);/n其中,所述卡座本体(1000)上开设有定位孔(1110),所述强电端子(2000)与所述定位孔(1110)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定位孔(1110)移动;所述定位孔(11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11),所述强电端子(2000)具有第二限位部(2001),所述第一限位部(1111)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001)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强电端子(2000)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座本体(1000)和强电端子(2000);
其中,所述卡座本体(1000)上开设有定位孔(1110),所述强电端子(2000)与所述定位孔(1110)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定位孔(1110)移动;所述定位孔(11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11),所述强电端子(2000)具有第二限位部(2001),所述第一限位部(1111)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001)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强电端子(2000)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01)均为与所述强电端子(200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110)还具有呈平滑曲面状的第三限位部(1112),所述强电端子(2000)还具有呈平滑曲面状的第四限位部(2002),所述第三限位部(1112)与所述第四限位部(2002)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1112)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002)的横截面均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1)的两个棱边分别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112)的两个棱边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2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阳尹旭谢海兵徐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振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