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04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属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领域。该设备包括设备底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 LED光源、366nm LED光源、光源开关滤光片、可调式支架和防滑贴;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于设备底壳内表面中部,所述光源开关设置于设备底壳边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 LED光源、366nm LED光源和光源开关连接成闭合的通电回路;所述滤光片设置于设备底壳外表面,紧邻于254nm LED光源和366nm LED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操作便捷、可与手持式电子设备连接,成像拍照方便快捷,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泳检测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属于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科研领域。
技术介绍
核酸电泳实验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核酸的分子量大小与纯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规的教学与科研手段。其原理为荧光染料可以与核酸分子结合,并形成特殊的结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紫外波长光源照射激发下能发射荧光,从而将核酸分子可视化、图形化,最终通过成像设备记录并分析核酸样品的质量和特性。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重复性好,一直是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检测、分离及鉴定核酸的首选实验方案。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核酸生物学知识不断深入到人类医药研究领域,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中高校,甚至中小学也逐步加强对核酸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拓展和科学教育。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也尝试进入中小学的课外兴趣课堂中,因而需要对核酸检测设备的普众化、便携性以及操作性进行一定的改造与创新。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均为台式仪器。使用时,现将含有核酸的凝胶放置在电泳槽中进行电泳,结束后再将凝胶取出,放置于核酸检测设备的载胶台上,通过紫外透射光激发荧光染料,从而检测核酸的纯度和质量。目前的检测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设备体积大,需要固定放置于实验台面,并且需通过外接220伏电源供电;(2)只能检测电泳完成的凝胶,无法实时观察核酸在凝胶中分离的过程;(3)检测设备需要额外添加用于成像的相机和保存图片的电脑设备,价格较为昂贵,无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生物教学实验;(4)检测设备的成像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技术CN201810893179.6公开了一种小型凝胶成像装置,可以实时检测电泳过程,该装置体积较大,荧光信号需要通过电泳槽、电泳液等介质才能被成像设备捕获,因此需要特殊材质的制备,价格较为昂贵,装置操作复杂。技术CN201310749453.X公开了一种实时可视及成像共享的核酸电泳装置,使用的上置LED光源,成像装置置于电泳槽底部,荧光信号通过电泳液和电泳槽两种介质后,被底部的成像装置接收,同样存在设备较大、操作繁琐、价格高等缺陷。技术CN201420562878.X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效紫外分析仪,能够实时检测核酸电泳过程,但该技术使用传统荧光灯光源,设备无法成像,且会遮挡相机视野范围。使用时需添加额外的有效防护,以避免紫外光辐射对使用者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技术CN204177766U公开了蓝光凝胶电泳实时观察仪,该装置使用470-490nm蓝绿光作为激发光,照射荧光染料后产生光信号,观察者通过滤光片获得核酸的直观图像,该设备的蓝绿光源无法满足核酸以及溴化乙锭的激发能量,对低丰度的核酸样品检测能力有限,同时该设备需要安装于电泳槽上,容易被荧光染料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可单手持操作的核酸电泳检测及成像设备,本技术体积小、便携式、易操作、实时可视、方便成像及无污染的核酸电泳检测设备。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底壳,所述设备底壳为一个放置电子设备的偏平长方形盒体,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254nmLED光源开关、366nmLED光源开关和滤光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于设备底壳内表面中部,所述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和滤光片设置于设备底壳外表面中上部;所述254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间距1-8毫米,两种LED光源与滤光片平行排列或置于滤光片两侧,两种LED光源分别与滤光片间距2-6毫米;所述254nmLED光源开关、366nmLED光源开关设置于设备底壳外侧面;254nmLED光源与254nm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366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优选的,所述254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间距为3毫米,两种LED光源与滤光片为平行排列,两种LED光源分别与滤光片间距为4毫米。优选的,还包括防滑贴和可调式支架。优选的,所述可调式支架设置于设备底壳外表面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可调式支架包括伸缩杆,支架袢扣和防滑垫。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分为三段,所述伸缩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架袢扣,所述伸缩杆的杆体上标有高度刻度线。优选的,所述的防滑垫设置于伸缩杆底部。优选的,所述的防滑垫可以更换。优选的,所述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优选的,所述的防滑贴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设备底壳两个侧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底壳、可调式支架和防滑贴,所述设备底壳为一个可以放置电子设备的小型壳体,壳体内部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和滤光片,壳体侧面包括LED光源开关;所述的充电接收线圈与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以及光源开关分别形成电流回路,并通过放置于底壳内部的电子设备供电;所述的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和滤光片相互紧邻,相隔较远不可以实现,光源发出垂直向下的激发光,激发凝胶发出向上的荧光,滤光片需要和光源紧邻才能观察,LED光源向下发射紫外激发光线,电泳中的核酸与染料复合物吸收激发光线,而后发出橙色光线,底壳内部放置电子设备,其成像镜头通过滤光片观察核酸电泳情况。观察者无需通过眼睛观察电泳设备,而是通过电子设备成像实时观察实验结果,避免了LED产生的紫外线和荧光染料的橙色光线直接对眼睛造成刺激和损伤。所述可调式支架设置于设备底壳外凹槽内,包括伸缩杆,袢扣、高度刻度线和防滑垫,伸缩杆可以调节支架高度,通过袢扣固定长度,高度刻度线帮助记录设备所需调节的高度,防滑垫帮助支架平稳固定于操作平面,同时防滑垫更换方便,也避免了设备主体被荧光染料污染。所述防滑贴设置于设备底壳两侧,帮助操作者单手持稳该设备,使用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时将设备底壳外侧的可调式支架伸展开,固定于常规电泳槽上部,滤光片对准凝胶中心;同时将电子设备放置于设备底壳中,摄像头对准滤光片中心;观察与成像时,无需外接电源线,而是打开电子设备的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为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提供电能;选择打开LED光源,产生的紫外线激发核酸与荧光染料复合体产生荧光,通过滤光片被摄像头捕获,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实时成像、记录和保存;由于设备底壳与电泳槽距离较近,LED光源所产生的散射紫外线以及电泳槽反射的大部分紫外线都能被设备底壳遮挡,不会对观察者的眼睛产生刺激和损伤;使用时,也可不使用可调式支架,直接将电子设备放入设备底壳后,通过单手手持进行实时观察、记录和保存核酸电泳的实验结果,也可通过电子设备的网络将结果快捷地分享给其他实验者。本技术所述设备体积轻巧,仅为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底壳,所述设备底壳为一个放置电子设备的偏平长方形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 LED光源、366nm LED光源、254nm LED光源开关、366nm LED光源开关和滤光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于设备底壳内表面中部,所述254nm LED光源、366nm LED光源和滤光片设置于设备底壳外表面中上部;所述254nm LED光源与366nm LED光源间距1-8毫米,两种LED光源与滤光片平行排列或置于滤光片两侧,两种LED光源分别与滤光片间距2-6毫米;所述254nm LED光源开关、366nm LED光源开关设置于设备底壳外侧面;254nm LED光源与254nm 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366nm LED光源与366nm 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底壳,所述设备底壳为一个放置电子设备的偏平长方形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254nmLED光源开关、366nmLED光源开关和滤光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于设备底壳内表面中部,所述254nmLED光源、366nmLED光源和滤光片设置于设备底壳外表面中上部;所述254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间距1-8毫米,两种LED光源与滤光片平行排列或置于滤光片两侧,两种LED光源分别与滤光片间距2-6毫米;所述254nmLED光源开关、366nmLED光源开关设置于设备底壳外侧面;254nmLED光源与254nm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366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开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形成闭合电流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核酸电泳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254nmLED光源与366nmLED光源间距为3毫米,两种LED光源与滤光片为平行排列,两种LED光源分别与滤光片间距为4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凌苏月时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