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皂膜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93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测量连续通过仪表的流体流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皂膜流量计,包括皂膜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和上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下的皂液池和起膜环,起膜环设有破膜结构。本技术方案通过起膜环的裂缝在破膜柱和弹簧的作用下将皂膜管外壁与起膜环内壁形成的环形膜撕破或振破,从而成功破膜,避免了双膜的产生,使测量状况理想化,使检测数据精确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皂膜流量计
本技术属于测量连续通过仪表的流体流量
,具体涉及一种避免双膜的皂膜流量计。
技术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JJG586-2006《皂膜流量计》中,对皂膜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型式有详细的描述。皂膜流量计的检测精度是最高的,是0.5级精度,误差是0.5%。现有技术中,皂膜流量计的结构型式是一根带有刻度的皂膜管,皂膜管下面有一个进气口,皂膜管的最下端接一起膜环,起膜环下设有皂膜液,其工作原理是:被测量的气体经皂膜管下端的进气口进入皂膜管,起膜环自皂膜液中产生皂膜,继而出发上行,皂膜沿着皂膜管匀速上升。当皂膜升到皂膜管的下刻线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皂膜升到皂膜管的上刻线时,计时器停止计时,由测得的时间和皂膜管两刻线间的容积即可计算出流过皂膜流量计的瞬时流量。电子皂膜流量计则是在皂膜上升过程中,经过外壁上安装的一对传感器的下限和上限时,显示仪表直接显示出瞬时流量,使得测量数据更为精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述理论内容存在缺陷,在实操过程中,第一次按压下起膜按钮后,皂膜管的外壁与起膜环内壁会形成环形皂膜。当第二次按压起膜按钮时,起膜环下落到皂膜管下口处时形成新膜会覆盖到皂膜管,当起膜环浸到皂液后,松开起膜按钮时,起膜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当起膜环脱离皂膜液面时,会再次形成一个膜,这样一次按压起膜按钮的过程会形成两个膜,这样就需要分别记录两个膜通过两组传感器时的时间点,并计算出每个膜经过两组传感器的时间差,求其平均值,即为时间差值×与已知的传感器横截面之间的皂膜管容积=单位时间过皂膜管的流量(单位L/min)。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计算麻烦,对于计算流量产生干扰,而且一旦任何一个膜在运动过程中破裂,导致数据丢失,就会造成测量失败。因此,提供一种避免产生双膜的皂膜流量计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皂膜流量计的原理,皂膜管与上腔体连接,上腔体设有抽气口,上腔体和皂膜管之间设有密封圈,皂膜管上部设有上红外发射管和上红外接收管,皂膜管的下部设有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皂膜管之下设有皂液池,皂液池中盛放皂膜液,皂膜液中浸有起膜环,起膜环拉起皂膜覆盖在皂膜管下口,抽气口开始抽气,皂膜在皂膜管内上升经过刻度B的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后继续上升,通过一段时间皂膜经过刻度A的上红外发生管和上红外接收管,记录皂膜从刻度B到刻度A的时间和气体的体积,即可得知气体的流量。针对现有技术这一缺陷,提出本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双膜的皂膜流量计。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皂膜流量计,包括皂膜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和上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下的皂液池和起膜环,起膜环直径不小于皂膜管直径,起膜环与起膜环升降装置连接,起膜环设有破膜结构。起膜环升降装置为起膜弹簧、起膜拉杆和起膜按钮。起膜拉杆穿过起膜弹簧,一端与起膜按钮连接,另一端与起膜环连接。起膜环平面与皂膜管下管口所在平面平行。起膜环拉杆与起膜环平面垂直连接。进一步地,破膜结构为起膜环的裂缝。进一步地,裂缝贯穿起膜环,即裂缝将起膜环切断,使起膜环在裂缝处搭接在一起。进一步地,裂缝方向为斜向下。进一步地,在起膜环裂缝的运动范围内设有破膜柱。进一步地,皂膜管外壁设有皂膜管支架,皂膜管支架上设有破膜柱。进一步地,起膜环上设有破膜柱。进一步地,起膜环受到破膜装置在起膜环运动方向上的力使起膜环沿裂缝断开。进一步地,起膜环受到破膜装置在与起膜环与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力使起膜环沿裂缝断开。本技术方案通过起膜环惯性或起膜环裂缝在破膜柱和弹簧的作用下将皂膜管外壁与起膜环内壁形成的环形膜撕破或振破,从而成功破膜,避免了双膜的产生,使测量状况理想化,使检测数据精确化。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标准的皂膜流量计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实施例2的的起膜环结构图。图5: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腔体,2.密封圈,3.抽气口,4.上红外发射管,5.上红外接收管,6.皂膜管,7.下红外发射管,8.下红外接收管,9.起膜环,10.皂液池,11.皂膜液,12.皂膜管支架,13.起膜按钮,14.起膜弹簧,15.起膜环拉杆,16.破膜柱;17.裂缝。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具体阐述。本技术的皂膜流量计,包括皂膜管6、设置在皂膜管6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4和上红外接收管5、设置在皂膜管6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7和下红外接收管8、设置在皂膜管6下的皂液池11和起膜环9,起膜环9直径不小于皂膜管6直径,起膜环9与起膜环升降装置连接,起膜环9设有破膜结构。该皂膜流量计的原理是通过设置破膜结构,撕开皂液膜,将起膜环9和皂膜管6外壁之间的环形皂膜破坏,使其在下一次浸入皂液池10之前,起膜环9是没有皂膜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在标况(即标准状况)的条件:温度为0℃(273.15k),压强为101.325千帕(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皂膜管的上口接待测气体流量接口。如图2所示,皂膜流量计设有皂膜管6、设置在皂膜管6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4和上红外接收管5、设置在皂膜管6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7和下红外接收管8、设置在皂膜管6下的皂液池11和起膜环9,起膜环9内径不小于皂膜管6的外径,起膜环9与起膜环升降装置连接,起膜环9在紧挨着起膜环拉杆15与起膜环9连接处设有裂缝17,裂缝为斜杠“/”方向,裂缝17两端还是彼此接合或者搭接的,该裂缝17只是能使起膜环9能够断开。当使用该皂膜流量计测量流量时,按一次起膜环升降装置,起膜环9浸入到皂液池11中,去掉施加在起膜环升降装置上的力,起膜环9被起膜环拉杆15连接且在起膜弹簧14的作用下弹起,皂膜接触到皂膜管6的下表面,皂膜管6下表面被覆上皂膜,而皂膜管6外壁和起膜环9之间的环形内还有环形的皂膜。在第二次测量之前,快速用力按下起膜拉杆15,裂缝17边缘附近与起膜环拉杆15连接的一端在力的作用下,迅速下降,而裂缝17的另一端在惯性作用下,还保持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使起膜环9在裂缝17的两端有个相对运动,依靠这个惯性带来的相对运动,撕裂皂膜管6外壁和起膜环9之间的环形内的皂膜。当第二次起膜环6浸入到皂液池11中,去掉起膜环拉杆15上的作用力,起膜环9被起膜环拉杆15连接在起膜弹簧14的作用下弹起,由于起膜环9在紧挨着起膜环拉杆15与起膜环9连接处设有裂缝17且裂缝为斜杠“/”方向,所以裂缝17边缘附近与起膜环拉杆15连接的一端在斜杠“/”的右端,裂缝17的另一端在斜杠“/”的左端,当起膜环拉杆15在起膜弹簧1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皂膜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和上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下的皂液池和起膜环,起膜环设有破膜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皂膜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上部的上红外发射管和上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外壁下部的下红外发射管和下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皂膜管下的皂液池和起膜环,起膜环设有破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起膜环设有裂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裂缝贯穿起膜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裂缝方向为斜向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皂膜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在起膜环的运动方向上设有破膜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怡茗张健丁浩宸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巉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