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83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的中部安装有方形的导风箱,所述导风箱倾斜设置在机箱内,所述导风箱的四个角延伸安装有隔板与机箱的内壁连接分割成若干安装腔,所述机箱内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机箱内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内分别安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一常闭控制风阀,所述导风箱设有通道连通第三腔体及第二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采用热泵烘干设备配套合理的风道、控制风阀对烘干室进行有效的烘干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烘干房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烘干的要求的不同来对其烘干的温度以及烘干的时间进行设定,烘干房应用灵活和方便的,能够更好的方便不同的使用者来对其进行使用。但是现有市面上的烘干房并未设置合理的风道配合打开及闭合的控制风阀结构,烘房的空气流向并未合理利用用于烘干作业,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须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采用热泵烘干设备配套合理的风道、控制风阀对烘干室进行有效的烘干作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的中部安装有方形的导风箱,所述导风箱倾斜设置在机箱内,所述导风箱的四个角延伸安装有隔板与机箱的内壁连接分割成若干安装腔,所述机箱内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机箱内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内分别安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一常闭控制风阀,所述导风箱设有通道连通第三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为排气腔,所述第四腔体的机箱顶壁开始有排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二常闭控制风阀,所述第二腔体的机箱内侧壁上从上到下分布安装有第一进风机及第一出风机,所述第一腔体的机箱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进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进风机的底端及第二常闭控制风阀的底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常闭控制风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常闭控制风阀、第二常闭控制风阀及第三常闭控制风阀均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安装在烘干房内的湿度探测器及温度探测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机及第一出风机均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及回气端分别连接四通阀的两个接口,所述四通阀其他两个接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一侧及冷凝器的一侧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另一侧及冷凝器的另一侧之间通过节流阀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箱内设置的导风箱使新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第二进风机抽入机箱内,这时第一常闭控制风阀打开,空气新风依次经过第三腔体、导风箱的通道、第二腔体,最后经过冷凝器,干热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机抽到烘干室内对潮湿物进行除湿作业,烘干房内每隔一段时间湿热的空气通过启动的第一进风机抽入机箱内,部分湿热空气还可以通过冷凝器继续加热空气再次进入烘干房内进行除湿作业,部分的湿热空气通过打开的第二常闭控制风阀抽出到机箱外,多种方式有效控制烘干房的湿度,特别适用于不完全除湿的农作物烘干作业,该设备结构紧凑可靠,采用热泵烘干设备配套合理的风道、控制风阀对烘干室进行有效的烘干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包括机箱1,机箱1内的中部安装有方形的导风箱2,导风箱2倾斜设置在机箱1内,导风箱2的四个角延伸安装有隔板与机箱1的内壁连接分割成若干安装腔,机箱1内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体3及第二腔体4,机箱1内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腔体5及第四腔体6,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及第三腔体5内分别安装有压缩机7、冷凝器8及蒸发器9,第一腔体3及第三腔体5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一常闭控制风阀10,导风箱2设有通道22连通第三腔体5及第二腔体4,第四腔体6为排气腔,第四腔体6的机箱1顶壁开始有排气口11,第二腔体4与第四腔体6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第二腔体4的机箱1内侧壁上从上到下分布安装有第一进风机13及第一出风机14,第一腔体3的机箱1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进风机15。机箱1内设置的导风箱2使新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第二进风机15抽入机箱1内,这时第一常闭控制风阀10打开,空气新风依次经过第三腔体5、导风箱2的通道22、第二腔体4,最后经过冷凝器8,干热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机14抽到烘干室内对潮湿物进行除湿作业,烘干房内每隔一段时间湿热的空气通过启动的第一进风机13抽入机箱1内,部分湿热空气还可以通过冷凝器8继续加热空气再次进入烘干房内进行除湿作业,部分的湿热空气通过打开的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抽出到机箱1外,多种方式有效控制烘干房的湿度,特别适用于不完全除湿的农作物烘干作业,该设备结构紧凑可靠,采用热泵烘干设备配套合理的风道、控制风阀对烘干室进行有效的烘干作业。此外,第二腔体4的第二进风机15的底端及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的底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常闭控制风阀16,当烘干室湿度非常大时,该处控制风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打开,全部湿热空气可以排出烘箱外。第一常闭控制风阀10、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及第三常闭控制风阀16均连接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还连接有安装在烘干房内的湿度探测器18及温度探测器19,第一进风机13及第一出风机14与控制器17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湿度探测器及湿度探测器测得的实时数据控制第一出风机14大量产生干热空气进入烘干房,或打开及第一出风机14抽出湿热空气,打开相应的控制风阀灵活调节烘干房内的湿度。热泵系统的连接方式如下所示:压缩机7的出气端及回气端分别连接四通阀20的两个接口,四通阀20其他两个接口分别与蒸发器9的一侧及冷凝器8的一侧连通,蒸发器9的另一侧及冷凝器8的另一侧之间通过节流阀21连接。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的中部安装有方形的导风箱(2),所述导风箱(2)倾斜设置在机箱(1)内,所述导风箱(2)的四个角延伸安装有隔板与机箱(1)的内壁连接分割成若干安装腔,所述机箱(1)内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体(3)及第二腔体(4),所述机箱(1)内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腔体(5)及第四腔体(6),所述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及第三腔体(5)内分别安装有压缩机(7)、冷凝器(8)及蒸发器(9),所述第一腔体(3)及第三腔体(5)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一常闭控制风阀(10),所述导风箱(2)设有通道(22)连通第三腔体(5)及第二腔体(4),所述第四腔体(6)为排气腔,所述第四腔体(6)的机箱(1)顶壁开始有排气口(11),所述第二腔体(4)与第四腔体(6)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所述第二腔体(4)的机箱(1)内侧壁上从上到下分布安装有第一进风机(13)及第一出风机(14),所述第一腔体(3)的机箱(1)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进风机(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开闭系统的换热设备,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的中部安装有方形的导风箱(2),所述导风箱(2)倾斜设置在机箱(1)内,所述导风箱(2)的四个角延伸安装有隔板与机箱(1)的内壁连接分割成若干安装腔,所述机箱(1)内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体(3)及第二腔体(4),所述机箱(1)内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腔体(5)及第四腔体(6),所述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及第三腔体(5)内分别安装有压缩机(7)、冷凝器(8)及蒸发器(9),所述第一腔体(3)及第三腔体(5)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一常闭控制风阀(10),所述导风箱(2)设有通道(22)连通第三腔体(5)及第二腔体(4),所述第四腔体(6)为排气腔,所述第四腔体(6)的机箱(1)顶壁开始有排气口(11),所述第二腔体(4)与第四腔体(6)之间的隔板安装有第二常闭控制风阀(12),所述第二腔体(4)的机箱(1)内侧壁上从上到下分布安装有第一进风机(13)及第一出风机(14),所述第一腔体(3)的机箱(1)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进风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辉盛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康度仕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