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81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其结构包括底座、前罩体、后罩体、风机组件、防凝霜管、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吸风口、防尘罩和管道夹紧机构,该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通过设置了管道夹紧机构,首先可将第一螺栓锁紧第一上固定环和第一下固定环将两侧连接处夹紧,同时可将第二下固定环在导杆处左右滑动至需要固定处,并转动第二螺栓夹紧,最终使支撑架起到主要支撑作用,解决了现有固定环固定面积偏小,较不稳定,并且灵活性不佳,容易导致通风管晃动或脱落的问题,达到固定管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配电房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房又叫配电所,在国家标准里面,配电所的定义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配电所与变电所的区别在于,配电房(配电所)无变压器,而变电所有变压器,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复合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配电房内需要使用通风管道进行通风,通风管长度较长时中部需要使用固定环进行固定,但现有固定环固定面积偏小,较不稳定,并且灵活性不佳,容易导致通风管晃动或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解决了现有固定环固定面积偏小,较不稳定,并且灵活性不佳,容易导致通风管晃动或脱落的问题,达到固定管道的效果。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包括底座和第一通风管,所述底座顶部分别与前罩体和后罩体竖直固定,并且前罩体和后罩体内侧紧固有风机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包括底座(1)和第一通风管(6),所述底座(1)顶部分别与前罩体(2)和后罩体(3)竖直固定,并且前罩体(2)和后罩体(3)内侧紧固有风机组件(4);/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夹紧机构(10),所述第一通风管(6)中部设置有管道夹紧机构(10),所述管道夹紧机构(10)由支撑架(101)、第一下固定环(102)、第一转轴(103)、第一上固定环(104)、第一螺栓(105)、连接杆(106)、导杆(107)、第二下固定环(108)、锁紧扭(109)、第二转轴(1010)、第二上固定环(1011)和第二螺栓(1012)组成,所述支撑架(101)与第一下固定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包括底座(1)和第一通风管(6),所述底座(1)顶部分别与前罩体(2)和后罩体(3)竖直固定,并且前罩体(2)和后罩体(3)内侧紧固有风机组件(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夹紧机构(10),所述第一通风管(6)中部设置有管道夹紧机构(10),所述管道夹紧机构(10)由支撑架(101)、第一下固定环(102)、第一转轴(103)、第一上固定环(104)、第一螺栓(105)、连接杆(106)、导杆(107)、第二下固定环(108)、锁紧扭(109)、第二转轴(1010)、第二上固定环(1011)和第二螺栓(1012)组成,所述支撑架(101)与第一下固定环(102)底部紧固,并且第一下固定环(102)左侧通过第一转轴(103)与第一上固定环(104)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螺栓(105)固定在第一下固定环(102)和第一上固定环(104)右侧,所述连接杆(106)和导杆(107)均固定在支撑架(101)中部,并且第二下固定环(108)沿着导杆(107)左右滑动,所述锁紧扭(109)固定在第二下固定环(108)前端,并且第二下固定环(108)上端通过第二转轴(1010)与第二上固定环(1011)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螺栓(1012)紧固在第二下固定环(108)和第二上固定环(1011)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房通风防凝霜通风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体(3)后部与防凝霜管(5)进行电弧焊,并且防凝霜管(5)与第一通风管(6)右侧进行电弧焊,所述第一通风管(6)左侧与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安祥
申请(专利权)人:云和县锐泽玩具设计工作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