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9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加热组件以及分布于壳体顶部的散热孔;加湿盒,设于壳体的内部,加湿盒位于加热组件与壳体内壁之间,加湿盒的开口上方具有用于供热气流动的对流区。现有技术中加湿盒位于顶部,热量上升时起到阻挡热气的作用,不利于电暖器散热。而且热气流从电暖器向外散发后,再沿着加湿盒外壁流动,流动过程中不断散发,因此不利于加湿盒充分散发湿气。本方案中加湿盒在电暖器内部,电暖器发散的热量、以及周围的热气流运动时均能从加湿盒开口上方流过,在对流区内热气流与加湿盒内的水充分接触,更易产生充足的水蒸气,更多的水蒸气扩散的热气流中,使加湿盒的加湿效果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油汀电暖器是大部分消费者冬季取暖的首选,因其升温快、加热效率高、无任何可见光、温度可以控制等的特点也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同时油汀在工作时噪音极小,安全无尘也是其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之一。现有的油汀取暖器为了实现一机多用,配备有加湿盒。使油汀取暖时,避免干燥,维持室内湿度,达到取暖不干燥的效果,深受用户喜欢。但是,现有的加湿盒通常设于取暖器顶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碰到并发生倾倒,导致无法起到加湿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加湿盒容易被用户碰倒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取暖器。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以及分布于所述壳体顶部的散热孔;加湿盒,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盒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加湿盒的开口上方位置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热气流动的对流区。所述加湿盒通过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支架安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加湿盒和/或所述支架的安装口。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用于安装所述加湿盒,所述第一支架夹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供所述加湿盒通过的透孔。所述支架还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凸出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定位件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的凸出方向;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位于所述透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撑部,朝向所述安装口伸出,所述加湿盒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为一个支撑件,对应支撑所述加湿盒的侧壁;托板,对应支撑所述加湿盒的底部。所述加湿盒包括:支撑卡槽,设于所述加湿盒的外壁上,用于与所述支撑件配合形成支撑。所述加湿盒还包括:导向槽,连通所述支撑卡槽,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支撑卡槽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有加强筋。所述支架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或相对所述壳体向外凸出并形成提拉面。所述提拉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所述支架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朝向所述安装口凸出,所述安装口内壁凸出有定位筋,所述限位筋支撑于所述定位筋上。所述加湿盒对应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所述壳体顶部对应所述加湿盒开口上方处设有加湿口。所述支架上正对所述加湿盒侧壁处设有用于观察所述加湿盒内水位的水位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包括:壳体,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以及分布于所述壳体顶部的散热孔;加湿盒,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盒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加湿盒的开口上方具有用于供热气流动的对流区。现有技术中加湿盒位于顶部,热量上升时起到阻挡热气的作用,不利于电暖器散热。而且热气流从电暖器向外散发后,再沿着加湿盒外壁流动,流动过程中不断散发,因此不利于加湿盒充分散发湿气。本方案中加湿盒在电暖器内部,电暖器发散的热量、以及周围的热气流运动时均能从加湿盒开口上方流过,在对流区内热气流与加湿盒内的水充分接触,更易产生充足的水蒸气,更多的水蒸气扩散的热气流中,使加湿盒的加湿效果更好,提高用户体验。2.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加湿盒通过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支架安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加湿盒和/或所述支架的安装口。加湿盒通过支架与壳体连接,在需要补充水时,可以将支架从安装口处拆卸,从而将加湿盒取出。3.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用于安装所述加湿盒,所述第一支架夹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供所述加湿盒通过的透孔。第一支架与安装口配合安装,一方面与壳体配合连接,另一方面为第二支架提供安装基础,从而通过第二支架将加湿盒固定在壳体内。4.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架还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5.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凸出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互钳合配合,提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6.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架还包括: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定位件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的凸出方向;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位于所述透孔的内壁上。定位件与定位孔相互配合对第二支架进行限位,同时,与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的突出方向垂直,使支架被限定在固定的平面上。7.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支撑部,朝向所述安装口伸出,所述加湿盒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为一个支撑件,对应支撑所述加湿盒的侧壁;托板,对应支撑所述加湿盒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支撑件和托盘能够更稳固的固定支撑加湿盒。8.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加湿盒包括:支撑卡槽,设于所述加湿盒的外壁上,用于与所述支撑件配合形成支撑。所述加湿盒还包括:导向槽,连通所述支撑卡槽,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支撑卡槽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导向槽方便与支撑件相互配合,然后在导向槽的导向斜面的引导下,支撑件逐渐进入支撑卡槽完成支撑定位。10.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有加强筋。由于支撑件承担加湿盒的重量,因此本方案设置的加强筋提高支撑件的强度。11.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架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或相对所述壳体向外凸出并形成提拉面。提手一方面方便对取暖器整体进行移动,另一方面,提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能够抓取的部位,方便通过提手将支架整体从壳体上取下,从而对加湿盒内的水进行补充。12.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提拉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13.本技术提供的取暖器,所述支架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朝向所述安装口凸出,所述安装口内壁凸出有定位筋,所述限位筋支撑于所述定位筋上。限位筋支撑在定位筋上,一方面定位筋起到对第一支架的支撑定位作用,限位筋将开口部的开口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用于供提手嵌入配合,下半部分形成供加湿盒通过的透孔,方便用户定位安装。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2),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内的加热组件以及分布于所述壳体(2)顶部的散热孔(24);/n加湿盒(5),设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所述加湿盒(5)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壳体(2)内壁之间,所述壳体(2)内部位于所述加湿盒(5)的开口上方位置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热气流动的对流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内的加热组件以及分布于所述壳体(2)顶部的散热孔(24);
加湿盒(5),设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所述加湿盒(5)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壳体(2)内壁之间,所述壳体(2)内部位于所述加湿盒(5)的开口上方位置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热气流动的对流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盒(5)通过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2)上,所述壳体(2)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支架安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加湿盒(5)和/或所述支架的安装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21)上;
第二支架(4),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上,用于安装所述加湿盒(5),所述第一支架(3)夹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与所述壳体(2)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有供所述加湿盒(5)通过的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相互适配的第一配合部(32)、第二配合部(43),所述第一配合部(32)、所述第二配合部(4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和/或所述第二支架(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2)或第二配合部(43)凸出所述第一支架(3)和/或所述第二支架(4)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定位件(46),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上,且所述定位件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2)或第二配合部(43)的凸出方向;
定位孔(34),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上,位于所述透孔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4)包括:
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杉彭金华廖泓斌周宇白相星唐爱红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