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592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正负压一体化多功能泵等;其中,转轴鼓风段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轴承及推力负载传感器背靠在鼓风段两侧端壁;转轴鼓风段端壁侧及凹槽侧均布置有密封齿;机组壳体为剖分式壳体;转轴与机组壳体之间构成轴承腔室、鼓风腔室和轴向平衡腔室;推力平衡臂端壁上布置有密封齿并将平衡腔室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密封环布置于机组壳体及转轴鼓风段凹槽内,并通过销块固定;压力传感器布置于鼓风腔室,用于实时监测压力,正负压一体式多功能泵的抽气口布置于鼓风腔室,喷气口布置于左、右轴向平衡腔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极端条件,其结构简单、经济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平机械转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转轴作为透平机械能量转换过程的核心部件之一,工作时不仅需要传递扭矩,还需承受工作区域与非工作区域压差导致的轴向推力等干扰,其动力学特性对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工业领域对于动力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透平机械设备向着大型化、智能化、高转速、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对于转轴而言,其工作负荷不断增加,高转速不仅对于其临界转速、不平衡响应、稳定性方面带来了挑战,同时导致了转系鼓风损失的增加,不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此外,大型化、高能量密度的透平机械也使得转轴所受轴向推力增大,传统转轴材料及平衡轴力的结构设计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轴向推力的要求,这对转轴材料的选取以及运行的安全性带来了新的考验。尽管以前在降低转轴损失、平衡轴向推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新的能源形势对透平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轴运行条件更加恶劣,提高转轴效率及运行安全性对于透平机械设备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轴承(2),机组壳体(3),密封齿(6),推力平衡臂(7),密封环(9),销块(10),压力传感器(11),正负压一体式多功能泵(12),以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其中,/n转轴(1)为阶梯状轴,包括两侧轴承段及中间鼓风段三部分,鼓风段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转轴(1)的两侧轴承段分别安装有轴承(2)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轴承(2)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成套使用,并背靠在鼓风段两侧端壁;转轴(1)鼓风段端壁侧及凹槽侧均布置有密封齿(6);机组壳体(3)为剖分式壳体,包括可拆卸的上盖板及下座两部分,并通过外部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鼓风损失可平衡轴向推力的透平机械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轴承(2),机组壳体(3),密封齿(6),推力平衡臂(7),密封环(9),销块(10),压力传感器(11),正负压一体式多功能泵(12),以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其中,
转轴(1)为阶梯状轴,包括两侧轴承段及中间鼓风段三部分,鼓风段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转轴(1)的两侧轴承段分别安装有轴承(2)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轴承(2)及推力负载传感器(14)成套使用,并背靠在鼓风段两侧端壁;转轴(1)鼓风段端壁侧及凹槽侧均布置有密封齿(6);机组壳体(3)为剖分式壳体,包括可拆卸的上盖板及下座两部分,并通过外部螺栓装配;转轴(1)与机组壳体(3)之间构成轴承腔室(4)、鼓风腔室(5)和轴向平衡腔室(8);
推力平衡臂(7)固定于机组壳体(3)上并伸入轴向平衡腔室(8)内,用于将轴向平衡腔室(8)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推力平衡臂(7)端壁上布置有密封齿(6);密封环(9)布置于机组壳体(3)及转轴(1)鼓风段凹槽内,并通过销块(10)固定;
压力传感器(11)通过机组壳体(3)上的通孔布置于鼓风腔室(5),用于实时监测鼓风腔室(5)内压力,正负压一体式多功能泵(12)的抽气口(13)通过机组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慧施东波李金星张荻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