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59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控制模块、温度侦测装置和风扇,所述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温度侦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PC电源在高温满负荷的恶劣条件下工作时,风扇线路的供电切换到由辅助供电电路提供,风扇的电压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转速也随之加快,这样有利于元器件的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扇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PC电源的风扇控制线路供电只有一个供电模块,采用的是主输出12V供电,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所侦测的温度来控制风扇的电压。由于风扇的最高电压受到12V的限制,如果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虽然温度侦测装置侦测到的温度有上升,但风扇的工作电压被限制在了12V,无法继续升高,导致内部元器件的温度会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到PC电源的整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控制模块、温度侦测装置和风扇,所述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温度侦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3、电解电容C3、电容C4、光电耦合器IC1:B、电阻R4、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ZD2和电解电容C2,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接输入电压,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于A点,所述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4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3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的B点,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于C点,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有5VSB辅助绕组,从5VSB辅助绕组得到的脉冲电压经整流二极管D3整流,经电解电容C3、电容C4滤波,在A处得到13V-20V的直流电压,当收到外部的PS/ON开机信号后,光电耦合器IC1:B导通,A处的直流电压经光电耦合器IC1:B→电阻R4→稳压二极管ZD2稳压钳位后,在B处得到12-16V的直流电压,再经过三极管Q4调整放大后,最终在C处得到12-16V的直流电压,作为风扇的辅助供电电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供电电路提供12V供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流检测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当PC电源在高温满负荷的恶劣条件下工作时,风扇线路的供电切换到由辅助供电电路提供,风扇的电压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转速也随之加快,这样有利于元器件的降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的辅助供电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包括主供电电路1、辅助供电电路2、控制模块3、温度侦测装置4和风扇5,所述主供电电路1、辅助供电电路2、温度侦测装置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5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2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主供电电路1的输出电压。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辅助供电电路2包括整流二极管D3、电解电容C3、电容C4、光电耦合器IC1:B、电阻R4、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ZD2和电解电容C2,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接输入电压,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于A点,所述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4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3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的B点,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于C点,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有5VSB辅助绕组,从5VSB辅助绕组得到的脉冲电压经整流二极管D3整流,经电解电容C3、电容C4滤波,在A处得到13V-20V的直流电压,当收到外部的PS/ON开机信号后,光电耦合器IC1:B导通,A处的直流电压经光电耦合器IC1:B→电阻R4→稳压二极管ZD2稳压钳位后,在B处得到12-16V的直流电压,再经过三极管Q4调整放大后,最终在C处得到12-16V的直流电压,作为风扇5的辅助供电电压。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主供电电路1提供12V供电。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控制模块3连接有电流检测模块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P0-P1)第一阶段,PC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的20%时,风扇5不启动,进入节能减噪模式;(P1-P2)第二阶段,采用主供电电路1输出12V供电,PC电源的输出功率在额定功率的20%-50%,风扇5以最小3.8V,最大不超过5V的电压启动运转,运转后,风扇电压随着内部环境的温度升高而增大,此阶段的最大风扇电压限定在8V内;(P2-P3)第三阶段,采用主供电电路1输出12V供电,PC电源的输出功率在额定功率的50%-100%,风扇5以8V-12V的电压运转;(P3-P4)第四阶段,当环境温度达到35度以上时,启用辅助供电电路2供电,辅助供电电路2输出12-16V供电,风扇电压将进一步的升高直至达到风扇5的最大工作电压,能够让PC电源在高温的环境中运行,也能将元件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如图1至图5所示,可通过温度侦测装置4来侦测环境温度,可通过控制模块3来切换主供电电路1、辅助供电电路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实现了PC电源的风扇二级控制,在原有的12V供电基础上增加辅助供电电路2,从5VSB绕组引出一辅助绕组,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得到高于12V的直流电压作为风扇控制线路的辅助供电电压,这样当PCPOWER在高温满负荷的恶劣条件下工作时,风扇线路的供电切换到由辅助供电电路2提供,所以风扇5的电压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转速也随之加快,这样有利于元器件的降温。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控制模块、温度侦测装置和风扇,所述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温度侦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控制模块、温度侦测装置和风扇,所述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温度侦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电源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3、电解电容C3、电容C4、光电耦合器IC1:B、电阻R4、三极管Q4、稳压二极管ZD2和电解电容C2,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接输入电压,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于A点,所述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4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IC1:B的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协发东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