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54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包括隧道和路面,隧道的内侧右端进口处安装有一送风机,送风机固定于路面上,隧道的内侧左端安装有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包括排水管道、蓄水池、第一排水管、进气管、吸风机、第二排水管和缓风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隧道洞口处,能够对隧道内部进行通风降尘,保证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同时对隧道内飞扬的灰尘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保证隧道内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防尘装置
,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开挖常采用钻孔爆破的方法进行,这必将产生大量的粉尘。高浓度的粉尘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还会对后续施工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隧道通风多采用压入式的通风方式,将掌子面以及洞身产生的粉尘带出隧道。但是这样将不可避免的使得洞口附近粉尘弥漫,污染周边环境,尤其当隧道是在居民区附近,施工产生的粉尘容易引发居民与施工单位的矛盾,影响施工进度。隧道洞口降尘的实现有两条途径,一是降低洞内粉尘浓度,二是直接在洞口处降尘。针对这两种途径,目前也形成了一些具体的降尘方法,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820413017.3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隧道洞口通风降尘装置,属于隧道防尘装置
,包括中空且左右贯通的通风管,还包括排水管、水箱和吸水管;通风管内壁布设有输水管;输水管布设有雾化喷嘴;水箱设置于通风管下方;水箱分隔有水箱污水腔和水箱净水腔;排水管一端与通风管连通,另一端与水箱污水腔连通;吸水管一端与输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水箱净水腔连通。本通风降尘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资源节约,利用循环水实现通风降尘的效果,能有效解决隧道洞口粉尘问题。但是该方案在实际运用时,由于风机送风的流速影响,导致会有少部分的灰尘与输水管喷出的水不接触,导致灰尘飞出,影响降尘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该降尘装置在送风后对较高流速的风进行降速,使其能与喷水管的水进行接触,提高了降尘质量,同时由于过滤板的作用,将较大颗粒能够阻隔至过滤板上,与水接触流动到底部排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包括隧道和路面,隧道的内侧右端进口处安装有一送风机,送风机固定于路面上,隧道的内侧左端安装有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包括排水管道、蓄水池、第一排水管、进气管、吸风机、第二排水管和缓风过滤板;吸风机的吸风口位于隧道的内部,吸风机的送风口与进气管相连;进气管另一端与排水管道相连,排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外;缓风过滤板安装于排水管道内部。进一步的,进气管的形状呈漏斗形,其小端与吸风机的送风口贯穿连接。进一步的,缓风过滤板呈方形,呈45度倾斜安装于排水管道内。进一步的,缓风过滤板上开设了多个通孔,缓风过滤板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条竖向凹槽,该侧顶端还开设有一条横向凹槽。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的一端插入缓风过滤板开设的横向凹槽内,另一端穿过排水管道,插入蓄水池内部。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插入排水管道的一端封闭,第一排水管插入排水管道的部分,其圆周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进一步的,第二排水管位于缓风过滤板的后端,一端插入排水管道的内部,另一端插入蓄水池内部。进一步的,第二排水管插入排水管道的一端封闭,第二排水管插入排水管道的部分,其圆周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进一步的,排水管道的内侧底端开设有凹弧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隧道内的废气进行排放,还能对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和降尘,保证灰尘不会从隧道内排入外部大气中,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本技术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缓风过滤板的结构能够将废气中较大颗粒过滤到板上,并通过上端安装的排水管排出的水与颗粒接触,掉至下端的排水管道内侧底部。通过合理的设计缓风过滤板的安装形式能够将过滤板上的颗粒更方便的排至下端的排水管道内侧底部,防止贴附在板上,造成堵塞。通过合理的设计排水管道内侧底部开设的凹弧槽能够实现排水功能。通过合理的设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形状能够使排出的水对排水管道的内部进行溅射,保证流出的风能够于排出的水进行充分接触,提高降尘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去掉隧道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缓风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2、隧道;3、送风机;4、排水管道;5、蓄水池;6、第一排水管;7、进气管;8、吸风机;9、第二排水管;10、缓风过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隧道2的内侧右端进口处安装有一送风机3,送风机3固定于路面1上,隧道2的内侧左端安装有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包括排水管道4、蓄水池5、第一排水管6、进气管7、吸风机8、第二排水管9和缓风过滤板10。吸风机8的吸风口位于隧道2的内部,吸风机8的送风口与进气管7相连。进气管7的形状呈漏斗形,其小端与吸风机8的送风口贯穿连接。进气管7另一端与排水管道4相连,排水管道4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2外。排水管道4的内侧底端开设有凹弧槽。缓风过滤板10呈方形,呈45度倾斜安装于排水管道4内。缓风过滤板10上开设了多个通孔,缓风过滤板10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条竖向凹槽,该侧顶端还开设有一条横向凹槽。第一排水管6的一端插入缓风过滤板10开设的横向凹槽内,另一端穿过排水管道4,插入蓄水池5内部。第一排水管6插入排水管道4的一端封闭,第一排水管6插入排水管道4的部分,其圆周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二排水管9位于缓风过滤板10的后端,一端插入排水管道4的内部,另一端插入蓄水池内部。第二排水管9插入排水管道4的一端封闭,第二排水管9插入排水管道4的部分,其圆周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在使用时,送风机3将外部新鲜空气排进隧道2内部,吸风机8将隧道2内部的浑浊废气吸进并排入进气管7,持续输送至缓风过滤板10处,缓风过滤板10将废气中的较大颗粒过滤至板面上,其余废气在排水管道4继续行进,缓风过滤板10上的第一排水管6排出的水顺着缓风过滤板10流到下端的排水管道4内侧底部,并将板面上的较大颗粒物冲开,保证缓风过滤板10不造成堵塞,第二排水管9排出的水与其余废气接触,将废气中的灰尘冲至排水管道4内侧上,实现降尘。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隧道(2)的内侧右端进口处安装有一送风机(3),所述送风机(3)固定于路面(1)上,所述隧道(2)的内侧左端安装有降尘装置;/n所述降尘装置包括排水管道(4)、蓄水池(5)、第一排水管(6)、进气管(7)、吸风机(8)、第二排水管(9)和缓风过滤板(10);/n所述吸风机(8)的吸风口位于隧道(2)的内部,所述吸风机(8)的送风口与所述进气管(7)相连;/n所述进气管(7)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道(4)相连,所述排水管道(4)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2)外;/n所述缓风过滤板(10)安装于所述排水管道(4)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隧道(2)的内侧右端进口处安装有一送风机(3),所述送风机(3)固定于路面(1)上,所述隧道(2)的内侧左端安装有降尘装置;
所述降尘装置包括排水管道(4)、蓄水池(5)、第一排水管(6)、进气管(7)、吸风机(8)、第二排水管(9)和缓风过滤板(10);
所述吸风机(8)的吸风口位于隧道(2)的内部,所述吸风机(8)的送风口与所述进气管(7)相连;
所述进气管(7)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道(4)相连,所述排水管道(4)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2)外;
所述缓风过滤板(10)安装于所述排水管道(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的形状呈漏斗形,其小端与所述吸风机(8)的送风口贯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风过滤板(10)呈方形,呈45度倾斜安装于所述排水管道(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隧道洞口的通风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风过滤板(10)上开设了多个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元进赵星王应翔陈磊王路光张建宾黄思凝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