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48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的锁梁、设在壳体内并与锁梁相配合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内的电机、用于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芯片、与电机连接的拨头、设在壳体内并与锁梁相配合的锁舌、设在壳体内并用于检测锁舌位置的行程开关、设在壳体上的解锁装置,锁舌可滑动地设在壳体内,电机带动拨头转动从而拨头带动锁舌在壳体内滑动。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锁可以方便地对锁体进行安装拆卸,同时本智能锁自身备有电池,并且可以通过充电口方便地循环充电使用,充有电的智能锁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保障了智能锁广泛的使用空间。本智能锁的内芯支架使得智能锁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提升了智能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
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
技术介绍
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所。传统的锁具一般均配有相对应的钥匙,开锁时需要使用钥匙,但是钥匙丢失遗忘给人们带来了开锁的不便。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锁应运而生,密码锁不需要钥匙,但是容易被破解;人脸识别解锁技术投资过高,目前难以大众化使用;现有的指纹锁一般难以破解,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生活中,但是指纹锁一般是与门体或者其他物体连为一体固定使用,使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的锁梁、设在壳体内并与锁梁相配合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内的电机、用于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芯片、与电机连接的拨头、设在壳体内并与锁梁相配合的锁舌、设在壳体内并用于检测锁舌位置的行程开关、设在壳体上的解锁装置,锁舌可滑动地设在壳体内,电机带动拨头转动从而拨头带动锁舌在壳体内滑动。以上技术方案中,锁梁设有与锁舌相对应的卡槽,闭锁时锁舌卡入卡槽,进行开锁时,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拨头转动,从而拨头带动锁舌滑动并脱离锁梁,从而实现开锁;当行程开关检测到锁舌时,行程开关传送电信号至主控芯片,从而主控芯片根据行程开关传送的电信号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本技术的锁采用传统锁的结构加上电子开锁技术,一方面不易被破解,另一方面应用场景广泛,不局限于一处并可以方便地随身携带改变使用场景。控制芯片、行程开关可以通过绝缘胶水粘在壳体内。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智能锁还包括设在壳体内的内芯支架,内芯支架分别设有与电机相对应的固定槽、供锁舌滑动的滑动槽、与锁梁相对应的安装孔。以上技术方案中,内芯支架与壳体内腔相对应并稳固安装在壳体内腔中,内芯支架使得电机、锁舌更加稳固地设在壳体内,减少由于锁体震动而导致壳体内结构的移位或者损坏,增加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内芯支架还方便了电机、锁舌的安装拆卸。作为优选,壳体内设有滑轨,锁舌设有与滑轨相对应的滑槽,通过滑槽安装在滑轨上,从而锁舌可滑动地设在壳体内。以上技术方案中,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拨头转动,从而拨头带动锁舌沿着滑轨滑动并脱离锁梁,从而实现开锁。拨头带动锁舌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拨头围绕电机轴转动,而锁舌沿滑轨滑动,从而拨头在转动过程中会与锁舌分离。拨头先带动锁舌脱离锁梁,此时实现开锁,电机继续带动拨头转动,直至拨头与锁舌分离,此时行程开关刚好检测到锁舌,从而行程开关传送电信号至主控芯片,从而主控芯片根据行程开关传送的电信号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滑轨可以一体式设在壳体内,也可以通过螺丝或者固定槽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复位锁舌位置的复位弹簧。以上技术方案中,拨头带动锁舌脱离锁梁并压缩复位弹簧,拨头与锁舌分离之后,复位弹簧带动锁舌复位并沿着滑轨趋向与锁梁滑动,开锁状态下锁梁的卡槽位于锁舌的水平位置上方,故锁舌抵住锁梁壁,按下锁梁使得锁舌卡入卡槽,从而实现闭锁。复位弹簧一端与锁舌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其中复位弹簧可以通过分别套设在螺丝螺帽的方式分别与锁舌和壳体连接,则壳体和锁舌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用于连接复位弹簧的螺丝;也可以直接将复位弹簧放置在滑动槽内,其中复位弹簧一端抵住设在滑动槽壁上的弹簧固定槽,复位弹簧另一端抵住锁舌。作为优选,解锁装置包括设在壳体上并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以上技术方案中,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信号并与预设的指纹进行比对,若比对通过指纹传感器则传送电信号至控制芯片,从而控制芯片控制电机转动,从而进行开锁。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电池,壳体设有用于电池充电的充电口,内芯支架设有与电池相对应的电池安装槽。以上技术方案中,电池用于控制芯片、电机、行程开关、指纹传感器的供电,通过充电口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稳固安装在电池安装槽上。作为优选,充电口上设有橡胶塞。以上技术方案中,橡胶塞降低了锁体内部受潮生锈等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需要对电池充电时,只需方便地取下橡胶塞即可。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挡销,锁梁设有与挡销相对应的方形长槽。以上技术方案中,挡销设在壳体内并与通过方形长槽对锁梁进行限位,锁梁在开闭锁时的上下运动受到挡销的限位作用。挡销降低了锁梁在开锁时跳出而脱离壳体的概率,增加了本技术的实用性。挡销通过设在锁芯支架上挡销槽从而安装在锁芯支架上。作为优选,壳体包括底部、与底部通过螺丝连接的盖部,盖部顶端设有供锁梁通过的锁梁孔,充电口设在盖部底端,指纹传感器设在盖部上。以上技术方案中,底部和盖部可拆卸地连接并组成壳体,方便了锁的安装拆卸、维护维修。作为优选,盖部上设有开口,指纹传感器设在开口内,盖部内还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设在指纹传感器和开口之间的密封圈。以上技术方案中,指纹传感器设在盖部上方便人们录入指纹之处。密封圈降低了锁内部结构受潮生锈等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须传统钥匙、使用范围广泛、指纹识别的智能锁。本技术的智能锁还方便了锁体的安装拆卸,可以方便地对锁内部结构进行维护维修。本技术的内芯支架使得智能锁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提升了智能锁的使用效果。本智能锁自身备有电池,并且可以通过充电口方便地循环充电使用,充有电的智能锁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且方便携带,保障了智能锁广泛的使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智能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智能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控制芯片、电机、指纹传感器、行程开关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底部,12、盖部,121、开口,122、充电口,2、锁梁,21、方形长槽,3、电机,4、控制芯片,5、拨头,6、锁舌,7、内芯支架,71、固定槽,72、滑动槽,73、安装孔,74、电池安装槽,75、挡销槽,8、行程开关,9、滑轨,10、复位弹簧,13、指纹传感器,14、电池,15、密封圈,16、挡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智能锁,包括壳体1、设在壳体1上的锁梁2、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电机3、用于控制电机3转动的控制芯片4、与电机3连接的拨头5、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舌6、设在壳体1内并用于检测锁舌6位置的行程开关8、设在壳体1上的解锁激发装置,锁舌6可滑动地设在壳体1内,电机3带动拨头5转动从而拨头5带动锁舌6在壳体1内滑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智能锁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内芯支架7,内芯支架7分别设有与电机3相对应的固定槽71、供锁舌6滑动的滑动槽72、与锁梁2相对应的安装孔73。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滑轨9,锁舌6设有与滑轨9相对应的滑槽,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在壳体(1)上的锁梁(2)、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电机(3)、用于控制电机(3)转动的控制芯片(4)、与电机(3)连接的拨头(5)、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舌(6)、设在壳体(1)内并用于检测锁舌(6)位置的行程开关(8)、设在壳体(1)上的解锁激发装置,锁舌(6)可滑动地设在壳体(1)内,电机(3)带动拨头(5)转动从而拨头(5)带动锁舌(6)在壳体(1)内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在壳体(1)上的锁梁(2)、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电机(3)、用于控制电机(3)转动的控制芯片(4)、与电机(3)连接的拨头(5)、设在壳体(1)内并与锁梁(2)相配合的锁舌(6)、设在壳体(1)内并用于检测锁舌(6)位置的行程开关(8)、设在壳体(1)上的解锁激发装置,锁舌(6)可滑动地设在壳体(1)内,电机(3)带动拨头(5)转动从而拨头(5)带动锁舌(6)在壳体(1)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内芯支架(7),内芯支架(7)分别设有与电机(3)相对应的固定槽(71)、供锁舌(6)滑动的滑动槽(72)、与锁梁(2)相对应的安装孔(7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滑轨(9),锁舌(6)设有与滑轨(9)相对应的滑槽,通过滑槽安装在滑轨(9)上,从而锁舌(6)可滑动地设在壳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复位锁舌(6)位置的复位弹簧(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安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