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46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包括支臂和卡夹,支臂由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组成L型,第一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形的通孔A,并且还设置有贯穿通孔A并螺纹连接仿真祭奠装置壳体的螺栓A,第二支板上开设有圆弧形通孔B;卡夹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两端的支脚,卡夹的两个支脚分别卡在墓碑主体的前后两侧,其中一个支脚上还设置有贯穿两个支脚以及墓碑主体的螺栓B,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第二支板上设置有螺栓C和螺栓D,螺栓C贯穿圆弧形通孔B和其中一个通孔C,螺栓D固定在圆弧形通孔B的圆心并贯穿底板的其中一个通孔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仿真祭奠装置后期安装以及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安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墓碑一般是由耐久材料,例如大理石制成,并通常放置在墓园内,现代墓碑制作主要在石碑上雕刻文字,将照片粘贴在表面,但这种方法制作的墓碑无法完好的长久保存,长期受烈日的照射、雨水的洗刷,照片容易松动,字迹容易模糊,并且十几字的碑文无法记述逝者的生平要事,也无法给后代留下更多的信息资料,后人对逝者的了解和缅怀只能通过观瞻遗像和口口相传的方式,大量的信息资料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也有很多墓碑引用了高科技技术,利用仿真祭奠装置,在墓碑旁边播放影像,为家属提供历史影像和文字信息,追思逝者。但是大多数仿真祭奠装置都是镶嵌在墓碑主体的,与墓碑主体为一体,在墓碑主体制作前期,就需要考虑是否需要仿真祭奠装置,将仿真祭奠装置与墓碑主体制作为一体,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占用墓碑主体空间,且不便于后期新增,不便根据祭拜人的观看视线角度调整仿真祭奠装置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解决了仿真祭奠装置占用墓碑主体空间,不便后期安装以及调整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包括支臂和卡夹,所述支臂由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组成L型,所述第一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形的通孔A,并且还设置有贯穿通孔A并螺纹连接仿真祭奠装置壳体的螺栓A,所述第二支板上开设有圆弧形通孔B;所述卡夹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两端的支脚,所述卡夹的两个支脚分别卡在墓碑主体的前后两侧,并且两个支脚之间的距离匹配墓碑主体的厚度,其中一个支脚上还设置有贯穿两个支脚以及墓碑主体的螺栓B,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螺栓C和螺栓D,所述螺栓C贯穿圆弧形通孔B和其中一个通孔C,所述螺栓D固定在圆弧形通孔B的圆心并贯穿底板的其中一个通孔C,螺栓C和螺栓D将第二支板和底板固定在一起。现在大多数仿真祭奠装置都是镶嵌在墓碑主体的,与墓碑主体为一体,占用墓碑主体空间,不便后期新增。本技术设置了一种用于后期在墓碑主体上安装仿真祭奠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支臂和卡夹,支臂用于连接仿真祭奠装置,将仿真祭奠装置通过螺栓A固定在支臂上,螺栓A在长条形通孔A上的位置可调,长条形通孔A的相互平行,即长度方向相同,便于仿真祭奠装置通过螺栓A向长条形通孔A的长度方向调整,以适配墓碑主体。本技术的卡夹通过两个支脚以及螺栓B固定卡在墓碑主体的一侧或顶部,卡夹的底板部分通过螺栓C和螺栓D将第二支板和底板固定在一起,便于仿真祭奠装置后期新增安装,具体的,螺栓D固定在圆弧形通孔B的圆心并贯穿底板的其中一个通孔C与底板连接,螺栓C穿过圆弧形通孔B和其中一个通孔C将第二支板和底板固定在一起,两个通孔C之间的距离等于圆弧形通孔B至圆心的距离,可使得固定有仿真祭奠装置的支臂与卡夹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仿真祭奠装置通过支臂和卡夹固定在墓碑主体的一侧或顶部,并且,仿真祭奠装置以及支臂能够沿着螺栓D为圆心旋转,圆弧形通孔B的长度为旋转范围,便于根据祭拜人的观看视线角度调整仿真祭奠装置的角度,简单方便。进一步的,所述通孔C为长条形,且长条形的通孔C相互平行设置在底板的上。采用上述结构,支臂能够在底板上沿着通孔C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仿真祭奠装置和支臂在夹板上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的通孔C有两个。其中一个通孔C与圆弧形通孔B对应,通过螺栓C连接,另一个通孔C与圆弧形通孔B的圆心对应,通过螺栓D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孔C成对设置在底板的上下两侧,且底板上下两侧的通孔C一一对应。采用上述结构,调整螺栓C和螺栓D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通孔C连接,以调整仿真祭奠装置和支臂在夹板上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螺栓A、螺栓C和螺栓D与支臂之间还设置有螺母,并在螺母设置有垫片。采用上述结构,增大固定面,防止螺栓在支臂上打滑,增强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卡夹为U型。U型卡夹的两个支脚夹住墓碑主体。进一步的,所述支臂和卡夹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是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通过支臂连接仿真祭奠装置,支臂通过螺栓C和螺栓D连接在卡夹的底板上,卡夹通过两个支脚以及螺栓B固定卡在墓碑主体的一侧或顶部,不占用墓碑主体空间,便于仿真祭奠装置后期新增安装。2、本技术是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仿真祭奠装置能够通过通孔A左右移动,仿真祭奠装置以及支臂能够通过通孔C前后移动,仿真祭奠装置以及支臂通过卡夹的支脚在墓碑主体上下移动,通过三种移动方式调整仿真祭奠装置的固定位置。3、本技术是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仿真祭奠装置以及支臂能够沿着螺栓D为圆心旋转,便于根据祭拜人的观看视线角度调整仿真祭奠装置的角度,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支臂,11-第一支板,1101-通孔A,1102-螺栓A,12-第二支板,1201-圆弧形通孔B,1202-螺栓C,1203-螺栓D,1204-螺母,1205-垫片,2-卡夹,21-底板,2101-通孔C,22-支脚,2201-螺栓B,3-仿真祭奠装置,4-墓碑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出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臂(1)和卡夹(2),所述支臂(1)由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组成L型,所述第一支板(1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形的通孔A(1101),并且还设置有贯穿通孔A(1101)并螺纹连接仿真祭奠装置(3)壳体的螺栓A(1102),所述第二支板(12)上开设有圆弧形通孔B(1201);所述卡夹(2)包括底板(21)以及连接在底板(21)两端的支脚(22),所述卡夹(2)的两个支脚(22)分别卡在墓碑主体(4)的前后两侧,并且两个支脚(22)之间的距离匹配墓碑主体(4)的厚度,其中一个支脚(22)上还设置有贯穿两个支脚(22)以及墓碑主体(4)的螺栓B(2201),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2101),所述第二支板(12)上设置有螺栓C(1202)和螺栓D(1203),所述螺栓C(1202)贯穿圆弧形通孔B(1201)和其中一个通孔C(2101),所述螺栓D(1203)固定在圆弧形通孔B(1201)的圆心并贯穿底板(21)的其中一个通孔C(2101),螺栓C(1202)和螺栓D(1203)将第二支板(12)和底板(21)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仿真祭奠装置的外挂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臂(1)和卡夹(2),所述支臂(1)由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组成L型,所述第一支板(1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长条形的通孔A(1101),并且还设置有贯穿通孔A(1101)并螺纹连接仿真祭奠装置(3)壳体的螺栓A(1102),所述第二支板(12)上开设有圆弧形通孔B(1201);所述卡夹(2)包括底板(21)以及连接在底板(21)两端的支脚(22),所述卡夹(2)的两个支脚(22)分别卡在墓碑主体(4)的前后两侧,并且两个支脚(22)之间的距离匹配墓碑主体(4)的厚度,其中一个支脚(22)上还设置有贯穿两个支脚(22)以及墓碑主体(4)的螺栓B(2201),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C(2101),所述第二支板(12)上设置有螺栓C(1202)和螺栓D(1203),所述螺栓C(1202)贯穿圆弧形通孔B(1201)和其中一个通孔C(2101),所述螺栓D(1203)固定在圆弧形通孔B(1201)的圆心并贯穿底板(21)的其中一个通孔C(2101),螺栓C(1202)和螺栓D(1203)将第二支板(12)和底板(21)固定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陈晓玲杨珏江宁王梁游海川刘长钦罗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城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