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崴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40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槽形构件由槽钢和槽钢端口封堵钢和螺丝孔眼而成;所述的槽钢宽度大于60mm,槽钢壁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封堵槽钢的两端口;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钻有钢筋连接的螺丝孔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装配式建筑系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是装配式建筑技术有待攻克的难点,装配式建筑PC构件钢筋的连接器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和连接成本;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来促进调整建筑产业结构,提高建筑质量,加快建设速度,实现节能环保和促进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但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是采用普通叠合楼板和双T板楼盖技术;又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梁与楼板的叠合形成和构件钢筋的连接方法没有很好解决,导致国家要降低工程造价的初衷没有实现,反而造价升高,不接地气,严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如本专利技术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空腔楼板”授权公告号CN106381951B,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楼板的重量、楼板构件的超大面积、运输和施工吊装、装配式建筑空腔楼板与主梁的柔性连接问题,为装配式建筑楼板奠定了基础。又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刚性连接,专利技术人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凸型梁”,授权公告号CN208777555U,改变了主梁的结构形式,把传统的方型梁与宽扁梁结合成凸型梁,既解决梁板叠合形式,又实现了在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的状态下把装配式建筑梁与板的叠合高度降到最低,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创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又为了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的改变,专利技术人的“一种带预制钢筋砼支座建筑”,申请号为201811424448.0;真正从结构原理上达到了强柱弱梁,柱形式通长柱,从梁负弯距点进行支座与梁的刚性连接;实现了梁柱无节点的梦想,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建筑梁柱无节点的世界建筑难题;逐渐形成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系统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人解决了梁与楼板叠合形式和梁柱无节点的关键技术,可以把目前装配式建筑中的,应该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建筑,从烦琐并昂贵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拯救出来,还使工程造价下降20%以上;但是,装配式各构件的钢筋连接,只能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如:钢筋绑扎连接、焊接、螺丝套筒机械连接、外套筒灌浆连接;这些方法中绑扎连接和焊接达不到标准要求;螺丝套筒机械连接因固定的两构件钢筋无法旋转连接;外套筒灌浆连接除十分烦琐并造价特高外,由于外套筒体积大,没有钢筋连接的空间,钢筋无法连接。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建筑系统技术由本专利技术人人首创逐渐完善,为了进一步形成系统技术体系,研究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达到装配式建筑PC构件钢筋连接简单、连接安全可靠、经济性最好,已经成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系统
创新的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装配式结构系统技术中,重点解决框架结构支座支点与凸型梁之间、凸型梁与空腔板构件之间、空腔板构件与空腔板构件之间钢筋连接方法和连接器件问题,将现有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转型升级;采用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达到优化现有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钢筋连接技术,克服现有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钢筋连接方法和连接器件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槽形构件由槽钢和槽钢端口封堵钢和螺丝孔眼而成;所述的槽钢宽度大于60mm,槽钢壁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封堵槽钢的两端口;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钻有钢筋连接的螺丝孔眼。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是所述槽钢的壁厚大于4mm。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是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呈凵形钢,所述凵形钢两垂直边与槽钢两侧壁板焊接;所述凵形钢底板内壁设置钢板片并焊接,增强槽钢端口封堵钢的钢度。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是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由槽钢本身的两侧壁板和槽钢的底板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是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是将槽钢两端口角切割,槽钢两端口分成两侧壁板和槽钢的底板;所述槽钢底板向槽钢内折弯90°;所述槽钢两侧壁板相向折弯90°,组合形成槽钢端口封堵钢。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钻有连接钢筋的螺丝孔眼。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是在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将整体结构设计图纸中组成建筑的柱、梁、楼板、支座、墙,分解成若干PC构件,工厂按分解的PC构件组织生产成所需规格型号的PC构件,将PC构件运送到工程现场,采用本技术申请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主要PC构件的钢筋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直向槽形构件槽钢端口切割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直向槽形构件槽钢端口封堵钢直接封堵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直向槽形构件槽钢端口切割实施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时;根据所要连接的PC构件钢筋所承受的拉力,来确定槽钢1截面积的大小;槽钢1由底板A1和两侧壁A2组成,将选取的槽钢1量产切割成所需规格;顺侧壁A2边切割槽钢1的底板A1,切割槽钢1的底板A1的切割口A6,其切割口A6的深度A61;对槽钢1的两端头切割后形成三块联体板,即:一块联体底板A11和两块联体侧壁板A22。图2为本技术的直向槽形构件槽钢端口封堵钢直接封堵实施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时;根据所要连接的PC构件钢筋所承受的拉力,来确定槽钢截面积的大小;槽钢由底板A1和两侧壁A2组成,将选取的槽钢量产切割成所需规格;将槽钢的两个角切割成槽钢端口分立的槽钢底板A11和槽钢两侧壁板A22;先将槽钢底板A11向槽钢内折弯90°;然后再将槽钢两侧壁板相向折弯90°,调整槽钢的两个角切割深度,来控制槽钢两侧壁板A22的长度,槽钢两侧壁板相向折弯90°后两侧壁板的顶点重合是最佳切割深度;由槽钢底板A11向槽钢内折弯90°,槽钢两侧壁板A22相向折弯90°,组合成槽钢两端头端口封堵钢,根据受力状态和折弯精准度,来决定槽钢底板A11和槽钢两侧壁板A22与槽钢主体是否焊接加固;槽钢底板A11和槽钢两侧壁板A22折弯是不可能达到直角的规范标准,折弯后,在槽钢内放置钢模具,再在被折弯的槽钢内,两头再用重型冲压机或空气锤冲击成型为直角。尔后在组合成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钻所需连接PC构件钢筋连接的螺丝孔眼,将所需连接相邻两块楼板钢筋A3和A4分别插入直向槽形构件中,分别旋紧所连接相邻两块楼板钢筋A3和A4的螺丝帽A31和螺丝帽A4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末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槽形构件由槽钢和槽钢端口封堵钢和螺丝孔眼而成;所述的槽钢宽度大于60mm,槽钢壁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封堵槽钢的两端口;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预制有钢筋连接的螺丝孔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槽形构件由槽钢和槽钢端口封堵钢和螺丝孔眼而成;所述的槽钢宽度大于60mm,槽钢壁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封堵槽钢的两端口;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中预制有钢筋连接的螺丝孔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的壁厚大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的直向槽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端口封堵钢呈凵形钢,所述凵形钢两垂直边与槽钢两侧壁板焊接;所述凵形钢底板内壁设置钢板片并焊接,增强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崴王本淼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崴王本淼湖南标迪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