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8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内墙,内墙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杆,内墙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相邻内墙的定位杆插入的圆槽,内墙的墙面开设有贯穿圆槽的插孔,插孔内插设有插杆,定位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孔相互对齐的固定孔,插杆的一端伸入圆槽且插入固定孔内,插杆的另一端伸出内墙的墙面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固定组件与内墙相互固定。将定位杆插入圆槽内部,固定孔与插孔对齐供插杆插入,安装板利用固定组件与内墙固定,从而使相邻两个垫板固定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拆卸后的内墙可以再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方便、快捷,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在建筑工地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7130925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内墙,及设置在第一内墙一侧的、与第一内墙固定的第二内墙,及设置在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之间的、用于提高墙体结构强度的灌浆层;第一内墙包括第一内墙本体,及设置在第一内墙本体一端中部的、与第一内墙本体一体成型的顶块;第二内墙包括第二内墙本体,及设置在第二内墙本体左端且与第二内墙本体贴合的钢架;该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通过安装在第二墙本体上的钢架与第一内墙本体内的第一内墙钢筋固定,在经过砂浆灌浆制成灌浆层,能够提高内墙连接结构的强度,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式建筑牢固可靠整体性能加强的优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内墙的强度得到了提高,但在后期进行拆卸时需要破坏墙体,拆除后墙体不能二次利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方便对内墙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内墙,所述内墙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杆,所述内墙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相邻内墙的定位杆插入的圆槽,所述内墙的墙面开设有连通圆槽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插设有插杆,所述定位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孔相互对齐的固定孔,所述插杆的一端伸入圆槽且插入固定孔内,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伸出内墙的墙面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组件与内墙相互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多个内墙进行连接时,将定位杆插入圆槽内部,插孔与固定孔可以相互对准,利用安装板推动插杆插入插孔和固定孔内部,将定位杆固定在圆槽内部,然后利用固定组件将安装板与内墙相互固定,使相邻两个内墙可以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拆卸后的内墙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内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插杆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杆滑动连接的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与滑孔滑动连接,当插杆远离安装板一端移动到插孔内部时,限位杆位于插孔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当插杆插入固定孔的内部时,限位杆位于插孔靠近安装板的一侧,滑孔对插杆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插杆的移动幅度过大,从而移出插孔不方便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槽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插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插入固定槽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穿过插孔和固定孔,且插入固定槽内部,固定槽对插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固定,避免插杆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偏移,加强相邻内墙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圆锥头,所述第二圆锥头与固定槽相互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上的插孔与固定孔和固定槽的对准存在偏差时,第二圆锥头对插杆提供引导作用,将插杆引导插入固定孔和固定槽内部,方便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的墙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安装板位于收纳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板远离收纳槽的一面与内墙的墙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插入固定孔内部时,安装板可以收纳在收纳槽的内部,收纳槽使安装板与内墙的墙面齐平,从而使内墙的墙面保持平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螺栓竖向排布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利用螺栓与内墙相互固定,螺栓方便工作人员对内墙进行安装和拆卸,多个螺栓加强安装板与内墙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远离内墙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圆锥头,所述圆槽与第一圆锥头相互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锥头对定位杆提高引导作用,方便使定位杆插入圆槽内部,降低工作人员安装时所需的对准精准度要求,进一步方便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内墙之间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提高内墙位于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加强内墙的保温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将定位杆插入圆槽内部,插孔与固定孔可以相互对准,利用安装板推动插杆插入插孔和固定孔内部,将定位杆固定在圆槽内部,然后利用固定组件将安装板与内墙相互固定,使相邻两个内墙可以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拆卸后的内墙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2.限位杆与滑孔滑动连接,当插杆远离安装板一端移动到插孔内部时,限位杆位于插孔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当插杆插入固定孔内部时,限位杆位于插孔靠近安装板一侧,滑孔对插杆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插杆的移动幅度过大,从而移出插孔不方便安装;3.插杆穿过插孔和固定孔,且插入固定槽内部,固定槽对插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固定,避免插杆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偏移,加强相邻内墙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墙;11、圆槽;12、定位杆;121、第一圆锥头;122、固定孔;13、插孔;131、限位杆;14、固定槽;15、密封垫;16、收纳槽;2、安装板;21、插杆;211、第二圆锥头;212、滑孔;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内墙1,内墙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圆槽11,多个圆槽11竖向排布设置,内墙1的另一侧固定有多个圆柱形的定位杆12,定位杆12远离内墙1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圆锥头121,定位杆12与圆槽11相互配合,相邻两个内墙1的定位杆12插入圆槽11内部,对内墙1的拼接位置进行预定位。参照图2,内墙1的墙面开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位于内墙1靠近圆槽11的一侧。收纳槽16内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远离收纳槽16的一面与内墙1的墙面相互齐平,使内墙1的墙面保持平整。收纳槽16的槽底开设有连通圆槽11的插孔13,安装板2朝向插孔13的一面固定有多个插杆21,插杆21与插孔13相互对应,插杆21穿过插孔13伸入圆槽11内部。定位杆12位于圆槽11内部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122,固定孔122贯穿定位杆12的相对两侧壁,固定孔122与插孔13相互对齐。利用安装板2推动插杆21,插杆21穿过插孔13伸入固定孔122,安装板2通过固定组件与内墙1相互固定,插杆21可以将定位杆12固定在圆槽11内部,使相邻两个内墙1相互连接。参照图2和图3,插杆21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圆锥头211,圆槽11内壁开设有固定槽14,固定槽14位于插孔13相对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内墙(1),所述内墙(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杆(12),所述内墙(1)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相邻内墙(1)的定位杆(12)插入的圆槽(11),所述内墙(1)的墙面开设有连通圆槽(11)的插孔(13),所述插孔(13)内插设有插杆(21),所述定位杆(12)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孔(13)相互对齐的固定孔(122),所述插杆(21)的一端伸入圆槽(11)且插入固定孔(122)内,所述插杆(21)的另一端伸出内墙(1)的墙面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通过固定组件与内墙(1)相互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内墙(1),所述内墙(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杆(12),所述内墙(1)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相邻内墙(1)的定位杆(12)插入的圆槽(11),所述内墙(1)的墙面开设有连通圆槽(11)的插孔(13),所述插孔(13)内插设有插杆(21),所述定位杆(12)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孔(13)相互对齐的固定孔(122),所述插杆(21)的一端伸入圆槽(11)且插入固定孔(122)内,所述插杆(21)的另一端伸出内墙(1)的墙面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通过固定组件与内墙(1)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3)内固定设置有限位杆(131),所述插杆(21)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杆(131)滑动连接的滑孔(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11)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14),所述插杆(21)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插入固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先梁孟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通博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