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5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5
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涉及建筑供水领域,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机体,机体内设有散热机构。该装置通过减震装置对机体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避免机体长时间震动而损坏或者因震动产生噪音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该装置通过减震机构、减震件及弹簧A对机体产生的震动进行高效减震,减震效果好。此外,该装置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对机体进行有效的散热,并通过进风滤网、散热滤网可以达到将机体外部的灰尘过滤掉,提高了机体内部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供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加压供水机组,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联接、在市政管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设定压力必须高于小区直供区压力需求,一般不低于1.2Kg)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核心是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如何防止负压产生,消除机组运行对市政管网的影响,在保证不影响附近用户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平稳、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又被称之为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罐式无负压供水设备与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现有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中因设有水泵等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及噪音,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外,无负压供水设备长期处于震动状态,容易因电子元器件脱离或者其他机械部件脱离连接而损坏,缩短了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固定有机体,机体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板、减震件、弹簧A、移动板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在固定座内,减震机构上方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板通过减震件与固定板连接,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A,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组件A、减震组件B及弹性减震杆,所述的减震组件A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A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底部铰接,移动板底部与减震组件B的一端铰接,减震组件B的另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B与弹性减震杆的一端铰接,弹性减震杆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A铰接,所述的减震组件A与减震组件B的结构相同且两者位置相对应,减震组件A包括弹性伸缩件、摆杆及压块,所述的弹性伸缩件设在固定座内壁上,弹性伸缩件与压块连接,压块与摆杆的一端铰接,摆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铰接。所述的弹性减震杆包括弹簧D、移动杆及套杆,套杆内具有空腔,套杆内插有移动杆,移动杆伸出套杆与压块固定连接,移动杆上套有弹簧D,弹簧D位于压块与移动杆之间,弹簧D一端与压块固定连接,弹簧D的另一端与外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件包括弹簧E及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延伸到固定板上方,导向杆上套有弹簧E,弹簧E一端与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弹簧E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风扇、散热口及散热滤网,散热风扇固定在机体内,散热风扇与散热口的位置相对应,散热口设在机体壁上,散热口外部设有散热滤网。所述的散热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机构分别位于机体的两侧。所述的机体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设有进风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减震装置对机体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避免机体长时间震动而损坏或者因震动产生噪音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该装置通过减震机构、减震件及弹簧A对机体产生的震动进行高效减震,减震效果好。此外,该装置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对机体进行有效的散热,并通过进风滤网、散热滤网可以达到将机体外部的灰尘过滤掉,提高了机体内部的洁净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座18,固定座18上设有槽,固定座18的槽内可以设置减震装置,固定座18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位于槽内,减震装置上方与固定板22连接,其连接方式为铰接,固定板22上固定设有机体1,机体1为现有技术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的机体1,其为现有技术,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的机体1内安装有包括稳流补偿器、智能变频控制箱、水泵,稳流补偿器上设有进水管(图中有示出但未标示),水泵的进水端与稳流补偿器连接,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连接有气压罐,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固定板22可以通过螺栓与机体1连接,固定板22还可以使用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机体1连接,可以将机体1从固定板22上拆卸下来,方便单独维修机体1或者固定座18内的机械部件,机体1内设有散热机构,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板22、减震件、弹簧A8、移动板7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在固定座18内,减震机构上方与移动板7连接,其连接方式为铰接,移动板7通过减震件与固定板22连接,移动板7与固定板22之间可以发生微小位移。移动板7与固定板22之间设有弹簧A8,弹簧A8顶端与固定板22连接,弹簧A8底部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组件A、减震组件B及弹性减震杆,所述的减震组件A一端与固定座18底壁固定连接,减震组件A的另一端与移动板7底部铰接,移动板7底部与减震组件B的一端铰接,减震组件B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8底壁固定连接,减震组件B与弹性减震杆的一端铰接,弹性减震杆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A铰接,所述的减震组件A与减震组件B的结构相同且两者位置相对应,减震组件A包括弹性伸缩件、摆杆19及压块14,所述的弹性伸缩件设在固定座18底壁上,弹性伸缩件的自由端与压块14固定连接,压块14与摆杆19的一端铰接,摆杆19的另一端与移动板7底部铰接,摆杆19与弹性减震杆铰接。所述的弹性减震杆包括内杆A13、内杆B9、外杆11、弹簧B10及弹簧C12,外杆11具有中空内腔,内杆A13一端与减震组件A中的摆杆19铰接,内杆A13的另一端插入外杆11的其中一个端部内且内杆A13与外杆11内壁为滑动连接,外杆11的另一个端部内插有内杆B9且外杆11内壁与内杆B9为滑动连接,内杆B9与减震组件B铰接,内杆B9上套有弹簧B10,弹簧B10一端与外杆11固定连接,弹簧B10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B固定连接,内杆A13上套有弹簧C12,弹簧C12一端与外杆11固定连接,弹簧C12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A中的摆杆19固定连接。所述的弹性伸缩件包括弹簧D15、移动杆16及套杆17,套杆17内具有空腔,套杆17内插有移动杆16且套杆17与移动杆16滑动连接,移动杆16伸出套杆17与压块14固定连接,移动杆16上套有弹簧D15,弹簧D15位于压块14与移动杆16之间,弹簧D15一端与压块14固定连接,弹簧D15的另一端与外杆11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件包括弹簧E20及导向杆21,导向杆21一端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导向杆21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22延伸到固定板22上方,导向杆21上套有弹簧E20,弹簧E20一端与固定板22底部固定连接,弹簧E20的另一端与移动板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风扇4、散热口5及散热滤网6,散热风扇4固定在机体1内,散热风扇4与散热口5的位置相对应,散热口5设在机体1壁上,散热口5外部设有散热滤网6。所述的散热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机构分别位于机体1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固定设有机体,机体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板、减震件、弹簧A、移动板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在固定座内,减震机构上方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板通过减震件与固定板连接,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A,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组件A、减震组件B及弹性减震杆,所述的减震组件A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A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底部铰接,移动板底部与减震组件B的一端铰接,减震组件B的另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B与弹性减震杆的一端铰接,弹性减震杆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A铰接,所述的减震组件A与减震组件B的结构相同且两者位置相对应,减震组件A包括弹性伸缩件、摆杆及压块,所述的弹性伸缩件设在固定座上,弹性伸缩件与压块连接,压块与摆杆的一端铰接,摆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铰接,摆杆与弹性减震杆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固定设有机体,机体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板、减震件、弹簧A、移动板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在固定座内,减震机构上方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板通过减震件与固定板连接,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A,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组件A、减震组件B及弹性减震杆,所述的减震组件A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A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底部铰接,移动板底部与减震组件B的一端铰接,减震组件B的另一端与固定座底壁连接,减震组件B与弹性减震杆的一端铰接,弹性减震杆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A铰接,所述的减震组件A与减震组件B的结构相同且两者位置相对应,减震组件A包括弹性伸缩件、摆杆及压块,所述的弹性伸缩件设在固定座上,弹性伸缩件与压块连接,压块与摆杆的一端铰接,摆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铰接,摆杆与弹性减震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中的无负压节能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减震杆包括内杆A、内杆B、外杆、弹簧B及弹簧C,外杆具有中空内腔,内杆A一端与减震组件A中的摆杆铰接,内杆A的另一端插入外杆的其中一个端部内且内杆A与外杆内壁为滑动连接,外杆的另一个端部内插有内杆B且外杆内壁与内杆B为滑动连接,内杆B与减震组件B铰接,内杆B上套有弹簧B,弹簧B一端与外杆固定连接,弹簧B的另一端与减震组件B固定连接,内杆A上套有弹簧C,弹簧C一端与外杆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住总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