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2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属于闸室的流道及阀门布置方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无局部开启要求的泄水洞,采用平板闸门工作闸门,在位于工作闸门槽下游侧的闸室流道顶板下表面设置有压坡段,压坡段的上游端紧邻工作闸门槽布置,可使得工作闸门槽处于稳定的有压流态下,从而解决闸室段水流紊乱、空蚀风险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补气结构作为辅助设施,进一步保证了闸室内水流条件能够维持良好状态。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将事故检修平板闸门和平板工作闸门集中布置在闸室体内,闸门、启闭机日常维护及检修方便,闸室内水流条件良好,且布置紧凑,投资节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属于闸室的流道及阀门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中,高水头泄水洞常采用竖井式闸室,闸室布置需重点考虑闸门运行要求、闸室内水流条件及金属结构维护检修条件。对于运行要求高的工作闸门,工程中一般采用弧形闸门,其无门槽,流道平顺,水流条件较好。而平板闸门槽内流态相对紊乱,高流速下易产生空化,且局部开启限制严格,一般作为高水头泄水洞的事故检修之用。鉴于平板闸门的水流条件缺点,对于无局部开启要求的泄水洞,工程中一般也采用弧形工作闸门。采用竖井式闸室时,为满足弧形工作闸门支铰及启闭机的布置需要,需将竖井底部向下游侧进行扩挖;部分工程为同时兼顾设备维护检修条件,则采取竖井闸室内仅布置事故检修闸门,再另设弧形工作闸门室。少数无局部开启要求的泄水洞采用平板工作闸门,并与事故检修闸门集中布置在竖井内,但工作闸门后直接衔接无压流道。对于无局部开启要求的泄水洞,竖井内布置弧形工作闸门需增大闸室底部长度,并造成闸门、液压启闭机日常维护及检修条件极差;竖井外另设工作闸门室则需增加较多投资,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包括闸室体(1),闸室体(1)布置有用于过流的闸室流道(2),闸室体(1)在闸室流道(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板工作闸门的工作闸门槽(3),其特征在于:位于工作闸门槽(3)下游侧的闸室流道(2)顶板下表面设置有压坡段(4),压坡段(4)的上游端紧邻工作闸门槽(3)布置,压坡段(4)的上游端高程高于其下游端高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包括闸室体(1),闸室体(1)布置有用于过流的闸室流道(2),闸室体(1)在闸室流道(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板工作闸门的工作闸门槽(3),其特征在于:位于工作闸门槽(3)下游侧的闸室流道(2)顶板下表面设置有压坡段(4),压坡段(4)的上游端紧邻工作闸门槽(3)布置,压坡段(4)的上游端高程高于其下游端高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工作闸门槽(3)下游侧的闸室流道(2)顶板下表面整体布置为压坡段(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闸室体(1)在压坡段(4)布置有连通外界的第一通气孔(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通气孔(5)竖向布置;第一通气孔(5)布置于压坡段(4)的上游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工作闸门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闸室流道(2)的下游端连接下游洞段(6),下游洞段(6)在与闸室流道(2)的连接部布置有第二通气孔(7),第二通气孔(7)的进口端连通外界,出口布置在闸室流道(2)的下游端顶板上,下游洞段(6)的上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元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