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0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包括内模、侧模、滑轨、主梁架、支撑架以及斜拉杆,滑轨架设在桥梁本体上表面,滑轨上可滑移地设置有固定连接的主梁架、支撑架和挂篮行走驱动装置;内模下表面设置内滑梁,内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滑轨的滑块上,滑轨下方固定设置有前横梁,侧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侧横梁,侧横梁通过侧滑梁与主梁架连接;支撑架上连接有吊杆和斜拉杆,吊杆与桥梁本体垂直连接,斜拉杆穿过桥梁本体并连接在前横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斜拉式与桁架式挂篮结构相结合,在保证挂篮稳定性的同时精简了挂篮的结构,减轻了挂篮自重;减少了挂篮行走时的步骤,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
本技术涉及路桥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
技术介绍
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多种桥梁类型。挂篮施工,是指浇筑较大跨径的悬臂梁桥时,采用吊篮方法,就地分段悬臂作业,具有结构轻、拼制简单方便、无压重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挂篮施工在一段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模板松拆、挂篮行走、模板重新紧固等步骤,且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因此挂篮的行走过程容易产生两侧移动距离误差、受力不均衡等问题。同时由于传统挂篮结构复杂、耗材多,通常存在自重大、行走过程复杂,且移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挂篮行走操作步骤复杂、耗费时间和人力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内模、侧模、滑轨、主梁架、支撑架以及斜拉杆;滑轨架设在桥梁本体上表面,滑轨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主梁架和支撑架,主梁架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滑轮和千斤顶,滑轮可在滑轨内滑移;支撑架远离主梁架的一侧设置有挂篮行走驱动装置;内模安装在桥梁本体下方中央,内模下表面设置可纵向滑移的内滑梁,内滑梁的一端伸出内模并固定连接在前滑轨的滑块上,滑轨下方固定设置有前横梁;侧模设置在桥梁本体下方两侧,侧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侧横梁并与其固定连接,侧横梁与侧模平行设置,侧横梁可移动地连接在侧滑梁上,侧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架的下表面;支撑架上连接有吊杆和斜拉杆,所述吊杆垂直设置并与桥梁本体连接,所述斜拉杆穿过桥梁本体并连接在前横梁上。进一步地,滑轨的数量为2个,每个滑轨设置有2条滑道。进一步地,内滑梁的数量为多个,且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挂篮行走驱动装置为卧式液压千斤顶。进一步地,支撑架为三角形框架结构。进一步地,支撑架与斜拉杆的连接处可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传统斜拉式与桁架式挂篮结构相结合,在保证挂篮稳定性的同时精简了挂篮的结构,减轻了挂篮自重;减少了挂篮行走时的步骤,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梁本体,2-前横梁,3-前滑轨,4-内滑梁,5-内模,6-侧模,7-主梁架,8-吊杆,9-斜拉杆,10-支撑架,11-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2-滑轨,13-侧滑梁,14-侧横梁,15-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包括内模5、侧模6、滑轨12、主梁架7、支撑架10以及斜拉杆9,滑轨12架设在桥梁本体1上表面。滑轨12的数量为2个,每个滑轨12设置有2条滑道,从而保证挂篮的稳定性。滑轨12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主梁架7和支撑架10,主梁架7和支撑架10底部设置有滑轮和千斤顶,滑轮可在滑轨12内滑移;支撑架10远离主梁架7的一侧设置有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1,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1可采用卧式液压千斤顶,两侧的液压千斤顶可以使用一台液压泵同时供油,保证两侧的支撑架10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保持同步。内模5安装在桥梁本体1下方中央,对桥梁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内模5下表面平行设置多个内滑梁4,内滑梁4能够在支撑内模5的同时沿纵向滑移。内滑梁4的一端伸出内模5并固定连接在前滑轨3的滑块上,通过滑块带动内滑梁4沿竖直方向移动,前滑轨3下方固定设置有前横梁2。侧模6设置在桥梁本体1下方两侧,对桥梁本体1的两侧进行支撑,侧模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穿过侧横梁14并与其固定连接。连接杆15的数量为多个,且平行设置,以提高侧模6的支撑稳定性。侧横梁14与侧模6平行设置,侧横梁14可移动地连接在侧滑梁13上,侧滑梁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架7的下表面,从而使侧横梁14带动侧模6进行上下移动。支撑架10上连接有吊杆8和斜拉杆9,所述吊杆8垂直设置并与桥梁本体1连接,对桥梁本体进行提拉固定,所述斜拉杆9穿过桥梁本体1并连接在前横梁2上,从而承载桥梁本体1和挂篮的负载。支撑架10采用三角形框架结构,从而增加支撑架10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支撑架10与斜拉杆9的连接处可转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安装位置调整斜拉杆9相对于桥梁本体1的角度,便于施工操作。在完成一段混凝土施工需要移动挂篮时,首先调节内滑梁4的位置支撑内模5,对已施工部分进行固定,之后拆除斜拉杆9和吊杆8,通过侧滑梁13带动侧横梁14以及侧模6下移。主梁架7和支撑架10下的千斤顶收起,通过其下的滑轮进行支撑,由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1驱动主梁架7和支撑架10前移,并带动主梁架7下连接的侧模6前移。移至适当位置时,使主梁架7和支撑架10下的千斤顶伸出,支撑起主梁架7和支撑架10,并将吊杆8重新安装在支撑架10上并与桥梁本体1固定连接,对桥梁负载进行承载的同时还能防止挂篮前倾的发生。之后通过侧滑梁13调节侧模6的高度位置,使其承载桥梁本体1的部分载荷。内滑梁4带动前滑轨3和前横梁2前移,至适当位置后将斜拉杆9安装在支撑架10上,穿过桥梁本体1并连接在前横梁2上,从而承载桥梁本体1和挂篮的负载。利用前滑轨3带动内滑梁4和内模5下移,驱动内模5前移至适当位置后,前滑轨3带动内滑梁4和内模5上移,使内模5支承桥梁负载,并完成挂篮的行走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包括内模(5)、侧模(6)、滑轨(12)、主梁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0)以及斜拉杆(9);/n所述滑轨(12)架设在桥梁本体(1)上表面,滑轨(12)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主梁架(7)和支撑架(10),主梁架(7)和支撑架(10)底部设置有滑轮和千斤顶,所述滑轮可在滑轨(12)内滑移;支撑架(10)远离主梁架(7)的一侧设置有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1);/n所述内模(5)安装在桥梁本体(1)下方中央,内模(5)下表面设置可纵向滑移的内滑梁(4),内滑梁(4)的一端伸出内模(5)并固定连接在前滑轨(3)的滑块上,前滑轨(3)下方固定设置有前横梁(2);/n所述侧模(6)设置在桥梁本体(1)下方两侧,侧模(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穿过侧横梁(14)并与其固定连接,侧横梁(14)与侧模(6)平行设置,侧横梁(14)可移动地连接在侧滑梁(13)上,侧滑梁(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架(7)的下表面;/n支撑架(10)上连接有吊杆(8)和斜拉杆(9),所述吊杆(8)垂直设置并与桥梁本体(1)连接,所述斜拉杆(9)穿过桥梁本体(1)并连接在前横梁(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用的行走式挂篮,包括内模(5)、侧模(6)、滑轨(12)、主梁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0)以及斜拉杆(9);
所述滑轨(12)架设在桥梁本体(1)上表面,滑轨(12)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主梁架(7)和支撑架(10),主梁架(7)和支撑架(10)底部设置有滑轮和千斤顶,所述滑轮可在滑轨(12)内滑移;支撑架(10)远离主梁架(7)的一侧设置有挂篮行走驱动装置(11);
所述内模(5)安装在桥梁本体(1)下方中央,内模(5)下表面设置可纵向滑移的内滑梁(4),内滑梁(4)的一端伸出内模(5)并固定连接在前滑轨(3)的滑块上,前滑轨(3)下方固定设置有前横梁(2);
所述侧模(6)设置在桥梁本体(1)下方两侧,侧模(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杆(15)的另一端穿过侧横梁(14)并与其固定连接,侧横梁(14)与侧模(6)平行设置,侧横梁(14)可移动地连接在侧滑梁(13)上,侧滑梁(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架(7)的下表面;
支撑架(10)上连接有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延社吴士乾倪振华王宗涛陈方刚张春辉刘广黄静刘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