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14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包括:均匀分布多个循环井簇,每个所述循环井簇包括竖向且间隔设置在土层中的长井管和短井管,所述长井管和短井管的上下端口均密闭;所述长井管由上到下分为上筛管段、实管段和下筛管段,所述上筛管段的下部低于地下水位,所述实管段内设有膨胀阻隔器;所述短井管上设有短井筛管段,所述上筛管段和所述短井筛管段相通;重金属去除设备,所述短井管通过第一泵送管和重金属去除设备连通,所述下筛管段通过第二泵送管和重金属去除设备连通;加药系统,用于向短井管或下筛管段中添加重金属净化药剂。有效解决循环井构造复杂、维护改装麻烦问题,修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013年12月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其中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重金属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形式十分严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会在雨水等的作用下逐渐向地下水渗透和扩散,造成地下水重金属浓度超标。由于我国污染场地土地资源再开发的迫切性要求场地修复周期非常短,以及缺少原位修复技术的实施经验,现阶段我国场地修复广泛采用异位修复技术:将污染土体挖出或将地下水泵出后再进行异地或原地异位处理,如水泥窑处置等。由于异位修复快速、高效,短期内我国土壤修复市场仍将持续这种趋势,但异位修复天然存在以下缺点:①难实现场地的完全修复。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上游被污染地下水会对修复场地造成二次污染;②挖掘、运输、堆放和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费用较高,尤其对于场地规模较大和污染深度深的情况;③环境破坏大,作业风险高,如经常发生意外事件。<br>相反,原位修复技术由于不需对污染物进行远程运输,更为经济,对土壤破坏小,并可对深层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修复。据国外多年治理经验,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成熟,经济、环保的原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未来将发展为主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技术提出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修复效率高,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作业难度,对环境的影响性比较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包括:均匀分布多个循环井簇,每个所述循环井簇包括竖向且间隔设置在土层中的长井管和短井管,所述长井管和短井管的上下端口均密闭;所述长井管由上到下分为上筛管段、实管段和下筛管段,所述上筛管段的下部低于地下水位,所述实管段内设有膨胀阻隔器;所述短井管上设有短井筛管段,所述上筛管段和所述短井筛管段相通;重金属去除设备,所述短井管通过第一泵送管和重金属去除设备连通,所述下筛管段通过第二泵送管和重金属去除设备连通;加药系统,用于向短井管或下筛管段中添加重金属净化药剂。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筛管段和短井筛管段之间填充有多孔质填料层。进一步优化,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药剂箱、药剂泵和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与第一泵送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药剂泵与药剂箱连通,所述第一泵送管的出水端伸入多孔质填料层中。进一步优化,所述多孔质填料层为零价铁、活性炭和石英砂组合,且质量比为2:2:1。进一步优化,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药剂箱、药剂泵和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与第二泵送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药剂泵与药剂箱连通,所述第一泵送管的进水端伸入短井管中。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泵送管和所述第二泵送管上均设有液体流量计和阀门。进一步优化,所述膨胀阻隔器包括膨胀气囊和充气装置,所述膨胀气囊设在实管段内,所述膨胀气囊通过输气管与充气装置连通。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筛管段、下筛管段和短井筛管段上均设有筛孔,所述筛孔的缝宽0.5mm,缝间距5mm。进一步优化,所述短井管和长井管的长度比为1/10-1/2,管心间距为2-4倍管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循环井簇由两个独立的长井管和短井管之构成的循环结构,简化了循环井的构造,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成本以及井管现场安装维护的技术要求,降低了施工成本;2.可对长井管和短井管进行独立的安装操作,通过液体抽提系统灵活控制三维循环的形式,显著增强了循环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3、由于长井管和短井管相对独立,因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长井管和短井管灵活调节;4、整个修复系统的循环井簇可以灵活布置成正循环或者逆循环,药剂注入在正、逆循环的联合运行,有效增加药剂的扩散范围,可有效减小修复盲区的存在,提高修复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为正循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为逆循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在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包括:均匀分布多个循环井簇,每个循环井簇包括竖向且间隔设置在土层中的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的上下端口均密闭;长井管100由上到下分为上筛管段110、实管段120和下筛管段130,上筛管段110的下部低于地下水位,实管段120内设有膨胀阻隔器;短井管200上设有短井筛管段210,上筛管段110和短井筛管段210相通;重金属去除设备610,短井管200通过第一泵送管31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下筛管段130通过第二泵送管32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加药系统,用于向短井管200或下筛管段130中添加重金属净化药剂。申请的修复系统由多个循环井簇组成,循环井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成梅花形、正方形或六面体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均匀分布多个循环井簇,每个所述循环井簇包括竖向且间隔设置在土层中的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所述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的上下端口均密闭;/n所述长井管(100)由上到下分为上筛管段(110)、实管段(120)和下筛管段(130),所述上筛管段(110)的下部低于地下水位,所述实管段(120)内设有膨胀阻隔器;/n所述短井管(200)上设有短井筛管段(210),所述上筛管段(110)和所述短井筛管段(210)相通;/n重金属去除设备(610),所述短井管(200)通过第一泵送管(31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所述下筛管段(130)通过第二泵送管(32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n加药系统,用于向短井管(200)或下筛管段(130)中添加重金属净化药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匀分布多个循环井簇,每个所述循环井簇包括竖向且间隔设置在土层中的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所述长井管(100)和短井管(200)的上下端口均密闭;
所述长井管(100)由上到下分为上筛管段(110)、实管段(120)和下筛管段(130),所述上筛管段(110)的下部低于地下水位,所述实管段(120)内设有膨胀阻隔器;
所述短井管(200)上设有短井筛管段(210),所述上筛管段(110)和所述短井筛管段(210)相通;
重金属去除设备(610),所述短井管(200)通过第一泵送管(31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所述下筛管段(130)通过第二泵送管(320)和重金属去除设备(610)连通;
加药系统,用于向短井管(200)或下筛管段(130)中添加重金属净化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筛管段(110)和短井筛管段(210)之间填充有多孔质填料层(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药剂箱(710)、药剂泵(720)和加药管(730),所述加药管(730)的一端与第一泵送管(310)连通,另一端通过药剂泵(720)与药剂箱(710)连通,所述第一泵送管(310)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多孔质填料层(40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刚余彬李细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