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113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本工装系统包括主纵吊梁、主悬吊绳、主滑车、次横吊梁、次悬吊绳、次滑车及次级吊链,两组次级吊链的链身之间通过横向吊杆固接彼此,各横向吊杆沿铅垂向依序均布;每组横向吊杆上均布置两组底层链条。所述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具备施工周期短而效率高,安全性及通用性强,维修维护方便快捷的优点,可满足预制叠合板的高效率吊装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
本技术属于建筑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所用的预制构件,主要分为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而水平构件主要是预制叠合板;通常情况下,吊装工作中预制构件的上下运输占用了80%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预制叠合板基本上都是货到场现场再直接安装,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施工道路堵塞,不仅造成了现场平面施工不顺畅的局面,而且施工时间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如何有效的缩短预制叠合板吊装时间,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安装过程中所用的吊装工具大部分都是由钢丝绳、主吊梁、组合链条及U型卸扣组装而成,以形成单层悬吊结构。在进行吊装施工作业时,钢丝绳与塔吊吊钩连接,链条的四个小挂钩分别挂在预制叠合板四角受力点部位处,然后通过指挥塔吊从运输车上垂直运输至施工楼面,再进行安装。待安装完成并调整好位置后,重新进行下一块预制叠合板的吊装,反复作业,直到所有预制叠合板吊装完成。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其一,吊装施工效率低。现有吊装技术为单构件起吊,一次性只能吊装一块预制叠合板,施工缓慢,费工费时。其二,吊装时容易造成预制构件破损。现有技术施工吊装时,由于为单层悬吊结构,常常无法准确找到四个平衡受力点。在起吊过程中,经常存在只有三点受力的状况,导致构件倾斜,这会增大吊钩与预制叠合板的混凝土接触面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面出现裂缝、破损问题。其三,安全性低。由于无法找到受力平衡点,吊装时摆动幅度大,增大吊装司机的操作难度,也增加了地面人员的危险系数。其四,操作复杂,每次预制叠合板吊装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链条长度,以此来达到构件起吊平衡,步骤极为繁复。其五,吊装时易造成现场道路拥堵。为了节省时间,预制叠合板基本上都是货物到场现场直接安装施工,由于上述吊装施工的缓慢性,使得运输车长时间在现场停留,影响施工现场道路通行,从而给现场正常施工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其具备施工周期短而效率高,安全性及通用性强,维修维护方便快捷的优点,可满足预制叠合板的高效率吊装操作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包括主纵吊梁,主悬吊绳沿主纵吊梁梁长方向延伸且主悬吊绳的两端固定于主纵吊梁的两端处,主悬吊绳的中段配合于主滑车的滑轮上,主滑车固定于塔吊吊钩上;其特征在于:本工装系统还包括次横吊梁,次悬吊绳沿次横吊梁梁长方向延伸且次悬吊绳的两端固定于次横吊梁的两端处,次悬吊绳的中段配合于次滑车的滑轮上,次滑车再固定于主纵吊梁上;以彼此配合的一组次横吊梁、次悬吊绳及次滑车为一组次级悬吊组件,所述次级悬吊组件为两组且对称分布于主纵吊梁的两端处;所述次级悬吊组件还包括对称布置于同一组次横吊梁两端处的两组次级吊链,两组次级吊链在重力下自然下垂,且两组次级吊链的链身之间通过横向吊杆固接彼此,各横向吊杆沿铅垂向依序均布,铅垂向上相邻两组横向吊杆之间留有可供悬吊预制叠合板的工作空间;每组横向吊杆上均布置两组底层链条,且两组底层链条分置于横向吊杆的杆身两端处,各底层链条的底端分别与预制叠合板上板面相应锚点间构成固接配合。主滑车及次滑车均为单轮开口滑车;主纵吊梁上平行次横吊链梁长方向而贯穿布置主吊孔,各主吊孔沿主纵吊梁梁长方向依序均布,次滑车的次级吊钩钩合于相应主吊孔内。次横吊梁上平行主纵吊链梁长方向而贯穿布置次吊孔,各次吊孔沿相应次横吊梁梁长方向依序均布,次级吊链顶端通过U型卸扣配合于次横吊梁处的相应次吊孔上。各悬吊绳均为钢丝绳,各悬吊绳的两端通过U性卸扣固定于相应吊梁顶端面处预设的吊耳上。所述横向吊杆为轴向可伸缩杆,横向吊杆的两端均布置有横向吊环,横向吊环闭环式的穿设于次级吊链的链环上。所述横向吊杆包括左调节筒、中调节杆及右调节筒,左调节筒及右调节筒的相离端均固接有所述横向吊环,左调节筒及右调节筒的相邻端筒口构成可供中调节杆轴向插入的插入口;中调节杆上径向贯穿有定位孔,各定位孔沿中调节杆轴向依序均布,左调节筒及右调节筒上相应贯穿布置配合孔,径向定位销与相应的配合孔及定位孔间构成销轴定位配合。所述底层链条的顶端固接滑环,横向吊杆与滑环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所述锚点为格构钢筋,底层链条底端钩合于相应锚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在现有的以主纵吊梁、主悬吊绳及主滑车而形成的单层悬吊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以次横吊梁、次悬吊绳及次滑车而形成的二层悬吊系统,并通过滑车的使用而实现了整体装置的自平衡功能。一方面,本技术系统在吊装时,整个系统在负重状态下,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均可同时自动找到平衡点。这不仅使得工作效率更高,同时也使得吊装作业时不会出现预制叠合板的倾斜现象,增加了作业的安全性,消除了吊装应力对预制叠合板的破坏,提高了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整体机构大量采用吊环吊钩形式,便于安装、拆卸,连接配件全部选用标准件通用件,维修维护方便,更可针对不同尺寸的预制叠合板而实现在线的快速针对性调整,适用性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还增设有以横向吊杆、次级吊链而及底层链条而形成的立体吊装体系。实际操作时,各横向吊杆沿铅垂向依序均布,从而使得横向吊杆之间形成了可供悬吊预制叠合板的工作空间。这样,不仅依次可实现多组同尺寸甚至不同尺寸的预制叠合板的同步吊装操作,使得工作效率提升至对应倍数;同时,工作空间的布置,也使得即使出现了单个预制叠合板的侧翻现象,下层的横向吊杆也保证了上一层的预制叠合板不会直接砸落,安全性极高,也就减少甚至直接杜绝了因预制叠合板歪斜掉落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成效显著。2)、次滑车采用与主滑车一致的单轮开口滑车结构,以便于相应固定绳能快速由相应滑车的侧边开口卡入滑车轮槽内。主吊孔及次吊孔的布置,实现了根据现场情况的在线调整功能,从而可确保两组次横吊梁以及两组次级悬吊组件之间的间距调整效果。固定绳选用钢丝绳,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及稳定性。3)、对于横向吊杆而言,其起到的功能是与次级吊链乃至次横吊梁之间共同形成矩形悬吊体系,从而通过三者的一体结构来实现对下方的预制叠合板的多层式悬吊功能。横向吊杆为轴向可伸缩杆,从而可根据待吊装的预制叠合板的最大宽度,而作适应性的伸缩变化。实际操作时,该伸缩变化的方式可以是螺纹丝杆结构,甚至可采用诸如液压缸伸缩等。本技术优选采用调节筒搭配调节杆的径向定位销插接方式,以在保证其长度可调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简洁性和性价比。4)、进一步的,滑环的设置,可一定程度上实现相对待吊装的预制叠合板的针对性调节功能,从而不必每次都大费周章的调节相应滑车与相应吊孔的配合状态,以进一步提升工装系统的操作便捷度。鉴于预制叠合板上板面会露出有格构钢筋,因此锚点可直接选用格构钢筋,实际操作时通过底层链条处的挂钩加以钩合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包括主纵吊梁(11),主悬吊绳(12)沿主纵吊梁(11)梁长方向延伸且主悬吊绳(12)的两端固定于主纵吊梁(11)的两端处,主悬吊绳(12)的中段配合于主滑车(13)的滑轮上,主滑车(13)固定于塔吊吊钩上;其特征在于:本工装系统还包括次横吊梁(21),次悬吊绳(22)沿次横吊梁(21)梁长方向延伸且次悬吊绳(22)的两端固定于次横吊梁(21)的两端处,次悬吊绳(22)的中段配合于次滑车(23)的滑轮上,次滑车(23)再固定于主纵吊梁(11)上;以彼此配合的一组次横吊梁(21)、次悬吊绳(22)及次滑车(23)为一组次级悬吊组件,所述次级悬吊组件为两组且对称分布于主纵吊梁(11)的两端处;所述次级悬吊组件还包括对称布置于同一组次横吊梁(21)两端处的两组次级吊链(31),两组次级吊链(31)在重力下自然下垂,且两组次级吊链(31)的链身之间通过横向吊杆(32)固接彼此,各横向吊杆(32)沿铅垂向依序均布,铅垂向上相邻两组横向吊杆(32)之间留有可供悬吊预制叠合板的工作空间;每组横向吊杆(32)上均布置两组底层链条(33),且两组底层链条(33)分置于横向吊杆(32)的杆身两端处,各底层链条(33)的底端分别与预制叠合板上板面相应锚点间构成固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包括主纵吊梁(11),主悬吊绳(12)沿主纵吊梁(11)梁长方向延伸且主悬吊绳(12)的两端固定于主纵吊梁(11)的两端处,主悬吊绳(12)的中段配合于主滑车(13)的滑轮上,主滑车(13)固定于塔吊吊钩上;其特征在于:本工装系统还包括次横吊梁(21),次悬吊绳(22)沿次横吊梁(21)梁长方向延伸且次悬吊绳(22)的两端固定于次横吊梁(21)的两端处,次悬吊绳(22)的中段配合于次滑车(23)的滑轮上,次滑车(23)再固定于主纵吊梁(11)上;以彼此配合的一组次横吊梁(21)、次悬吊绳(22)及次滑车(23)为一组次级悬吊组件,所述次级悬吊组件为两组且对称分布于主纵吊梁(11)的两端处;所述次级悬吊组件还包括对称布置于同一组次横吊梁(21)两端处的两组次级吊链(31),两组次级吊链(31)在重力下自然下垂,且两组次级吊链(31)的链身之间通过横向吊杆(32)固接彼此,各横向吊杆(32)沿铅垂向依序均布,铅垂向上相邻两组横向吊杆(32)之间留有可供悬吊预制叠合板的工作空间;每组横向吊杆(32)上均布置两组底层链条(33),且两组底层链条(33)分置于横向吊杆(32)的杆身两端处,各底层链条(33)的底端分别与预制叠合板上板面相应锚点间构成固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滑车(13)及次滑车(23)均为单轮开口滑车;主纵吊梁(11)上平行次横吊链梁长方向而贯穿布置主吊孔(11a),各主吊孔(11a)沿主纵吊梁(11)梁长方向依序均布,次滑车(23)的次级吊钩钩合于相应主吊孔(11a)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PC构件的自平衡式工装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武高君谢其盛沈继江金国光邵微远谢其阳孙铭骏高群汪秀娟曹庆文杨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