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77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包括棉布主体和导电纤维主体,所述导电纤维主体交替编制在棉布主体的内部,所述棉布主体的内部编制有上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的底面缝纫有下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之间设有编制缝,所述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交替编制有天然纤维,所述棉布主体的内部位于天然纤维之间交替编制有碳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主体的内部设有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的外表面包裹有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的外表面包裹有涤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抗静电剂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
本技术涉及棉布设备
,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
技术介绍
防静电棉布具有保暖、吸汗、柔软、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开发用纯棉纤维制成的布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配合涤纶布料可加强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然而涤纶容易产生静电,目前为了解决静电问题,采用助剂处理的方法消除静电,但是这种方法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包括棉布主体和导电纤维主体,所述导电纤维主体交替编制在棉布主体的内部,所述棉布主体的内部编制有上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的底面缝纫有下棉纤维层,所述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之间设有编制缝,所述上棉纤维层和下棉纤维层交替编制有天然纤维,所述棉布主体的内部位于天然纤维之间交替编制有碳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主体的内部设有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的外表面包裹有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的外表面包裹有涤纶。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主体在棉布主体的内部交替编制。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添加包裹在导电纤维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导电纤维主体在棉布主体的内部交替编制,能够增强棉布的韧性,从而延长棉布的使用寿命,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而导电纤维采用聚合物中混入导电介质所纺制成的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制成,导电纤维能将产生的静电很快泄漏和分散,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局部蓄积,导电纤维还具有电晕放电能力,能起到向大气释放静电的效果,电晕放电是在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条件下,电极表面曲率半径很小,放电空间电场不均匀,电极表面附近电场比较强时,发生的放电现象,在电极附近有一个发光的电晕层,层内电场很强,产生强烈的电离和激发,这种电晕放电是一种极微弱的放电现象,不会发生危险,因此,导电纤维在不接地的情况下,也可用电晕放电的方法消除静电,若导电纤维制品接触大地,则在电晕放电的同时,静电也通过导电方式泄漏入大地,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抗静电剂添加包裹在导电纤维的内部,从而能够避免抗静电剂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棉布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电纤维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布主体、2-导电纤维主体、3-天然纤维、4-上棉纤维层、5-下棉纤维层、6-碳纤维、7-编制缝、8-涤纶、9-抗静电剂、10-导电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包括棉布主体1和导电纤维主体2,导电纤维主体2交替编制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棉布主体1的内部编制有上棉纤维层4,上棉纤维层4的底面缝纫有下棉纤维层5,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之间设有编制缝7,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交替编制有天然纤维3,棉布主体1的内部位于天然纤维3之间交替编制有碳纤维6,导电纤维主体2的内部设有抗静电剂9,抗静电剂9的外表面包裹有导电纤维10,导电纤维10的外表面包裹有涤纶8,导电纤维主体2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交替编制,能够增强棉布的韧性,从而延长棉布的使用寿命,涤纶8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而导电纤维10采用聚合物中混入导电介质所纺制成的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制成,导电纤维10能将产生的静电很快泄漏和分散,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局部蓄积,导电纤维10还具有电晕放电能力,能起到向大气释放静电的效果,电晕放电是在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条件下,电极表面曲率半径很小,放电空间电场不均匀,电极表面附近电场比较强时,发生的放电现象,在电极附近有一个发光的电晕层,层内电场很强,产生强烈的电离和激发,这种电晕放电是一种极微弱的放电现象,不会发生危险,因此,导电纤维在不接地的情况下,也可用电晕放电的方法消除静电,若导电纤维制品接触大地,则在电晕放电的同时,静电也通过导电方式泄漏入大地,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抗静电剂9添加包裹在导电纤维10的内部,从而能够避免抗静电剂9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导电纤维主体2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交替编制,涤纶8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导电纤维10采用聚合物中混入导电介质所纺制成的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制成,抗静电剂9添加包裹在导电纤维10的内部。工作原理:通过导电纤维10对抗静电剂9的包裹,能够避免抗静电剂9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在产生静电时会通过导电纤维10和抗静电剂9的引导和中和下,消除所产生的静电,从而到达防静电的效果,导电纤维主体2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交替编制,能够增强棉布的韧性,从而延长棉布的使用寿命,涤纶8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而导电纤维10采用聚合物中混入导电介质所纺制成的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制成,导电纤维10能将产生的静电很快泄漏和分散,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局部蓄积,导电纤维10还具有电晕放电能力,能起到向大气释放静电的效果,电晕放电是在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条件下,电极表面曲率半径很小,放电空间电场不均匀,电极表面附近电场比较强时,发生的放电现象,在电极附近有一个发光的电晕层,层内电场很强,产生强烈的电离和激发,这种电晕放电是一种极微弱的放电现象,不会发生危险,因此,导电纤维在不接地的情况下,也可用电晕放电的方法消除静电,若导电纤维制品接触大地,则在电晕放电的同时,静电也通过导电方式泄漏入大地,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抗静电剂9添加包裹在导电纤维10的内部,从而能够避免抗静电剂9经过多次洗涤后,防静电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棉布起到防静电作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包括棉布主体(1)和导电纤维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主体(2)交替编制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所述棉布主体(1)的内部编制有上棉纤维层(4),所述上棉纤维层(4)的底面缝纫有下棉纤维层(5),所述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之间设有编制缝(7),所述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交替编制有天然纤维(3),所述棉布主体(1)的内部位于天然纤维(3)之间交替编制有碳纤维(6),所述导电纤维主体(2)的内部设有抗静电剂(9),所述抗静电剂(9)的外表面包裹有导电纤维(10),所述导电纤维(10)的外表面包裹有涤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防静电棉布,包括棉布主体(1)和导电纤维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主体(2)交替编制在棉布主体(1)的内部,所述棉布主体(1)的内部编制有上棉纤维层(4),所述上棉纤维层(4)的底面缝纫有下棉纤维层(5),所述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之间设有编制缝(7),所述上棉纤维层(4)和下棉纤维层(5)交替编制有天然纤维(3),所述棉布主体(1)的内部位于天然纤维(3)之间交替编制有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嘉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