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77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机械强度层、透明阻隔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层、蒸镀阻隔层、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强度支撑层、热封层;其中,透明阻隔层为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以及蒸镀阻隔层为真空蒸镀铝层。本案提供了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
本技术属于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
技术介绍
包装在商品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却成为一种潮流,有的商品的价值可能还不够其包装的价值,由于大部分的包装材料都是不可再次使用的,增加了垃圾量和垃圾处理费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一些包装材料还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极大的环保问题。减量化是通过对传统包装部分功能的改变实现外包装量的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材料重复与浪费。它从源头上节约材料的使用,也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可以说,减量化是包装设计的主流趋势。例如,现在市场上用得最多的是PET/VMPET/PE,PET/AL/PE两种复合膜结构,内层PE在厚度多在45μ左右,有的为提高复合膜挺度,还将PE厚度增加到100μ,实际上增加PE层厚度对包装的阻隔功能无帮助,且铝箔是一种金属材料,密度2.73gsm,是普通塑料的2-3倍,复合后不可回收再利用,资源消耗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机械强度层、透明阻隔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层、蒸镀阻隔层、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强度支撑层、热封层;其中,所述透明阻隔层为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以及所述蒸镀阻隔层为真空蒸镀铝层。优选的是,所述机械强度层为双向拉伸的聚酯薄膜,厚度为12μm。优选的是,所述透明阻隔层的厚度为优选的是,所述印刷油墨层为聚氨酯体系油墨层,厚度1-3μm。优选的是,所述胶黏剂层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厚度2.5-3.5μm。优选的是,所述蒸镀阻隔层的厚度为优选的是,所述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为双向拉伸的二元共聚丙烯树脂层,厚度为5μm。优选的是,所述强度支撑层为双向拉伸的均聚聚丙烯树脂层,厚度为15μm。优选的是,所述热封层为低熔点共聚丙烯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案复合膜中设有透明阻隔层和真空蒸镀铝层,其以双阻隔层替代传统的铝箔阻隔材料,且热封层为低熔点共聚丙烯,其同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和强度支撑层共挤出双向拉伸形成层结构,材料的模量及挺度较吹塑法热封层成倍提升,使得本复合膜的总厚度约为40μm,每平方克重约35gsm,较普通三层铝箔复合膜(例如PET12/AL7/PE50复合膜,总厚度85μ,平方克重90gsm)减厚、减重一半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械强度层;2—透明阻隔层;3—印刷油墨层;4—胶黏剂层;5—蒸镀阻隔层;6—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7—强度支撑层;8—热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机械强度层1、透明阻隔层2、印刷油墨层3、胶黏剂层4、蒸镀阻隔层5、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6、强度支撑层7、热封层8;其中,透明阻隔层2为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厚度为其起高阻隔作用;以及蒸镀阻隔层5为真空蒸镀铝层,厚度为其起到不蒸汽阻隔作用。在此结构下,以双阻隔层替代传统的铝箔阻隔材料,在保证该复合膜水蒸气阻隔性能的条件下,将其阻隔层的厚度大大减小。现在市场上用得最多的是PET/VMPET/PE,PET/AL/PE两种复合膜结构,内层PE在厚度多在45μ左右,有的为提高复合膜挺度,还将PE厚度增加到100μ,实际上增加PE层厚度对包装的阻隔功能无帮助,且铝箔是一种金属材料,密度2.73gsm,是普通塑料的2-3倍,复合后不可回收再利用,资源消耗严重。而通过本申请的设置,可以取得的效果与现有设计的效果差别不大,但是两者之间的厚度和重量相差却很大。即保证现有复合膜水蒸气阻隔性能的条件下,本申请中的膜的总厚及单位平方米克重是现有设计膜的一半以上,实现了药包材减量化。其中,机械强度层1为双向拉伸的聚酯薄膜,厚度为12μm,其具有好的耐热性和优异的拉伸强度,加工过程中不变形,并且高速封装时可提高热封烫刀温度以提高包装速度。其中,印刷油墨层3为聚氨酯体系油墨,厚度1-3μm,起装潢图案作用。胶黏剂层4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其可提供该复合膜层件良好的粘结性。其中,胶黏剂层4的厚度为2.5-3.5μm。胶黏剂层4的厚度应被限定,若胶层厚度小于2.5μm,则将导致其粘结性能下降;若厚度大于3.5μm,则将增加胶层在固化后的收缩应力,同时加大了溢胶的风险。其中,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6为双向拉伸的二元共聚丙烯树脂层,经双向拉伸后保持较低结晶度,提高了与蒸镀阻隔层5的附着力,厚度为5μm。强度支撑层7为双向拉伸的均聚聚丙烯树脂层,经双向拉伸后弹性模量提高,厚度为15μm。热封层8为低熔点共聚丙烯,同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6和强度支撑层7共挤出双向拉伸后,因分子排列取向低,仍具有良好的热封合性,虽热封强度低于普通三层药包复合膜,但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小剂量药包的性能要求厚。下表为本申请与现有复合膜不同厚度下测试的阻隔性能;其中,水蒸气透过量采用红外法测量,氧气透过量采用压差法测量。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当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即阻隔性能的增加并不明显,而且通过上表得知,同样的阻隔性能本申请膜的厚度是PET/VMPET/PE复合膜/PET/AL/PE复合膜厚度的一半左右,即本申请的膜在满足阻隔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厚度、重量均大大减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机械强度层、透明阻隔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层、蒸镀阻隔层、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强度支撑层、热封层;/n其中,所述透明阻隔层为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以及/n所述蒸镀阻隔层为真空蒸镀铝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机械强度层、透明阻隔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层、蒸镀阻隔层、低结晶度聚丙烯树脂层、强度支撑层、热封层;
其中,所述透明阻隔层为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以及
所述蒸镀阻隔层为真空蒸镀铝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强度层为双向拉伸的聚酯薄膜,厚度为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阻隔层的厚度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用减薄轻量化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油墨层为聚氨酯体系油墨层,厚度1-3μ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伍秋涛林武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