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附带齿的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69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附带齿的带,具有在带的内周侧沿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内齿部、及在带的外周侧沿所述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外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齿部的所述间距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的所述间距相等,且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在所述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齿形形状不相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面附带齿的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面附带齿的带的改良。
技术介绍
在双面具有齿部的双面附带齿的带由如下结构构成:沿带长度方向具有规定间距的内齿部和外齿部,在内齿部与外齿部之间夹有芯线,在内外两齿部的齿部及内外周的齿底部包覆有齿布。在双面附带齿的带的内齿部和外齿部分别啮合不同的带轮,从驱动带轮将驱动力向多个带轮传递。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公开了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形成体系化的一般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在该双面附带齿的带中,大致相同形状的内齿部和外齿部分别在带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配置。而且,在内齿部与外齿部中排列间距相同,此外,内齿部和外齿部在带长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即,内齿部与外齿部处于隔着芯线相对的位置关系。在上述那样的在带的内外周的面上分别排列的内齿部与外齿部为相同形状且大小相同的一般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中,在内外周利用1个齿部传递的动力的大小(称为传动容量)相等。然而,这样的带在根据使用目的而在内外周的传动系统中负载、功能各不相同的同步传动带系统中可能难以适用。为了应对该情况,提出了齿部的间距及齿部的大小在内外周不同的带。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2公开了内齿部的间距比外齿部的间距大且内齿部比外齿部大的双面附带齿的带。由于内齿部与外齿部的间距不同,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未必一致。而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外齿部的间距比内齿部的间距大且外齿部比内齿部大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在该专利文献2的带中,也是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内齿部与外齿部的位置未必一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昭58-406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0-1320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2或专利文献2公开那样的带中,由于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内齿部与外齿部的位置未必一致,因此带的弯曲刚性在整体上变大。因此,将带卷挂于带轮时的啮合变差,因此与带和带轮的啮合相伴的带的振动变大,带可能会提前劣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2中,在带的内外周通过使齿部的橡胶硬度带有差异而抑制上述的问题发生,但是作为问题解决对策可能不充分。而且,由于在内外周必须使橡胶硬度不同,因此在制造阶段工序增加,也存在制造费用增大这样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并使带的内外周的传动容量不同的双面附带齿的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具有在带的内周侧沿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内齿部、及在带的外周侧沿所述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外齿部,其中,所述多个内齿部的所述间距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的所述间距相等,且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在所述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齿形形状不相似。根据上述结构,在双面附带齿的带中,内齿部与外齿部的齿形形状不相似,因此在带的内外周,齿部与带轮的啮合状态不同,在内外周,不仅齿部的耐久性,而且传动容量也不同。另外,内齿部与外齿部的齿间距相同,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需要说明的是,“齿部的间距”是指沿带的间距线(芯线的中心线)的齿部的配置间隔(相邻的齿部的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而且,“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是指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一致。如果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位置偏离量为小于齿间距的5%的范围内,则可看作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在该结构中,在内外周,齿部之间的部分即齿底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也必然一致,带的弯曲刚性在整体上减小。因此,带的弯折性提高,柔顺地卷挂于带轮,因此动力传动时的带与带轮的啮合变得顺畅。由此,与带和带轮的啮合相伴的带的振动减小从而带难以劣化,因此带的耐久性提高。即,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则能够适用于确保动力传动时的带与带轮的啮合性以及带的耐久性且带的内外周的传动容量不同的同步传动带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优选的是,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侧面的形状不同。根据上述结构,带轮的齿部的侧面与带的齿部的侧面接触而传递动力。因此,通过在带的内外周使齿部的侧面形状不同,能够使内齿部与外齿部的与带轮啮合的啮合状态以及传动容量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齿部的侧面”是指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中,也可以是,所述内齿部和所述外齿部中的一方的齿部的侧面为平面,其中的另一方的齿部的侧面为曲面。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一方的齿部的侧面形状设为平面,将另一方的齿部的侧面形状设为曲面,能够使内齿部和外齿部的与带轮的啮合状态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优选的是,所述另一方的齿部的侧面为向外侧鼓出的凸状曲面。根据上述结构,另一方的齿部由于侧面是向外侧鼓出的凸状曲面,因此与带轮的齿部的啮合顺畅。相应地,在带的移动中,芯线的耐弯折疲劳性提高。而且,在另一方的齿部中,来自与另一方的齿部啮合的带轮的应力难以集中于齿根部,因此齿部的剪切应力小,齿部的耐久性提高。另外,由于另一方的齿部与带轮的啮合顺畅,因此另一方的齿部的爬齿难以产生。另外,由于另一方的齿部与带轮的啮合顺畅,因此带的另一方的齿部侧的振动小,因此在带的另一方的齿部侧,肃静性大,速度不均小,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定位。通过以上所述,带的另一方的齿部的传递能力提高。另外,另一方的齿部由于与带轮的啮合顺畅,因此另一方的齿部的传动容量大。由此,即使带的另一方的齿部与带轮的啮合齿数少也能够传递动力。由此,与带的另一方的齿部啮合的带轮可以为小径,能够实现省空间、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也可以是,所述另一方的齿部的侧面包含圆弧面。此时,也可以是,所述另一方的齿部的侧面为将多个圆弧面连接而成的面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也可以是,所述另一方的齿部为所述外齿部。根据上述结构,外齿部为传动容量高的齿形形状,因此即使与外齿部啮合的带轮和外齿部的啮合齿数少也能够传递动力。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附带齿的带优选的是,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构成齿部的橡胶的硬度相等。根据上述结构,带的内齿部与外齿部的构成齿部的橡胶的硬度相等,因此为了制造带而只要准备1个种类的橡胶即可,因此能够抑制带的制造阶段的工序数,能够抑制带的制造费用。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述,在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中,能够得到使内齿部与外齿部的在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并可使带的内外周的传动容量不同的双面附带齿的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双面附带齿的带的包含带长度方向的剖面中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带系统的构成例,是表示相对于图4的(a),通过适用本专利技术而能够进行图4的(b)、(c)的结构变更的情况的图。图5是带系统的另一构成例,是表示相对于图5的(a),通过适用本专利技术而能够进行图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附带齿的带,具有在带的内周侧沿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内齿部、及在带的外周侧沿所述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外齿部,所述双面附带齿的带的特征在于,/n所述多个内齿部的所述间距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的所述间距相等,且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在所述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n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齿形形状不相似。/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6 JP 2017-249346;20181211 JP 2018-2313011.一种双面附带齿的带,具有在带的内周侧沿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内齿部、及在带的外周侧沿所述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外齿部,所述双面附带齿的带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内齿部的所述间距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的所述间距相等,且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在所述带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齿形形状不相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部与所述外齿部的侧面的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附带齿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荣树
申请(专利权)人: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