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142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件抛丸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左右两端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叶轮抛丸器,所述叶轮抛丸器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所述叶轮抛丸器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台,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通过固定螺栓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该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通过设置吸尘板和活性炭过滤板,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同时便于收集处理碎屑和灰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方便使用,适用于各种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件抛丸
,具体为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抛丸是一种机械方面表面处理工艺的名称,类似的工艺还有喷砂和喷丸,抛丸是一个冷处理过程,分为抛丸清理和抛丸强化,抛丸清理顾名思义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提高外观质量,抛丸强化就是利用高速运动的弹丸流连续冲击被强化工件表面,迫使靶材表面和表层在循环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变化。常见的抛丸材料有钢丸、铝丸、陶瓷微粉、钢砂、核桃砂、玉米芯、玻璃珠、树脂砂和塑胶砂等,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铸件抛丸机用叶轮抛丸装置存在着不绿色环保的缺点,叶轮抛丸装置在对铸件抛丸的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或者碎屑,而灰尘和碎屑直接排入空气中,不仅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不便于使用,故而提出以上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具备绿色环保等优点,解决了叶轮抛丸装置在对铸件抛丸的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或者碎屑,而灰尘和碎屑直接排入空气中,不仅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绿色环保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左右两端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叶轮抛丸器,所述叶轮抛丸器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所述叶轮抛丸器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台,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通过固定螺栓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左侧的顶部与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软性撞击杆,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吸尘板,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卡接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风口。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底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箱体为内部中空且正面开口的矩形。优选的,所述置物台位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风机的正面与箱体左侧的底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吸尘板的外表面覆盖有吸尘棉,所述吸尘板的顶部与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吸尘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软性撞击杆远离转杆的一端滑动贴合。优选的,所述隔板底部的右侧与箱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活性炭过滤板相适配的卡槽,且卡槽的正面与箱体的正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通过在对铸件抛丸的过程中,由风机工作,并将灰尘和碎屑通过连接管导入到箱体内腔的底部,风机向箱体内腔的底部提供向右的吹力,使得灰尘和碎屑与吸尘板接触,吸尘板对灰尘和碎屑进行吸附,同时灰尘中的细小颗粒经过活性炭过滤板进行吸附,经过处理的空气则由出风口排出,当抛丸完毕后,由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软性撞击杆转动,软性撞击杆旋转接触吸尘板,并将吸尘板上的碎屑打落下来,同时通过出尘口排出,该装置通过设置吸尘板和活性炭过滤板,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同时便于收集处理碎屑和灰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方便使用,适用于各种情况。2、该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通过设置卡槽与活动门,方便将活性炭过滤板取出并维护,通过将铸件放置到置物台上,并将钢丸从进料口导入到叶轮抛丸器内,通过叶轮抛丸器对钢丸进行加速并从出料口抛出,从而对铸件进行抛丸,由于隔板呈倾斜设置,通过卸下固定螺栓,并打开活动板,方便工作人员对钢丸进行收集,该装置通过设置卡槽,方便对活性炭过滤板进行维护,同时便于收集钢丸,加快了抛丸时的效率,易于用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隔板与置物台连接俯视图。图中:1箱体、2固定杆、3叶轮抛丸器、4进料口、5出料口、6隔板、7置物台、8活动板、9固定螺栓、10连接管、11风机、12驱动电机、13转杆、14软性撞击杆、15吸尘板、16活性炭过滤板、17出尘口、18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左右两端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箱体1正面的底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门,箱体1为内部中空且正面开口的矩形,固定杆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叶轮抛丸器3,叶轮抛丸器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4,进料口4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且与箱体1活动连接,叶轮抛丸器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5,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隔板6呈倾斜设计,且倾斜方向为左高右低,隔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台7,置物台7呈圆盘状,箱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板8,箱体1的右侧开设有与活动板8相对应的出料孔,便于将钢丸和铸件取出,活动板8的左侧通过固定螺栓9与箱体1活动连接,箱体1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10,箱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10相对应的防护网,连接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11,置物台7位于出料口5的下方,风机11的正面与箱体1左侧的底部相连通,风机11的型号可为DFA150,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型号可为A155S45F,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左侧的顶部与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软性撞击杆14,箱体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吸尘板15,两个吸尘板15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软性撞击杆14远离转杆13的一端滑动贴合,吸尘板15的外表面覆盖有吸尘棉,吸尘板15的顶部与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卡接有活性炭过滤板16,活性炭过滤板16的顶部与隔板6底部的右侧相卡接,隔板6底部的右侧与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活性炭过滤板16相适配的卡槽,且卡槽的正面与箱体1的正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箱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风口18,通过在对铸件抛丸的过程中,由风机11工作,并将灰尘和碎屑通过连接管10导入到箱体1内腔的底部,风机11向箱体1内腔的底部提供向右的吹力,使得灰尘和碎屑与吸尘板15接触,吸尘板15对灰尘和碎屑进行吸附,同时灰尘中的细小颗粒经过活性炭过滤板16进行吸附,经过处理的空气则由出风口18排出,当抛丸完毕后,由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软性撞击杆14转动,软性撞击杆14旋转接触吸尘板15,并将吸尘板15上的碎屑打落下来,同时通过出尘口17排出,该装置通过设置吸尘板15和活性炭过滤板16,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左右两端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叶轮抛丸器(3),所述叶轮抛丸器(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4),所述叶轮抛丸器(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5),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台(7),所述箱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的左侧通过固定螺栓(9)与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11),所述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3),所述转杆(13)左侧的顶部与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软性撞击杆(14),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吸尘板(15),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卡接有活性炭过滤板(16),所述箱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风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抛丸机的叶轮抛丸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左右两端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叶轮抛丸器(3),所述叶轮抛丸器(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4),所述叶轮抛丸器(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5),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台(7),所述箱体(1)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的左侧通过固定螺栓(9)与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11),所述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3),所述转杆(13)左侧的顶部与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软性撞击杆(14),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吸尘板(15),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卡接有活性炭过滤板(16),所述箱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风口(18)。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新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