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4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床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四个棱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活动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外部均固定设置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本体与衡量实现对工件进行加工,底座本体与横梁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结构稳定,底座本体加工后尺寸稳定不易形变,底座本体与横梁呈龙门式架构设置,结构稳定,同时能有效的增加设备内部空间,利与内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通过调节活动板使得底座本体便于移动与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床底座
本技术涉及磨床
,具体涉及一种磨床底座。
技术介绍
磨床(grinder,grindingmachine)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磨床底座抗震稳定性差,承载能力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导致机床加工误差增大,难以满足工件高精度的要求,且现有的磨床底座由于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与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床底座,通过底座本体与衡量实现对工件进行加工,底座本体与横梁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结构稳定,底座本体加工后尺寸稳定不易形变,底座本体与横梁呈龙门式架构设置,结构稳定,同时能有效的增加设备内部空间,利与内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通过调节活动板使得底座本体便于移动与固定,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床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四个棱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活动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外部均固定设置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框体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杆,四个所述液压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框体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优选的,所述底座本体与横梁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所述底座本体与横梁呈龙门式架构设置。优选的,所述框体顶部靠近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机罩,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机罩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框体非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与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框体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与框体转动连接。优选的,远离所述电机的固定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机以及四个液压杆均电性连接。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框体内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板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限位槽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底座本体与衡量实现对工件进行加工,底座本体与横梁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结构稳定,底座本体加工后尺寸稳定不易形变,底座本体与横梁呈龙门式架构设置,结构稳定,同时能有效的增加设备内部空间,利与内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在对底座本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杆同时伸长将框体与底座本体抬起至于地面保持一段距离,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实现活动板上下移动,调节活动板向下移动至滚轮与地面相接触,在四个滚轮的作用下,框体实现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底座本体自由移动,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调节电机使得活动板带动滚轮收缩至框体内,调节四个液压杆缩短直到框体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框体的固定,进一步实现底座本体的固定,在竖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作用下,底座本体的稳定性更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底座本体结构稳定不易形变,有效的增加设备内部空间,利与内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便于底座本体移动与固定的进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左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纵剖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活动板的局部结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本体;2-横梁;3-机罩;4-电机;5-固定板;6-液压杆;7-第一支撑板;8-防滑垫;9-框体;10-竖板;11-第二支撑板;12-滚轮;13-第二螺纹杆;14-控制面板;15-轴承;16-限位槽;17-第一螺纹杆;18-齿轮;19-链条;20-活动板;2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磨床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所述底座本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2,所述底座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框体9,所述框体9内部设置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底部四个棱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滚轮12,所述活动板2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外部均固定设置有齿轮18,两个所述齿轮18之间连接有链条19,所述第一螺纹杆17顶部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螺纹杆17传动连接,所述框体9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5,两个所述固定板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杆6,四个所述液压杆6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所述框体9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10,两个所述竖板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本体1与横梁2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所述底座本体1与横梁2呈龙门式架构设置,底座本体1与横梁2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结构稳定,底座本体1加工后尺寸稳定不易形变,底座本体1与横梁2呈龙门式架构设置,结构稳定,同时能有效的增加设备内部空间,利与内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体9顶部靠近电机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机罩3,所述电机4固定设置在机罩3内,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框体9非螺纹连接,便于固定电机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板20与第一螺纹杆17以及第二螺纹杆13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与框体9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5,所述第二螺纹杆13通过轴承15与框体9转动连接,实现第二螺纹杆13转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远离所述电机4的固定板5顶部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与电机4以及四个液压杆6均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4实现对电机4以及四个液压杆6控制;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板7底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8,防滑;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体9内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槽16,所述活动板20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21,两个所述限位块21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限位槽16,防止活动板20发生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床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2),所述底座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框体(9),所述框体(9)内部设置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底部四个棱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滚轮(12),所述活动板(2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外部均固定设置有齿轮(18),两个所述齿轮(18)之间连接有链条(19),所述第一螺纹杆(17)顶部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螺纹杆(17)传动连接,所述框体(9)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5),两个所述固定板(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杆(6),四个所述液压杆(6)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所述框体(9)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10),两个所述竖板(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床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2),所述底座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框体(9),所述框体(9)内部设置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底部四个棱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滚轮(12),所述活动板(2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第二螺纹杆(13)外部均固定设置有齿轮(18),两个所述齿轮(18)之间连接有链条(19),所述第一螺纹杆(17)顶部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螺纹杆(17)传动连接,所述框体(9)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5),两个所述固定板(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杆(6),四个所述液压杆(6)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所述框体(9)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竖板(10),两个所述竖板(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与横梁(2)均为大理石复合材料浇筑成型,所述底座本体(1)与横梁(2)呈龙门式架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纳载上海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