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30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带馈线、第二微带馈线,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线镜像对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设置有接地板,所述接地板上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T型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缝隙在第一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第二缝隙在第二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T型缝隙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中轴位置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频率覆盖了超宽带频段,并且在整个频段具有高隔离度,在WIMAX频段、X波段具有阻带可重构特性;并且结构紧凑、制作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将发射端高频电流转化为电磁波发射到自由空间,或者把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化为高频电流送到接收端的元件,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部件。无线通信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和信息传输速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将不利的多径衰落转化为有利因素,充分利用随机衰落和可能存在的多径传播来成倍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超宽带(UWB)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信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功率低等优点。如果将MIMO技术和UWB技术结合,更能成倍增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速率。因此对超宽带MIMO天线的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超宽带通信在其频段范围3.1GHz-10.6GHz的范围里已经存在了多种其他的通信系统,例如频率范围为5.125GHz到5.8GHz的无线局域网(WLAN),C波段卫星上行频段5.8GHz-6.5GHz和下行频段3.7GHz-4.2GHz,X波段雷达等通信系统。如何避免超宽带天线与这些已知的通信系统发生干扰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具有多阻带特性的超宽带MIMO天线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这样的应用背景下,研制出性能良好的具有多个阻带的超宽带MIMO天线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为了实现现代通信系统向着大容量、多功能、超宽带的方向发展,在一些超宽带频段应用场景中,周围并不存在某种窄带系统的干扰,这个时候,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就需要对具有阻带特性的窄带频段选择性取消相应阻带特性,让天线在整个超宽带频段内均是通带天线。这种设计符合当今时代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节约了材料和能源。因此,设计具有阻带可重构的超宽带MIMO天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洗衣机调平需要困难,调平技术精确性差、操作繁琐,且造成不必要的噪声、磨损等缺陷,提供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带馈线、第二微带馈线,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线镜像对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设置有接地板,所述接地板上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T型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缝隙在第一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第二缝隙在第二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T型缝隙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中轴位置底端。优选地,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均由一个优弧面和一个矩形连接而成。优选地,所述接地板上还开设有第一组矩形槽及第二组矩形槽,第一组矩形槽包括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第二组矩形槽包括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所述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优选地,所述接地板上还开设有第一L形槽、第二L形槽,所述第一L形槽和第二L形槽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下方;所述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上方;所述第一L形槽和第二L形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第三矩形槽、第四矩形槽、第一L形槽、第二L形槽上均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对超宽带频段的阻带特性进行开关控制;所述第三矩形槽、第四矩形槽、第一L形槽、第二L形槽的开关旁均刻蚀有U形窄缝隙;所述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的开关处均刻有L形窄缝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了低互耦、宽带宽、结构紧凑、低成本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采用平面结构设计,易于集成到电路板,适用于小型移动设备。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频率覆盖了超宽带频段(3.1-10.6GHz)。4、本专利技术在WIMAX频段(3.3-3.7GHz)、WLAN(5.15-5.725GHz)、X波段(7.25-8.4GHz)具有阻带可重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这几个频段的阻带选择开还是关,适合超宽带MIMO系统的应用以及在天线
的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二极管、电容、电感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1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2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3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4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5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6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7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在模式8下得出的S11和S22参数图;图中标记说明:1、介质基板,2、接地板,3、微带馈线,31、第一微带馈线,32、第二微带馈线,4、T型缝隙,5、第一组接地板缝隙,51、第一缝隙,52、第二缝隙,6、阻带槽,611、第一矩形槽,612、第二矩形槽,621、第三矩形槽,622第四矩形槽,631、第一L形槽,632、第二L形槽,7、偏置供电块,71、第一偏置供电块,721、722为第二组偏置供电块,731、732为第三组偏置供电块,741、742为第四组偏置供电块,8、电感,9、二极管,91、92为第一组二极管,93、94为第二组二极管,95、96为第三组二极管,10、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带馈线、第二微带馈线,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线镜像对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设置有接地板,所述接地板上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T型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缝隙在第一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第二缝隙在第二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T型缝隙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中轴位置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带馈线、第二微带馈线,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线镜像对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设置有接地板,所述接地板上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T型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缝隙在第一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第二缝隙在第二微带馈线垂直投影到所述介质基板下表面上;所述T型缝隙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中轴位置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均由一个优弧面和一个矩形连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带可重构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上还开设有第一组矩形槽及第二组矩形槽,第一组矩形槽包括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第二组矩形槽包括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中轴镜像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汪澎张立卓博顾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极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